朱海生
- 作品数:53 被引量:2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藏红花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研究藏红花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FCIR)大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探讨藏红花素防治FCIR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藏红花素组、藏红花素+脂多糖组,每组32只。造模前7 d开始,藏红花素组通过腹腔注射藏红花素溶液;藏红花素+脂多糖组通过腹腔注射藏红花素溶液、脂多糖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组注射剂量均为5 mL/(kg·d),1次/d,连续干预7 d。采用线栓法复制FCIR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干湿重法分别计算脑梗死率和脑组织含水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TUNEL染色法观察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凋亡状况;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IκBα、p-IκBα、Cle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1)神经功能、脑梗死率及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组和藏红花素+脂多糖组mNSS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藏红花素组比较,藏红花素+脂多糖组mNSS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0.05)。(2)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及凋亡状况:假手术组皮质神经元形态正常、结构完整;模型组皮质神经元可见排列紊乱、数量减少、空泡变性、胞浆固缩深染、核膜边界不清、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藏红花素组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皮质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组和藏红花
- 李晓蕾朱海生麻瑞娟胡科冯丽娜王旭东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藏红花素神经保护神经元凋亡
-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40例VCI患者及4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均同时给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并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结果:VCI患者组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CI患者Hcy浓度越高,MMSE评分越低(P<0.05)。结论:VCI与高Hcy有关,Hcy是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危险因子,且与认知功能严重程度相关,测定血清Hcy水平对判断VCI的病情和评价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 朱海生
-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MMSE同型半胱氨酸
- 利伐沙班预防脑卒中的短期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应用利伐沙班治疗具有中高危风险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且评估为脑卒中中高危风险患者共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2组,每组100例。其中A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0.4mL/d,B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10mg/d。治疗时间4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缺血性卒中及全身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通过不同的评分系统及颈动脉超声及凝血功能检查,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完成4周低分子肝素钙及利伐沙班规律治疗,A组出现缺血性脑卒中12例,发生率为12%;B组出现4例,发生率为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比无显著性改变;并且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差值对比无显著性改变。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异常,但对照组不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的预防具有中高度风险的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并且具有满意的安全性。
- 李晓蕾朱海生
- 关键词:利伐沙班脑卒中防治低分子肝素钙凝血指标
- 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丙二醛(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促进恢复。
- 王敏王雷崔凤英郭志娟朱海生贾庆祥
- 关键词:静脉溶栓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反应临床疗效
- 丁苯酞对于脑梗死急诊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效用
- 2017年
- 研究丁苯酞对于脑梗死急诊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效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9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38~79岁,平均(60.5±7.6)岁;对照组49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37~82岁,平均(62.2±7.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按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抗血小板凝集、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活血化瘀等。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给予丁苯酞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酒。通过临床疗效、IL-6、IgG、C3等指标水平检测的研究。结果:数据全部采用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z2检验,PG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从而得出丁苯酞对于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
- 庞旭阳朱海生
-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神经内分泌
- 丁苯酞及针刺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及并发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丁苯酞及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及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配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的人数均为50人。研究组行高压氧及常规治疗加上丁苯酞及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两组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相关脑电图以及评分进行记录和统计,并对常见并发症处理进行处理。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患者在智能精神量表的评分上要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丁苯酞联合针刺及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房娉平朱海生段新飞张静王旭东霍浩然胡科董小雪
- 关键词:丁苯酞高压氧一氧化碳中毒
- 钩端螺旋体病黄疸出血型1例
- 1997年
- 患者 男,42岁。主因畏寒、发热2天,腹痛、血便36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天因饮酒两小时后出现畏寒、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两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入院前36小时出现腹痛、黑便,后为鲜红色水样便20余次,每次量约30~50ml,伴有里急后重,腹部下坠感。同时出现烦躁、谵语,面部及双下肢散在出血点。当地拟诊为“坏死性小肠炎,中毒性休克”,
- 张淑芳朱海生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黄疸出血型病例分析
-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研究
- 2019年
- 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非常重要,本次论文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非运动症状临床效果,要分析了解普拉克索的药理作用,帕金森病症状的病理,治疗的疗效如下:
- 郭敏贺冠强朱海生庞旭阳李佳
- 关键词:帕金森疗效观察
- 30例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总结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了30例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提出4项护理对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患者身体和心理状态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改善酒精中毒患者的生活质量。
- 焦丽敏朱海生
- 关键词:酒精中毒护理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采用普拉克索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非运动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对感觉异常、睡眠障碍和性功能疗效较好。
- 郭敏贺冠强朱海生李佳王旭东
- 关键词:多巴胺激动剂帕金森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