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于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实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照组施行常规低温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3、7 d外周静脉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CD3、CD4、IgG、IgA、IgM均明显降低;而CD8明显升高,术后1 d达到峰值;P均<0.01。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CD3、CD4、IgG、IgA、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CD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可明显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不良影响。
- 徐化静刘升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免疫功能
- 主动脉原发性血栓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原发性血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血管科/介入中心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下肢疼痛11例,腹痛2例,同时伴有腹痛及下肢疼痛1例;Ⅱa+Ⅱb型1例,Ⅱb型2例,Ⅲ+Ⅳ型3例,Ⅳ型8例。主动脉血栓广基底附壁患者采取单纯抗凝治疗,窄基底附壁或漂浮患者采取抗凝+取栓或支架植入。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远端动脉栓塞。下肢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累及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余部位抗凝治疗。遗传性高危因素患者术后终身抗凝;可控高危因素患者基础病治疗后抗凝治疗1年,余患者抗凝治疗半年。术后1、3、6、12月复查主动脉CTA和下肢动脉彩超。结果对于主动脉血栓的治疗,14例患者中,单纯抗凝6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取栓3例,裸支架治疗2例,直接覆膜支架治疗3例。对于周围血管栓塞的治疗,2例抗凝治疗,余12例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8.5个月。随访期间,6例主动脉血栓抗凝治疗患者血栓消失1例,血栓明显减少5例。3例主动脉取栓患者,2例血栓消失,1例2个月后复发,予以覆膜支架植入。主动脉支架血流通畅。周围血管栓塞复发4例,足趾截趾1例,间歇性跛行症状3例,1例术后3个月因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原发性主动脉血栓发病率低,抗凝需贯穿治疗全程;对于外科手术风险大或脱落风险低的患者,可采用单纯抗凝治疗;对于血栓脱落风险较大的患者,抗凝同时可联合取栓或支架植入;高危因素治疗及术后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 张强游国超徐化静孔祥翔杨殿滨刘岩
- 关键词:血栓栓塞抗凝治疗血栓切除术
-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比较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比较轻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行体外与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择期行CABG且颈动脉狭窄<70%3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On-pump CABG)组231例和非体外循环(Off-pump CABG)组165例。比较两组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昏迷、谵妄或癫等发生情况。结果:On-pump CABG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1.3%,显著高于Off-pump CABG组的5.5%(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CABG可以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 徐化静吉占全冯均庆牛红星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神经系统并发症
- 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8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2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观察组采用胸部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 杨殿滨吉占全徐化静冯均庆牛红星石静宝
- 关键词: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 心脏手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升高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升高与术后谵妄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行心脏手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发生组(n=31)与未发生组(n=71)。采集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心功能不全、术前NLR、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血氧饱和度、术后NLR等资料,分析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NLR是影响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ICU时间长、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低、术后NLR高是影响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心功能不全、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NLR等因素与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存在明显关联性,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避免NLR升高,降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
- 徐化静
- 关键词:心脏手术术后谵妄影响因素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研究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冠心病应用成纤维细胞生产长因子治疗现状。方法 本次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与联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两组心功能CRP、LVPW、LVESD、LVEDD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采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提高预后,改善心功能,为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徐化静冯均庆牛红星杨殿滨吉占全
- 关键词:冠心病
- 腔内治疗原发性主动脉血栓10例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主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主动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术前CTA检查明确主动脉血栓分型并进行抗凝治疗。对Ⅱ型病变行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术,Ⅳ型和Ⅲ+Ⅳ型病变行局部麻醉下取栓或支架植入术。采用双股动脉切开或穿刺入路,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动脉远端栓塞。周围血管栓塞治疗中仅对下肢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行腔内治疗,其余部位抗凝治疗。取出的血栓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主动脉CTA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血栓分型Ⅳ型5例,Ⅲ+Ⅳ型2例,Ⅱb型1例,Ⅱa+Ⅱb型2例。取栓4例,直接裸支架治疗2例,直接覆膜支架治疗4例。4例取栓手术应用Fogarty球囊保护,术中未发生血栓异位栓塞;支架植入患者中2例行Wallstent支架保护,其中1例成功抓捕脱落的血栓。周围血管栓塞病变保守治疗4例,腔内手术6例,其中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Fogarty球囊取栓3例(2例复发,共5次手术),大腔导管取栓1例。术后随访1~43个月,平均16.4个月,取栓患者中3例血栓消失,1例复发,二次植入覆膜支架;支架植入患者支架通畅。2例周围血管栓塞术后症状复发,末次治疗后加强健康教育,随访无复发。2例术后遗留下肢间歇性跛行,1例术后3个月因食管癌化疗诱发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 原发性主动脉血栓少见,抗凝联合取栓或支架植入可快速清除血栓或固定血栓,降低再次栓塞风险。腔内治疗仅需股动脉切开或穿刺,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
- 张强李晓光游国超徐化静孔祥翔杨殿滨刘岩
- 关键词:血栓栓塞血栓切除术血管腔内修复术
- 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65~75岁冠心病行OPCABG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 mg静推,每8小时一次,术前3 d开始应用,术后应用3 d。气管插管后手术前、术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前,分别做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 PC)和总蛋白(TP)量。取Sat PC/TPL和Sat 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Sat PC/TPL和Sat PC/TP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拔管前基本恢复。治疗组术前、术后Sat PC/TPL和Sat P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促进老年OPCABG患者PS的合成和分泌,防止PS下降,从而改善术后患者肺功能。
- 徐化静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盐酸氨溴索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磁共振在心脏瓣膜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探究
- 2015年
-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性疾病采取磁共振(MRI)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接诊的心脏瓣膜性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影像学资料,皆采取超声心动图(UCG)定性评价瓣膜疾病,对比分析MRI与UCG诊断结果。结果 MRI与UCG诊断出4例二尖瓣狭窄(MS)、4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14例主动脉瓣狭窄(AS)、2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18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异常血液湍流信号属于受累瓣膜直接征象,两种定量分析一致性良好。结论磁共振在心脏瓣膜性疾病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值得借鉴。
- 徐化静冯均庆牛红星杨殿滨吉占全
- 关键词:磁共振超声心动图
- 经附脐静脉入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3例被引量:1
- 2025年
- 1临床资料病例1,女,58岁,因“发作性意识模糊、反应迟钝2年,加重4个月”入院。5年前确诊乙型肝炎,20年前行脾切除。脑MR:双侧苍白球、大脑白质T1WI对称性异常高信号,符合肝性脑病改变(图1①)。增强CT:食管周围静脉曲张,肠系膜上静脉狭窄,肠系膜上静脉-右肾静脉、右卵巢静脉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形成(图1②),门脉期CTV重建可见附脐静脉显影良好,直径为7.2 mm(图1③)。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
- 张强游国超徐化静孔祥翔杨殿滨刘岩
- 关键词: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