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邦雄 作品数:165 被引量:829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间歇性低氧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电位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研究间歇性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大鼠受间歇性低氧处理后 ,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 ,观察海马长时程增强电位 (LTP)的变化。结果 :间歇性低氧大鼠LTP幅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间歇性低氯可影响LTP幅值 。 王学仁 马强 丁爱石 曾邦雄 王福庄关键词:间歇性低氧 海马 学习记忆 可乐定对体外循环期间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996年 体外循环(CPB)引起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含量增加及两者比例失调。利用搏动性泵血流及异搏定、潘生丁等方法能减轻PGI2与TXA2的比例失调,但效果不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可乐定对CPB期间PGI2、TXA2及两者平衡关系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CPB下行心脏择期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可乐定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及手术种类相似。二、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5mg。 石碧明 曾邦雄 刘俊杰关键词:体外循环 前列环素 血栓素 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PMN及血管内皮表面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PMNEC)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LPS处理组(将PMN及HUVEC用100μg·L-1LPS处理不同时间);LPS+CD11b单抗处理组;LPS+ICAM1单抗处理组;LPS+CD11b+ICAM1单抗处理组。用99mTcHMPAO标记PMNs,加入到HUVECs作用一段时间,PMNEC粘附率=溶解液放射值加入液放射值×10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LPS刺激后15minPMNEC粘附性明显上升(37.45%±3.92%vs11.03%±4.15%,P<0.05),于4h处达到峰值(73.50%±6.39%)。CD11b单抗和ICAM1单抗可明显抑制这种粘附(P<0.05)。合用两种单抗有叠加效应。结论:在PMN与内皮细胞粘附的过程中,粘附分子CD11b与ICAM1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单抗封闭粘附分子的作用可明显削弱细胞间的粘附。 张雪萍 任永功 刘新波 石碧明 曾邦雄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CD11B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粘附 MAPK家族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神经元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MAPK家族三成员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其于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的表达及活性变化。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3min缺血组(IA)及5min缺血组(IS);各组根据再灌注15 min、2 h、4 h、6 h、1 d、3 d、5 d及7 d又分8个亚组(n=8)。在预定时间点行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各亚区MAPK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三组海马三区ERK、JNK及p38三种蛋白的总体水平在缺血后再灌注期间未发生改变。IS组磷酸化ERK(p-ERK)在缺血后CA3/DG区颗粒细胞及神经元树突上表达,而在CA1区几无表达;磷酸化JNK(p-JNK)在缺血后再灌注7 d内CA3区神经元均有少量表达,在CA1区表达量多并有二次表达高峰(2 h和1 d);磷酸化p-38(p-p38)缺血后再灌注期间的表达区域与p-JNK相似,有一次表达高峰(2 h)。IA组三激酶磷酸化水平均较IS组明显减少(P<0.05),表达规律相同。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MAPK三成员在海马各亚区差异性表达,此特征可能与MAPK的作用相关。 李军 曹红 连庆泉 曾因明 曾邦雄关键词:脑缺血 沙土鼠 海马 神经元 细胞因子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7 2001年 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各种细胞因子在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发病机制。 陈建颜 曾邦雄关键词:细胞因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核因子ΚB 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6 2001年 核因子-κB是一种对许多参与免疫与炎症反应等有关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其在急性肺损伤发 病机制及诊疗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就核因子-κB构成、活化、生物学效应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 述。 魏辉明 曾邦雄关键词:核因子-ΚB 转录调控 急性肺损伤 生物学效应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 2001年 趋化因子是属于细胞因子的一个大家庭,具有相似的特征性结构,可以特异性影响某些类型白细胞游走的方 向。本文概括介绍趋化因子的主要特点并着重讨论趋化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刘荣 曾邦雄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ARDS 中性粒细胞胶原酶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胶原酶(MMP-8)在内毒素(LPS)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以LPS静脉注射建立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LPS静注后2、4、6、8 h组,取肺组织免疫组化法观察MMP-8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检测肺组织中CrossLaps蛋白含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重比(W/D)、肺通透指数、肺内中性粒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LPS静脉注射后,4、6、8 h组MMP-8含量、CrossLaps蛋白含量、MPO活性、肺湿/干重比(W/D)、肺通透指数、肺内中性粒细胞数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Ⅰ型胶原表达相应减少(P<0.01)。结论 MMP-8介导了中性粒细胞对Ⅰ型胶原的降解作用,与ALI的发生密切相关。 徐涛 曾邦雄 李兴旺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胶原酶 内毒素性 急性肺损伤 动物模型 整合素和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1 2003年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受体,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本文主要阐述与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和修复有关的整合素、表达、主要配体、与ALI的关系。 廖品琥 曾爱屏 曾邦雄关键词:整合素 急性肺损伤 ALI 细胞外基质 ECM 生物学特性 兔脑海马c-fos基因表达与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影响的关系(英文) 2005年 背景:脑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情绪、感觉活动、学习记忆功能,麻醉状态下对其产生影响。目的:利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精确控制麻醉深度,观察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不同区域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异丙酚发挥中枢抑制的作用位点。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0-05/2001-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10只/组。方法:全部动物行颈外静脉、股动脉穿刺置管。以相应靶控血药浓度进行靶浓度控制输注,严格控制各组麻醉深度。浅麻醉组给予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9.28±0.12)m g/L,深麻醉组给予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11.63±0.29)m g/L,达到所需麻醉状态30m in 后两组动物断头处死,空白对照组行耳缘静脉注射空气造成空气栓塞后处死。各组常规进行连续冠状切片,片厚7μm ,每隔100μm 取1张,进行原位杂交检测脑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区的c-fos m RNA 表达水平。每只兔随机取5张切片,光镜下分别选取各区15~20个视野进行拍摄,计算平均吸光度与平均灰度值。灰度分为256个等级,阳性率越高,灰度值越低。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及齿状回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②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区的平均灰度值。结果:30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可见深浅不一、疏密不等的c-fos阳性细胞,染色呈棕色,分布稀疏;浅麻醉组可见中等着色的c-fos阳性神经元,分布密集;深麻醉组锥体细胞胞浆染色明显加深,分布也更密集。②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齿状回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浅麻醉组阳性 陈建颜 姚尚龙 曾邦雄关键词: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