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东
- 作品数:35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南宁市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成本效果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传统长疗程方案组(传统组)和含贝达喹啉方案组(贝达喹啉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治疗过程、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521例患者,其中贝达喹啉组134例,传统组387例。贝达喹啉组治疗结局良好的比例为82.1%(110/134),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3.3%(245/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3,P=0.001)。贝达喹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42/134),与传统组的35.4%(137/38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6,P=0.394)。贝达喹啉组无死亡患者,传统组有24例患者死亡。传统组失访率为24.0%(93/387),明显高于贝达喹啉组的12.7%(1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1,P=0.006)。贝达喹啉组的治疗费用为11.0 (10.2,11.8)万元,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6 (6.1, 7.7)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 078.000,P=0.001)。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传统组每成功治疗1例患者所需的医疗费用为10.6万元,贝达喹啉组为13.4万元。结论:贝达喹啉治疗成本较高,成本效果高于传统治疗,但是治疗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安全性良好,是治疗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新选择。
- 韦柳迎荆玮刘志峰聂文娟黄献珍黄连飘班凤婷林艳荣阳世雄朱庆东
- 关键词:费用效益分析
- 靶向下一代测序分析耐药结核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的耐药基因突变特征
- 2025年
- 目的考察靶向下一代测序分析耐药结核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的耐药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8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87例结核病患者的菌株。以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参照标准,采用靶向下一代测序检出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突变基因分布、诊断效能,与Xpert MTB/RIF比较对利福平耐药的诊断效能。结果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Ser531Leu(rpoB)为主,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Ser315Thr(katG)为主,链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Lys43Arg(rpsL)为主,乙胺丁醇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以Met306Val(embB)为主。以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参照标准,靶向下一代测序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准确率均大于80%,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各指标均低于靶向下一代测序。结论靶向下一代测序诊断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性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 朱庆东赵春艳宋畅黄爱春许超艳兰艳群陈灿灵谢周华
- 关键词:乙胺丁醇耐药基因
- 艾滋病并发眼底病49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并发眼底病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并发眼底病变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43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9例诊断为眼底病。其中32例有视力下降,诊断为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29例,视神经炎2例,葡萄膜炎1例。111例无视力改变,其中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眼病15例,CMV性视网膜炎1例,脉络膜病变1例,94例未见异常。49例眼底病患者中并发结核病24例、口腔真菌感染23例、马尔尼菲青霉病13例、弓形体脑炎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结论通过间接眼底镜诊断艾滋病并发眼底病快速、实用。艾滋病除并发眼底病外,可同时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CMV性视网膜炎及视神经炎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
- 欧汝志卢祥婵李雪琴农影星朱庆东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眼底眼疾病
-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眼底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对313例HIV/AIDS病人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对其中有眼底改变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CD4+T细胞计数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313例HIV/AIDS病人中,有120例出现眼底改变,总发病率为38.3%。其中单眼发病32例,双眼发病88例。累及视网膜的114例,占所有病人的36.4%(313/114)。视网膜受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及视网膜出血。最后诊断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58例,结核性眼病20例,HIV相关性眼病33例,分别占所有HIV/AIDS病人的18.5%、6.4%、10.5%。有视力改变者74例,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其中66例眼底检查发现有眼底改变,占89.2%。239例眼部无症状的病人中,经眼底镜检查发现54例有眼底改变,占22.6%。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均未出现眼部症状。眼底病变在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P=0.016)。另外,年龄≥60岁的病人眼底病变发生率为48.1%,高于年龄<60岁的病人(36.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6,P=0.103)。结论眼底病变多发生于AIDS晚期病人,主要累及视网膜,有相当一部分HIV/AIDS病人在视力未发生改变时,其眼底早就发生病变,因此对于HIV/AIDS病人常规行眼底检查,对于眼底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卢祥婵李雪琴黄爱春朱庆东邓建宁欧汝志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眼底病变巨细胞病毒
- 海洛因依赖人群中抗HIV病毒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探讨
- 目的 通过对海洛因依赖人群中抗HIV病毒治疗前后肾功能的观察与对比,探讨抗HIV药物对肾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临床治疗提供有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随访2009~2012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并经...
