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玉 作品数:90 被引量:439 H指数:12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气工程 理学 更多>>
DNA纳米花、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靶向治疗肝脏肿瘤细胞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NA纳米花、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靶向治疗肝脏肿瘤细胞中的用途,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DNA纳米花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以包含有GPC3核酸适配体靶向序列的互补磷酸化模板序列为DNA模板链,在... 朱呈瞻 吴婷婷 毕赛 董冰子 解宇威 曹景玉原发性腹膜后骨外尤文肉瘤1例 2025年 报道1例28岁女性患者,因腹痛2月余,背部疼痛1周余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骨外尤文肉瘤,接受“磷酰胺 + 长春新碱 + 达卡巴嗪”方案治疗,随访1年,未发生复发及转移。It is reported that a 2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treated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because of abdominal pain for more than 2 months and backache for more than 1 week. Performed by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mass resection, the patient whose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as confirmed Extraosseous Ewing Sarcoma (EES). After surgery, she was received the regimen including “Cyclophosphamide + Vincristine + Dacarbazine”. Follow-up 1 year and no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was occurred. 来志浩 刘奎 谭斌 曹景玉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手术 免疫组化 肝脏占位、腹痛、黄疸 2010年 胡维昱 吴力群 曹景玉关键词:上腹痛 肝脏占位 黄疸 巩膜黄染 入院查体 右上腹 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临床病理学与超声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临床病理学诊断与超声诊断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其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19... 张毅 王正滨 张炳远 曹景玉关键词:胆总管 梗阻性病变 病理学 超声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1 )假手术组 ;(2 )正常大鼠肝切除组 ;(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 ,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 ,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水平、肝重 /体重、肝再生率 ,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SABC法 )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 ,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显著 ,持续时间较长 (P <0 0 5) ;PCNA在肝切除后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延迟 (P <0 0 5) ,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结论 肝损伤程度和肝再生状态呈负相关 ,肝损伤的程度影响肝再生状态 ,肝切除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的了解肝再生情况。 陈栋 陈实 吴力群 曹景玉 牛兆建 赵峰 杨金镛关键词:肝损伤程度 肝再生 转氨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生长曲线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并用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HA和EPA分别在15~75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DHA和EPA(45μg/mL)作用48 h后,荧光染色与透射电镜可见部分HepG2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对照组比较,DHA和EPA分别在浓度45μg/mL和60μg/mL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曹景玉 吴力群 郭卫东 林彬 刘敬华 胡三元关键词:肝肿瘤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细胞凋亡 Cox-2抑制剂NS-398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NS-398培养后,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不同时间对QBC939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后QBC939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NS-398对QBC93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P均<0.01),最大抑制浓度为100μmol/L。加入NS-398培养36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QBC93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NS-398可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并减弱其体外侵袭能力。 孙文德 曹景玉 吴力群 王云玲 韩瑞 范友杰 隋爱华关键词:环氧合酶-2抑制剂 胆管癌 腹腔镜在有腹部手术史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03年 ①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有腹部手术史的肠梗阻病人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回顾总结 32例有腹部手术史肠梗阻腹腔镜诊治术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腹腔镜对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达 97.3% ,但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完成率仅有 4 6 .9% ,主要是受手术设备、器械和术者经验的限制。④结论 经腹腔镜探查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明显降低术后粘连的再发生率 ,有效地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张斌 张炳远 吴力群 卢云 曹景玉关键词:肠梗阻 腹部手术 腹腔镜 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治 被引量:1 2003年 ①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②方法 对 5 7例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假性囊肿 33例 ,囊腺瘤 13例 ,囊腺癌 10例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癌 1例。囊性肿瘤多见于胰腺尾部 ,以腹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 ,假性囊肿以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 4 5 .5 %假性囊肿病人有胰腺炎和手术、外伤史。 2 6例假性囊肿病人行手术治疗 ,囊性肿瘤病人中 18例行手术切除 ;4 1例病人随访结果满意。④结论胰腺囊性疾病应根据其发生部位和临床特点进行鉴别诊断 ,相关病史有助于明确诊断。诊断明确的囊性肿瘤应积极手术切除 。 曹景玉 吴力群 张顺 张炳远 王雪峰 赵凯 杨金镛关键词:胰腺囊性疾病 腹部包块 预测最大径≤2 cm胆囊良恶性息肉指标的筛选及模型构建 2023年 目的:通过联合超声影像学表现、血液检验及患者一般情况等相关指标,探讨上述指标在影像学表现≤2 cm的胆囊息肉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022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86例≤2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超声、血液肿瘤标记物、性别、基础信息、既往史、代谢综合征等指标,分析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及多指标联合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出各个指标的个体预测概率值,比较其ROC曲线下面积,并建立预测模型Y,绘制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同单独指标比较其预测及应用价值,并以术后病理结果检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到与胆囊癌相关的危险因素:超声息肉大小、胆囊壁厚、CEA、CA199、性别、年龄。联合上述指标得到预测模型为Y = −12.761 − 1.873性别(女) + 0.116年龄 + 6.558胆囊壁厚 + 2.724息肉大小 + 0.198CEA + 0.029CA199。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联合预测指标Y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95%置信区间为(0.887, 0.979)。当Y > 0.1047557时模型预测息肉为恶性可能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6.4%。结论:基于上述相关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预测术前≤2 cm的胆囊息肉的性质,减少术中意外胆囊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彭杰超 王玉冰 曾建阁 孙鹏 曹景玉 胡维昱关键词:胆囊息肉 胆囊癌 血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