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杰

作品数:39 被引量:249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衰竭
  • 16篇肝衰
  • 16篇肝衰竭
  • 11篇慢加急性肝衰...
  • 11篇急性肝
  • 11篇急性肝衰
  • 11篇急性肝衰竭
  • 9篇肝炎
  • 8篇乙型
  • 8篇细胞
  • 8篇慢性
  • 7篇中医
  • 7篇慢性乙型
  • 7篇解毒
  • 7篇解毒化瘀
  • 7篇化瘀
  • 7篇TREG
  • 6篇阳黄
  • 5篇毒素血症
  • 5篇血症

机构

  • 36篇湖南中医药大...
  • 20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广西中医学院...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怀化市第二人...
  • 1篇东华医为科技...

作者

  • 39篇彭杰
  • 34篇陈斌
  • 12篇张涛
  • 11篇孙克伟
  • 8篇朱文芳
  • 7篇苏煦初
  • 7篇李武
  • 5篇周为
  • 5篇王国栋
  • 5篇刘璇
  • 4篇李晓屏
  • 4篇兰红勤
  • 4篇王杰
  • 4篇张茜茜
  • 4篇徐嘉慰
  • 3篇李红
  • 2篇罗容
  • 2篇黄慧琴
  • 2篇彭建平
  • 2篇王若宇

