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晨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活性
  • 4篇生物活性
  • 4篇糖苷
  • 3篇
  • 2篇单糖
  • 2篇新药
  • 2篇生物活性研究
  • 2篇糖类
  • 2篇糖类化合物
  • 2篇体外
  • 2篇体外生物活性
  • 2篇酰基
  • 2篇维生素
  • 2篇维生素E
  • 2篇位点
  • 2篇结合位点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活性研究

机构

  • 10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朱晨江
  • 8篇陈国荣
  • 5篇唐燕辉
  • 3篇何立
  • 3篇贺晓鹏
  • 2篇谢涓
  • 2篇宋绍兴
  • 2篇施小新
  • 2篇李佳
  • 2篇宋卓
  • 2篇石焱
  • 1篇李军廷
  • 1篇吕遐
  • 1篇张云志
  • 1篇徐信
  • 1篇任志华
  • 1篇翁小闽
  • 1篇林丽
  • 1篇王朝霞
  • 1篇王琼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所说的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的设计是基于:PTP-1B双结合位点,由小分子单糖修饰而得。经体外生物活性测试,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抑制PTP-1B的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因此,本发明设计并合成的氨...
陈国荣谢涓李佳施小新贺晓鹏朱晨江宋卓
文献传递
Lewis酸催化下2-(2,3,5-三-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1,4-氢醌的合成被引量:3
2006年
在不同Lewis酸催化下,使用1,4-二苯酚和1-O-乙酰基-2,3,5-三-O-β-D-呋喃核糖进行反应,以较高产率合成了α和β型芳香呋喃糖苷,并利用1H-1HNOESY谱对2-(2,3,5-三-O-苯甲酰基-D-呋喃核糖)-1,4-氢醌(5)的立体构型进行了表征.应用无水AlCl3,ZnCl2和BF3?Et2O等Lewis酸催化剂仅得到β型氧糖苷3,应用TiCl4得到β型氧糖苷3以及α和β型碳糖苷的混合物5,而应用SnCl4则得到α和β型碳糖苷5.
何立徐信任志华朱晨江唐燕辉陈国荣
关键词:LEWIS酸立体构型
新型碳糖苷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陈国荣J.-P.PRALY何立宋绍兴朱晨江王琼王朝霞林丽史济斌张云志周声蓉翁小闽
该项目是《新型碳糖苷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合成具潜在抗糖尿病、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碳糖苷化合物,通过体外生物活性筛选,获得具良好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为进一步结构改造和结构修饰,寻找和发现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创新药物提供实验...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活性
新颖糖复合物芳香碳苷前体的合成研究
近年来,C-糖苷因为其体外耐酸解、体内耐酶解的特殊稳定性及优异的生物活性,成为糖类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而芳香碳糖苷作为良好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抑制剂,在人类重大疾病——糖尿病的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朱晨江
关键词:维生素E糖尿病治疗药物合成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新型碳糖苷类熊果苷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被引量:5
2009年
合成了一系列稳定高效的新型碳糖苷类熊果苷类似物,其中10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及质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3、14、15、16、19的活性接近或优于天然熊果苷。
朱晨江石焱吕遐唐燕辉陈国荣
新型糖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糖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在包括信号传导和免疫应答的许多重要生物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于糖类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糖类的作用和结构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而各类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型糖类衍生物分子的合成,正是这些前沿研究中...
朱晨江
关键词: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维生素E麦芽糖碳糖苷类似物的合成
2009年
1,2,3,6,2′,3′,4′,6′-八-O-乙酰基-β-麦芽糖与二甲基对甲氧基苯通过Friedel-Craft烷基化反应形成稳定的碳糖苷,经硝酸铈氨(CAN)氧化、低亚硫酸钠还原、无水氯化锌催化分子内醚化反应,合成了两类结构稳定且保留抗氧活性基团的新型VE麦芽糖碳糖苷类似物——包括-εVE类的8-(2,′3,′6,′2,″3,″4,″6″-七-O-乙酰基-β-麦芽糖基)-6-羟基-2,2,5,7-四甲基苯并二氢吡喃(10)和8-(2,′3,′6,′2,″3,″4,″6″-七-O-乙酰基-β-麦芽糖基)--εVE(11),-γVE类的5-(2,′3′,6,′2,″3,″4,″6″-七-O-乙酰基-β-麦芽糖基)-6-羟基-2,2,7,8-四甲基苯并二氢吡喃(12)、5-(2′,3,′6,′2,″3,″4,″6″-七-O-乙酰基-β-麦芽糖基)--γVE(13)以及5-(β-麦芽糖基)-6-羟基-2,2,7,8-四甲基苯并二氢吡喃(14)。反应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由1H-NMR和MS表征。
朱晨江李军廷石焱唐燕辉陈国荣
关键词:维生素E麦芽糖
2,3,4,6-四-O-乙酰基-1-溴-1-氯-β-D-甘露糖的合成被引量:1
2006年
2,3,4,6-四-O-乙酰基-1-溴-1-氯-β-D-甘露糖(1)是合成β-不饱和甘露糖苷的关键中间体,后者可进而获得具有抗炎作用的Sialyl Lewis X类似物、生化试剂伴刀豆球蛋白A的糖配体以及“分子标志”等糖药物或糖生化试剂。本研究以文献为基础制得1(图1),并进行了工艺改进。
宋绍兴唐燕辉陈国荣朱晨江薛佳(马坴)
关键词:乙酰基伴刀豆球蛋白A生化试剂分子标志
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所说的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的设计是基于:PTP-1B双结合位点,由小分子单糖修饰而得。经体外生物活性测试,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抑制PTP-1B的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因此,本发明设计并合成的氨...
陈国荣谢涓李佳施小新贺晓鹏朱晨江宋卓
文献传递
二甲基-1,4-二甲氧基苯的合成工艺改进被引量:1
2006年
二甲基苯酚经Fremy盐氧化、Na2S2O4还原后甲基化制得3种二甲基-1,4-二甲氧基苯,收率大于77%。
何立朱晨江贺晓鹏唐燕辉陈国荣
关键词:中间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