- 黄绍标吴锋耀梁纲陈万吴念宁王光彩朱庆东
- 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2月我院接受BAE治疗的24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7d再咯血情况,分为再咯血者组(n=64)和不再咯血组(n=176)。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BAE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危险因素。将所有样本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验证集用于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R语言构建BAE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预测模型和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对比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90天、合并肺动脉瘘、合并其他体循环动脉、术前PLT≥229.5×10^(9)/L是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指标构建BAE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和GBDT预测模型,其中GBDT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44~0.891),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95%CI:0.649~0.816),GBDT模型、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7(95%CI:0.515~0.839)、0.611(95%CI:0.485~0.807)。两种模型训练集Delong检验显示GBDT模型AUC值高于列线图模型(P<0.05)。结论BAE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主要与病程≥90天、合并肺动脉瘘、合并其他体循环动脉等因素有关,以此构建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对BAE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整体预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何华伟何斌黄志忠何蔼谭海莲朱庆东蒙夏艳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再咯血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核病诊断和耐药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慢性疾病,及时诊断和耐药性检测对结核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尽管常规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在结核病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临床快速、精确诊断的需求。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结核病的诊断和耐药性检测方面也有新的突破。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样本,快速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序列,同时检测耐药基因突变,在结核病的诊断和耐药性快速检测方面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三代纳米孔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核病早期诊断和耐药基因突变监测方面的应用,讨论宏基因组测序、靶向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策略。
- 朱庆东王琦宋畅赵春艳阳世雄
- 关键词:结核病高通量测序技术
- 纳米孔测序检测肺部组织样本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讨纳米孔测序检测肺部组织样本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60例疑似PTB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综合诊断为诊断标准,将最终诊断为PTB的37例患者为病例组,23例未诊断为PTB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肺部穿刺组织样本分别进行纳米孔测序、病理学检查及分枝杆菌固体培养。结果 纳米孔测序诊断28例阳性样本。相比之下,病理学检查诊断23例,分枝杆菌固体培养为11例。统计指标显示,纳米孔测序的敏感度(75.70%)、特异度(95.70%)、阳性预测值(96.60%)、阴性预测值(71.00%)、Kappa系数(0.669)、检出率(48.33%)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857(95%CI:0.758~0.955)均优于其他方法。此外,韦恩图揭示纳米孔测序与其他方法在诊断上存在重叠及独特检测到的8个阳性病例。结论 肺部穿刺组织结合纳米孔测序技术快速精确的特性,将进一步缩短确诊时间,提升诊断精确度,显著优于传统病理学检查及分枝杆菌固体培养。
- 朱庆东宋畅赵春艳马丽聂文娟林艳荣黄爱春许超艳农影星
- 关键词:肺结核肺部组织
- 50岁以上患者ART后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观察
- 2018年
- 目的:研究50岁以上患者ART后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ART的患者120例,≥50岁免疫重建良好组40例,<50岁免疫重建不良组40例,≥50岁免疫重建不良组40例,分析其CD4^+T细胞、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结果:入组时,免疫重建不良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较低;ART后,≥50岁免疫重建不良组升高程度低;≥50岁免疫重建不良组FPG水平较入组时升高(P<0.05);三个组TG、TC、HDL水平较入组时升高;<50岁免疫重建不良组和≥50岁免疫重建不良组BUN水平较入组时升高(P<0.05);≥50岁重建不良组SCr较入组时升高(P<0.05)。结论:50岁以上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在ART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糖、脂代谢功能异常和肾功能损伤,在临床上值得关注。
- 朱庆东梁纲陈万吴锋耀卢祥婵
- 关键词:中老年HIV/AIDS
- AIDS/PSM患者抗真菌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通过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患者用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观察与对比,探讨两性霉素B对肝肾功能的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材料针对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5...
- 朱庆东梁纲吴锋耀卢祥婵黄志忠
- 关键词: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PSM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