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超

作品数:19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电气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低压
  • 5篇电力
  • 4篇单片
  • 4篇单片机
  • 4篇低压电
  • 4篇低压电力
  • 4篇低压电力线
  • 4篇电力线
  • 3篇信道
  • 3篇信道容量
  • 3篇通信
  • 2篇低压电力线通...
  • 2篇电力线通信
  • 2篇电网
  • 2篇多径
  • 2篇三相四桥臂
  • 2篇四桥臂
  • 2篇配电
  • 2篇桥臂
  • 2篇控制策略

机构

  • 19篇贵州大学
  • 4篇贵州电网有限...
  • 2篇贵州理工学院
  • 2篇贵州高峰石油...
  • 1篇贵州电网公司
  • 1篇珠海慧信微电...

作者

  • 19篇张超
  • 9篇周克
  • 8篇何威
  • 7篇张霞
  • 5篇袁旭峰
  • 4篇熊炜
  • 4篇陆之洋
  • 3篇邓颖
  • 2篇伍玉娇
  • 1篇刘敏
  • 1篇杨靖
  • 1篇谈竹奎
  • 1篇马琳
  • 1篇王朝清
  • 1篇杨杰
  • 1篇李伟

传媒

  • 5篇现代机械
  • 1篇电测与仪表
  • 1篇工业控制计算...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贵州科学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广东电力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信息通信
  • 1篇南方电网技术
  • 1篇电力系统保护...
  • 1篇电网与清洁能...
  • 1篇2014第二...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转供与重构协同的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网供电恢复策略被引量:11
2024年
柔性互联装置(FID)实现配电网不同馈线之间的柔性互联,可实现故障后配电网的快速恢复供电。该文以含直流网络的四端柔性互联配电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FID和网络重构的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网两阶段供电恢复策略。首先,在分析FID运行模式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故障快速转供的FID平滑控制结构和考虑开关同期并网控制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策略,支撑故障后第一阶段FID的快速供电恢复;然后,通过建立和求解考虑联络开关和FID容量限制的全局优化模型得出FID与网络重构相结合的第二阶段供电恢复策略,更大限度地恢复失电负荷;最后,利用PSCAD/MTDC仿真软件搭建了一个58节点四端含直流网络的柔性配电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述供电恢复策略不仅能实现部分负荷的不停电转供,还能够通过网络重构大幅提高负荷恢复水平。
徐玉韬冯起辉谈竹奎张超袁旭锋
关键词:供电恢复网络重构虚拟同步发电机
MCS-51单片机大容量数据存储器扩展板设计被引量:2
2013年
设计了基于MCS-51单片机的大容量(超64KB)数据存储器的扩展方案,采用具有19根地址线的大容量Flash芯片F29C51004作为扩展存储体。将数据线和地址线合并使用,对F29C51004进行分页访问,解决了单片机存储单元及端口不足的问题,释放了I/O口。文中以扩展8MB的数据存储器为例,给出了单片机扩展板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何威周克张超
关键词:MCS-51数据存储器扩展板
基于“全仿真—半实物—实验样机—工程实践”全环节虚实结合的多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实验教学方案
2025年
四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具有多直流源荷高效柔性互动的优势,但内部多绕组变压器导致多端口功率耦合、控制复杂,现有实验教学方案难以全面直观展示其控制原理。为此,该文详细分析了四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在单移相调制下的数学模型和功率解耦控制策略。之后,构建了包含“MATLAB全仿真—StarSim半实物仿真—小功率实验样机—工程实践”的全环节实验教学方案,该方案融合现有虚实结合的多类型手段,直观全面地展示多端口能量路由器的功率解耦控制原理,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仿真验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张超马铭鸿袁旭峰熊炜陆之洋郑华俊刘敏
关键词:虚实结合半实物仿真
基于STC单片机多传感器的智能窗设计被引量:6
2014年
目前人们家居生活中使用的窗户主要采用人工开关的方式,而随着智能化家居的概念逐渐被实现,如何寻求一种集安全、实用、人性化于一体的智能型新型窗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设计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主要通过红外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是否有物体闯入并报警,烟雾传感器来检测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温湿度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温湿度的高低,最终通过步进电机来实现窗户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实现智能化的基本要求。系统中所采用电路元器件都比较实用可靠,因而具备电路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等特点。
张超周克何威张霞
关键词:智能窗STC89C52RC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计及直流二倍频抑制的柔性互联台区双端三相不平衡治理策略
2025年
