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信春
- 作品数:65 被引量:520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广义水资源利用过程,同时考虑区域灌溉效率、水分生产率、水资源来源及消耗途径构建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C-指数)。基于中国主要灌区数据,在量化1998年-2010年各省区C-指数的基础上探索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省区尺度C-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全国值由0.550增加到0.704,中国粮食生产用水结构趋于合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代表年省区尺度C-指数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现象,全局莫兰I的检验值均超过了0.01的置信水平;C-指数较大省区集中于黄淮海平原和长江流域北部,低值省区则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东北及西北地区;各省区局部自相关属性稳定,HH和LL的省区在20个左右。从自然气候特点、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分析了C-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成果为农业水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和水资源管理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王丹丹杨陈玉何鑫王振昌操信春
- 关键词:灌区粮食安全
- 一种适用于南方潜水地区的温室大棚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南方潜水地区的温室大棚,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弧形侧板(1),所述弧形侧板(1)上表面设置有滑动轨道(3),所述滑动轨道(3)上面滑动设置有顶板(2),所述弧形侧板(1)内部设置有大棚支架(4),所述...
- 高爽谢毅郭相平吴梦洋陈盛操信春王振昌王俊聂杰
- 文献传递
- 基于蓝绿水核算的稻田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科学区分和评价稻田蓝、绿水资源利用效用,开展了每日蓝、绿水交互迁移过程的试验观测,基于作物全生育期蓝、绿水资源迁移机制,建立了蓝、绿水分解方法和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不同降水条件下的稻田蓝、绿水利用表现。结果显示:试验期2015-2018年稻田水资源收入为1322.9 mm(蓝水占30.7%),其中572.3、246.0和375.2 mm分别以蒸散发、地表排水和田间渗漏的形式流出。全生育期绿水利用效率(GE)、蓝水利用效率(BE)分别为0.425、0.490,干旱年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湿润年。净蓝水生产率(BP)和绿水生产率(GP)分别为4.334与2.301 kg/m 3,后者受降水影响不大。相较于本文的结果,不考虑蓝、绿水迁移过程的传统方法得到的BE、GP分别高46.2%和29.7%。忽略蓝、绿水交互迁移过程会高估稻田的灌溉效率,同时也会低估降水在作物生长中的贡献。本研究的方法为作物生产水足迹和农田蓝、绿水资源效用评价提供了新路径。
- 江琦玮李玥瑶吴梦洋操信春
- 关键词:农业节水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肥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1
- 2022年
-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光合产物和最主要的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其富含氮、磷、钾等元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利用潜力巨大。秸秆还田是最主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具有改良土壤、保水控盐和培肥增产等显著效果。本文系统整理和总结了2012年以来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水盐运移、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负面影响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探究其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探寻不同秸秆还田处理方式的适用性。整理归纳了秸秆还田配合不同耕作方式、添加物及预处理和粉碎程度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概况,总结了秸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秸秆还田量、埋深、长度和还田方式等对秸秆还田调控水盐运移的影响,探究了秸秆保水控盐的作用机理;总结概述了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配施氮肥,加快秸秆腐解和注意土壤初始水肥条件等合理建议;阐述介绍了当前秸秆还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最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秸秆还田实际应用的部分注意事项,并对未来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盐渍土改良、农业高效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陈盛黄达黄达郭相平郭相平操信春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水盐运移土壤肥力土壤改良
- 稻麦轮作系统作物水足迹效率及其驱动力研究
- 2025年
- 水足迹视角下的农业绿色高效用水能为区域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本文以稻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足迹理论构建了稻麦轮作系统作物水足迹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量化了1960—2019年涟水灌区稻麦轮作系统水足迹效率指标(广义水系数和作物生产水足迹),进一步分析了稻麦轮作系统作物水足迹效率的时间演变规律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960—2019年稻麦轮作系统广义水系数变化范围为0.50~0.76,多年平均值为0.65,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而作物生产水足迹年均值为58.4 m^(3)/GJ,年际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作物生产绿水足迹年均值为35.8 m^(3)/GJ,占作物生产水足迹的40.6%~80.4%,而蓝水足迹多年均值为22.6 m^(3)/GJ。广义水系数和作物生产水足迹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降水量对二者的影响最为显著。作物生产水足迹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量和区域灌溉水平呈负相关,农业机械化动力、节水灌溉面积占比是人类活动对作物生产水足迹间接表达作用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作物水足迹效率及其驱动力研究,提高降水利用率、改善区域农业机械化和灌溉水平,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节水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 吴梦洋崔思梦李玥瑶肖剑峰操信春ELBELTAGI Ahmed
- 关键词:农业用水效率稻麦轮作通径分析
- 一种基于田间水肥利用过程计算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田间水肥利用过程计算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计算对象,然后获取作物生长过程中涉及的参数,如作物生育期、降水量、作物单产、灌溉用水量等;测算田间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蓝水消耗量和绿水消耗量...