传媒

  • 7篇中西医结合肝...
  • 7篇湖南中医药大...
  • 6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学式教学法结合EBM-PICOS模式在针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索导学式教学法结合EBM-PICOS模式在针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60名临床医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分别采用导学式教学法结合EBM-PICOS模式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考核学生对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临床病案分析考试成绩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学式教学法结合EBM-PICOS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石文英石佳罗容彭杰陈成叶勇李洪亮章薇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循证医学
肝衰竭IETM大鼠TLR4mRNA、TNF-α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其影响
目的:研究TLR4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肝衰竭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
王杰陈斌周为李武苏煦初彭杰徐嘉慰孙克伟
关键词:肝衰竭IETMTNF-Α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研究“赤芍-附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研究赤芍-附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果糖组(乳果糖1.8 g·kg^(-1))、中药组(赤芍-附片5.85 g·kg^(-1)),每组6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皮下及尾静脉注射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脂多糖急性攻击建立ACLF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灌胃1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206、精氨酸酶1(Arg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形态变化、坏死,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D86、iNOS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组织坏死及炎性浸润均改善,CD86、iNOS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而CD206、Arg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乳果糖组比较,中药组上调CD206、Arg1作用更优(P<0.01)。结论:ACLF大鼠存在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失衡向M1方向偏移,赤芍-附片通过促进肝脏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抑制M1型巨噬细胞活化,减轻肝衰竭炎症反应.
谭年花曹钰楠唐陈琴彭杰陈斌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赤芍附片炎症
清温并用法对HBV-ACLF非阳黄证患者Treg/Th17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温并用法(温阳解毒化瘀方)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非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清 T...
彭杰宋征福陈斌孙克伟张涛
鳖龙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鳖龙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匹配前治疗组216例、匹配前对照组78例。依据基线资料将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得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PSM后两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5年内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发生所需时间,以评价其疗效;分别观察PSM后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不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层次的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治疗组分别为97%、77%、68%,对照组分别为91%、57%、52%,平均生存时间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2)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所需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腹水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3)PSM后,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按PLT计数不同各分为PLT<30×10^(9)/L、30×10^(9)/L≤PLT<50×10^(9)/L、50×10^(9)/L≤PLT<100×10^(9)/L、PLT≥100×10^(9)/L,各层次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部分患者服用鳖龙软肝片后出现胃脘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程度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鳖龙软肝片能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率,减少肝硬化腹水事件发生,延缓肝硬化终点事件的发生,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临床安全性较好,不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石文静彭杰张涛伍玉南陈斌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生存率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湿热-血瘀-脾虚”证候分布与演变特点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3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CSHB早期主要以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脉弦滑、口干口苦等症候为主;中期主要以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迂曲、舌质紫暗等症候为主;晚期主要以舌下脉络迂曲、皮下瘀斑瘀点、便溏、腹胀、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症候为主。且早期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脾虚症候与血瘀症候逐渐明显。结论:CSHB早期主要以湿热证候为主伴有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中晚期主要以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为主伴有湿热证候。CSHB早期就存在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的基础,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明显。因此,对CSHB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基础上,适时辨证加用温阳健脾治疗。
彭杰陈斌孙克伟毛德文肖德梅焦金平张涛朱文芳
关键词:证候脾虚血瘀湿热
辨体论治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辨体论治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中、重度NAFLD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中医健康管理组(简称管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和运动指导的基本健康宣教,对管理组患者进行辨体和辨证论治,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脂、护肝药物治疗,观察3个月后患者BMI、肝功能、血脂、血糖、脂肪衰减(CAP)、体质和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得到随访,两组均以湿热质类型为主;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MI、ALT、TG、TC、血糖、CAP、体质积分均下降,HDL均升高,对照组患者AS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管理组患者BMI、AST、TG、HDL-C、血糖、体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CAP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体论治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是对NAFLD患者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能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王国栋陈斌李红彭杰刘璇兰红勤李晓屏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健康管理辨体论治
茵陈蒿汤与茵陈术附汤合方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reg/Th17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与茵陈术附汤合方(清温并用法)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体外培养的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HBV-ACLF患者新鲜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免疫磁珠法分离原代Treg及Naive CD4^(+)T细胞,体外扩增后诱导Naive CD4^(+)T分化为Th17细胞,制备清法(茵陈蒿汤)、温法(茵陈术附汤)、清温并用法(茵陈蒿汤与茵陈术附汤合方,即温阳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及空白大鼠血浆(生理盐水),设置空白组、清法组(5.04 g·kg^(-1))、温法组(6.21 g·kg^(-1))、清温并用法组(17.1 g·kg^(-1)),各组细胞分别给予相应血浆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Th17细胞频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oxP3、ROR-γt蛋白表达。结果:经过清法、温法、清温并用法含药血浆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清温并用法组Treg、Th17细胞频率下降,Treg细胞因子TGF-β、IL-10及Th17细胞因子TNF-α、IL-17A、IL-23显著下降,FoxP3、ROR-γt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清法组比较,清温并用法组Treg细胞频率、FoxP3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h17细胞频率,Treg细胞因子TGF-β、IL-10,以及Th17细胞因子TNF-α、IL-17A、IL-23下降,ROR-γt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与温法组比较,清温并用法组Treg细胞频率、FoxP3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h17细胞频率、Treg细胞因子TGF-β、IL-10、及Th17细胞因子TNF-α、IL-17A、IL-23下降,ROR-γt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
曾孟晖杜珊谭年花彭杰陈斌
轻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及肝脏硬度值的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轻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1匹配后,比较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1)倾向得分匹配后,共纳入116例轻度CHB,分为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组,各58例,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7%(104/116)轻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为S0-2,湿热蕴结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肝郁脾虚证(P<0.05);(3)湿热蕴结证组肝硬度值(LSM)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P<0.05)。结论轻型CHB患者病程早期,湿热蕴结证较肝郁脾虚证其纤维化程度重,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及时运用中医辨治抗肝纤维化,力求及早延缓、阻断纤维化进展。
彭杰宋征福陈斌陈祥军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肠道菌群表达差异
2025年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中医证型(阳黄证、阴阳黄证、阴黄证)患者肠道菌群的表达差异,阐明肝衰竭黄疸阴黄化的生物学基础。方法:纳入HBV-ACLF患者阳黄组20例、阴阳黄组20例、阴黄组1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20例,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多样性、物种分布情况及差异菌群,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阳黄组、阴阳黄组、阴黄组患者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与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BV-ACLF 3组之间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及构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α多样性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阳黄组、阴黄组患者的ACE指数显著下降(P<0.01),HBV-ACLF阳黄组、阴阳黄组、阴黄组患者的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均有所下降(P<0.05,P<0.01),与HBV-ACLF阳黄组比较,阴黄组Simpson指数下降(P<0.05);线性判别(LEfSe)分析表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阳黄组的小韦荣球菌、阴阳黄组s_Ileibacterium_valens,阴黄组屎肠球菌、唾液联合乳杆菌显著富集,以上菌种可能为3组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生物标记物。阳黄组与阴阳黄组比较,Tyzzerella_nexilis在阳黄组中显著富集,乳酸片球菌在阴阳黄组中显著富集。阴黄组与阳黄组、阴阳黄组比较,屎肠球菌在阴黄组中显著富集。以上菌种可能为3组患者之间的生物标记物,屎肠球菌可能为阳黄组向阴黄组转变的生物标记物。结论:HBV-ACLF阴黄证与阳黄证、阴阳黄证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屎肠球菌在阴黄证组显著富集,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肝衰竭黄疸阴黄化的生物学基础。
杜珊曾孟晖谭年花彭杰陈斌
关键词:肝衰竭肠道菌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