随着分散式小容量新能源、电动汽车、农机用电负荷等高比例接入,农村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电压波动、电压越限等电能质量问题日趋突出。提出一种计及直流二倍频抑制的柔性互联台区双端三相不平衡治理策略。设计一种具有对偶性的三相四桥臂变换器+有源功率解耦电路协同优化的柔性互联拓扑架构,以实现交-直流电能质量的协同优化。针对柔性互联交流台区双侧可能出现的三相不平衡、二倍频穿越问题,提出一种双端协同优化控制策略,其中基于分序补偿优化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策略与基于分相功率补偿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实现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基于直接二倍频脉动电压抑制的三闭环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实现直流网络的纹波抑制。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相应的电路模型,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周骏超陆之洋熊炜袁旭峰班国邦张超徐玉韬蔡永翔郑华俊
关键词:三相不平衡三相四桥臂分相补偿
电网电压暂降下配电网SOP系统的大信号稳定性分析及虚拟电容器控制策略
2025年
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能够提供实时潮流控制、故障快速自愈和馈线负载平衡,在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电网电压暂降(grid voltage dips,GVD)是典型的大扰动工况,无法通过小信号方法分析配电网SOP在该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机理。为此,采用混合势理论(mixed potential theory,MPT)研究了GVD工况下SOP的稳定性,并提出了增强SOP稳定性的参数优化策略和虚拟电容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SOP的非线性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PT推导出SOP在GVD条件下的大信号稳定性判据(large signal stability criterion,LSSC)。此外,为了增强SOP系统的稳定性,基于LSSC提出了参数优化策略和构建虚拟电容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时域仿真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即:1)基于LSSC可以有效地分析SOP在GVD下的稳定性;2)基于LSSC的系统参数优化策略和构建虚拟电容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在大扰动条件下的稳定运行能力。
阚鹏郑华俊袁旭峰熊炜张超蔡永翔
基于MCS-51单片机的液晶显示设计被引量:5
2014年
随着液晶显示智能化、自动化的迅猛发展,液晶显示器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表、数码相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等领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液晶数字显示系统,可实现图像及文本在AMPIRE128X64液晶显示器上的可靠显示。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存储器的扩展及液晶显示界面三大部分,软件部分的所有控制功能采用C语言实现。基于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器件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易于操控与维修等优点。实验证明,所设计的显示模块能快速可靠地实现人机界面交互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张霞周克何威张超
关键词:AT89C51单片机液晶显示器
一种低碳多元微合金化结构钢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石油机械重要零件用合金结构钢具有尺寸大、受力环境恶劣、受力形式复杂多样,要求大截面、厚壁零件采用材料具有较高淬透性并兼有优良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以获得高而均匀的综合机械性能,提高其疲劳寿命,减少井下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失。利用低碳马氏体的特点以及多元微合金化提高淬透性,利用强韧化机理研发设计并成功生产应用的—相对于40Cr Mn Mo和4145H具有较高淬透性,一种低碳多元微合金化结构钢(高峰2号钢),其明显优势在于水淬不裂并具有更高的淬透性。
王观礼张亚昌伍玉娇蒋世华张超梁柔童庆安
关键词:淬透性
一种新的低压电力线通信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
为了提高低压电力线通信的传输速率和信道容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自适应比特分配方法动态调整了信号的调制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电力信道传输信号的误码率.选取电力线多径传输模型作为...
周克邓颖何威张霞张超
关键词:低压电力线通信系统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比特分配算法功率分配算法
文献传递
基于QoS策略的低压电力线信道容量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在有限的传输带宽内使低压电力线信道容量最大化,提出了基于特定QoS策略的约束注水算法。该算法以低压电力线信道多径传输模型为研究基础,从信号功率受限的角度出发,导出了信道容量最大化的闭式解,分析并得出信道分支支路数和终端负载阻抗是影响信道容量的主要因素。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对输入信号进行离散化调制,得到了不同信道状况下的最大传输比特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信道容量优于已有注水法,在信噪比为40dB时,所提算法的最大容量为经典注水法的1.37倍,完全满足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的要求。
何威周克张超张霞邓颖
关键词:QOS策略低压电力线多径传输信道容量OFDM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