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
- 作品数:62 被引量:71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自我缠绕的迷幻花园──阅读徐小斌被引量:51
- 1999年
- 逃离与皈依徐小斌曾以“逃离之路”为题,概括自己的创作与人生①。在一份渐趋清晰的自我指认中,她始终在逃离:逃离绝望,逃离创痛,逃离孤立无援;也许是逃离“女人”:女人的不轨,女人“非法”的“真相”,女人的伤痛而无名孤寂的内心生存。因此,她的逃离始终是一种...
- 戴锦华
- 关键词:女性主义者作家评论男权文化女性文化
- 对谈:边界的意义——女性编舞家的身体流动、连接与重塑
- 2024年
- 2024年9月21—22日,由开云集团和上海西岸美术馆共同发起的第三届“跃动她影在西岸”当代舞蹈节举行。本次舞蹈节的主题为“身体之重”(Body Matters),邀请了中法两国三位女性编舞家—侯莹、朱莉·妮奥奇(Julie Nioche)与古佳妮。她们分别创作了以下作品:侯莹和妮奥奇合作编导了《一石一鸟》(Differences)、妮奥奇独立编导了《路尽无尽》(L’impassé-e),古佳妮则编导了《褶皱》(Morphing)。舞蹈节还举行了编导工作坊和即兴舞会,并邀请学者、制作人与相关作品的编导进行对谈。本期刊发的对谈记录,是9月21日西岸美术馆举办的“边界的意义:重塑身体”对谈内容,由舞蹈节策展人葛慧超主持,与谈人为戴锦华、侯莹、妮奥奇和古佳妮。戴锦华分别从舞蹈、性别和身体与社会权力的关系角度分析了身体的多重意义,并指出疫情背景下,身体的脆弱性和生命的坚韧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侯莹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对女性身体在舞蹈艺术中的角色的理解;妮奥奇和古佳妮分别从超越身份的身体和身体作为信息接收者的角度,探讨了身体的多样性和流动性;葛慧超讨论了身体作为共情基础的重要性,并强调了舞蹈作为一种身体实践的价值。与谈嘉宾认为,身体是艺术表达和社会实践的核心。她们一同分享了在舞蹈中重塑身体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舞蹈理解和表达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对谈展现了女性在艺术和社会中的创造性和力量,以及对性别议题的深刻洞察。
- 戴锦华侯莹古佳妮葛慧超
- 关键词:社会权利
- 郑洞天教授艺术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 2024年
- 2024年6月24日,郑洞天教授艺术教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召开,研讨会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王瑞教授主持。会上,郑洞天教授与领导、嘉宾们共同回忆、总结了郑洞天教授创作、教学和研究写作的成就,并共同展望了北京电影学院教育事业。
- 钱军扈强郑洞天邓光辉贾樟柯李少红谢飞尹力戴锦华丁亚平陆绍阳皇甫宜川张卫皇甫宜川杨超李镇
- 关键词:艺术教学嘉宾
- 魔镜或碎窗——肯·洛奇与《我是布莱克》被引量:5
- 2017年
- 《我是布莱克》获得了第6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编者注:该片在2017年2月揭晓的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中获最佳英国影片奖),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回声,而在中国(其实也是在英语世界中),人们主要的抨击集中在影片老旧及影片的政治态度与社会立场上。但有意思的是,多数人并没有勇气站出来说“我不同意”,因为整个影片的主题给人们设定的下限叫人道主义。
- 戴锦华
- 关键词:魔镜布莱克影片
- 戴锦华:趣缘社会的观念变化
- 2021年
- 我认为,我们更需要一种亲和与对话,即:在中国电影和中国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会成为一个让社会成长的力量。——著名学者戴锦华如是说。疫情期间,作为北京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戴锦华不得不采用网络授课的模式,“一辈子没有跟学生发过几次脾气”的她却发了脾气,因为许多学生没打开摄像头,“我的感觉是我在明处他们在暗处,他们在黑暗里看着我”。
- 戴锦华
- 关键词:摄像头脾气
-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被引量:27
- 1998年
- 重写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别写作与文化空间戴锦华Thisarticleanalyseshowwomenhavebeenportrayedinliteraryworkssincethe1980s:The“recurence”ofthefemalesex...
- 戴锦华
- 关键词:寻根小说男权文化精英知识分子女性文化性别秩序新潮小说
- 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被引量:25
- 2010年
- 高秀芹:戴老师,您好。您在电影,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都走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尤其是近年来对大众文化和文化研究等前沿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得知您目前对以《暮光之城》为主的吸血鬼流行文化较为关注,那么。
- 戴锦华高秀芹
- 关键词:性别研究女导演青春偶像剧女性电影艺术电影
- 谍影重重——间谍片的文化初析被引量:57
- 2010年
- 20世纪50~70年代之间,间谍片在全球银幕上异军突现,它不仅成就了诸如詹姆斯·邦德/007式的、青春永驻的动作片系列,成就了好莱坞黑色电影、B级片的诸多名作,而且成就了苏联及东欧电影的大众娱乐样式,成就中国大陆电影中颇具工农兵文艺特征的叙事范本。在刀林剑簇、水火不容的冷战分界线两侧,众多电影文本的叠加令间谍题材成了电影叙事的类型、至少是亚/准类型之一。
- 戴锦华
- 关键词:文化中国大陆电影黑色电影电影叙事电影文本
- 巨变时代的世界观——《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摘要被引量:1
- 2007年
- 前一段时间,"《读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反省之处。但更重要的,是知识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汪晖说:"1990年代代表一个真正的转型……我们需要看到旧政治模式的失效,又通过历史的重新解读来形成新的可能性。一句话,我们必须想象和创造完全不同的新政治,才能面对今天的挑战。"许纪霖认为:"我们今天知识分子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也许就是重建整体性,重构一套世界观。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批判才会有价值目标。"
- 张汝伦汪晖叶彤王晓明王晓明蔡翔高瑞泉刘擎倪文尖雷启立戴锦华许纪霖罗岗陈映芳袁进吕新雨
- 关键词:知识分子世界观社会科学化
- 当代中国人的情感结构与文学经典——以阅读为中心的对话被引量:5
- 2019年
- 由于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语境,文学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个人成长经历中的"秘密",也勾连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社会氛围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当代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正是通过文学阅读,在确认了一系列文学经典的同时,也形塑了不同代际间差异极大的情感结构。这就使得文学阅读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线索。2019年5月23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教授、戴锦华教授、贺桂梅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毛尖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三代人各自不同的阅读经历出发,探讨了当代中国人的情感结构、何为文学经典以及研究当代文学的方法与路径等问题。现整理出这篇对话,以飨读者。
- 洪子诚戴锦华戴锦华毛尖
- 关键词:情感结构文学经典文学阅读政治形势当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