- 操信春郭相平吴楠 郑雅莲 杨陈玉王振昌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体积法的泵站流量测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体积法的泵站流量测法,本方法依据体积法和水位‑流量关系,快速测定泵站开机、关机时出水池的水位随时间变化数据,并储存于电子设备。再根据水力学理论和数学计算,得出不同水位时,出水池的出水流量,即为泵站的流...
- 郭相平刘敏昊陈盛王振昌王洁操信春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指示施肥量的多功能花盆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指示施肥量的多功能花盆,包括花盆,所述的花盆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多个抽拉杆槽,所述的抽拉杆槽内配有抽拉杆,所述的抽拉杆采用可伸缩结构,抽拉杆上设有多个颜色指示区,颜色指示区的上方设有补光灯,花盆盆身设有说明...
- 王振昌谢毅 肖志明 朱建彬郭相平操信春
- 文献传递
- 中国农业广义水资源利用系数及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27
- 2017年
- 为统一核算区域蓝水、绿水资源有效利用程度,构建了农业广义水资源利用系数(E_g)指标,核算中国31个省区粮食生产中的E_g,并基于空间自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其时空格局及成因进行分析。中国1998—2010年E_g为0.588,大部分省区呈随时间增大趋势;E_g相似的省区在空间上显著地聚集,高值省区聚集于西部,低值省区集中于东南地区,且空间聚集现象呈减弱趋势;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对E_g的影响大于气候要素,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最小。结合广义水资源利用状况,西南省区可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以发挥E_g较大优势,东北与华北粮食主产区应通过提高E_g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可发展农业用水效率评价理论同时为国家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操信春邵光成王小军王振昌何鑫杨陈玉
- 关键词:绿水蒸散量通径分析粮食安全
- 基于水足迹与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的提水灌溉系统种植结构优化被引量:14
- 2023年
- 灌溉系统是农业生产与用水的关键载体,其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的协调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水高效分配研究,水足迹理论明晰了农业生产水资源消耗总量及其利用类型。针对提水灌溉系统水资源、能源供需配置不紧密及其生态影响考虑不全面的问题,联合水足迹理论与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统筹社会、资源、生态和经济多维系统,构建了考虑水资源调配、农业生产用水及粮食生产转移全过程的提水灌溉区种植结构多目标优化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涟水灌溉区,通过调整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结构,运用Topsis方法对比评价了现状和优化配置情况的相对贴近度。优化结果表明: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下,应增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减少大豆的播种面积;相较于现状,优化后的年均粮食单方水经济净效益提升4.0%,作物碳足迹在农作物种植基线改变时呈现下降态势,且2018年优化后的碳足迹降低79.5 kg。优化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均大于现状,对促进提水灌溉系统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性具有可靠的支撑作用。
- 崔思梦吴梦洋王小军操信春
-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