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类器官智能分类方法
-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类器官智能分类方法,包括:采集类器官图像,对类器官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得到类器官超像素图像,根据类器官超像素图像对类器官进行分类。在超像素分割的过程中,根据每次迭代得...
- 张春艳徐丽伟王健张景军邵志江 吴问汉
- 一种尿动力学状态分析方法及分析系统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尿动力学状态分析方法及分析系统,涉及尿动力学状态分析技术领域,采集固定时间段内不同时刻的尿道参数,形成尿道参数数据集,将尿道参数数据集通过分类器训练进行分类,分为正常类和非正常类,通过将参数数据进行归类,...
- 张景军
- 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在高危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治疗的20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仅予以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非那雄胺治疗,比较两组尿量情况、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最大尿流量均增多,残余尿量及前列腺体积均减少,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均有所降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68.00%(6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非那雄胺与坦索罗辛联合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可有效帮助其改善尿量情况、生活质量,并缩小前列腺体积等,临床疗效确切。
- 张景军
- 关键词:高危前列腺增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症状
- 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7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7(GALNT7)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手术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前列腺癌组织GALNT7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采用VVA凝集素pull-down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GALNT7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影响,及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组间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GALNT7蛋白和RNA表达水平(7.86±1.64、9.49±2.3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98±0.25、0.9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0、11.390,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Ad-GALNT7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Ad-GFP组(1.14±0.35比0.76±0.19,t=8.287,P<0.05)。Ad-GALNT7组BrdU阳性比例明显高于Ad-GFP组(42.36±5.19比14.68±3.12,t=6.091,P<0.05)。划痕实验证明Ad-GALNT7组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高于Ad-GFP组(84.80±3.96比58.34±2.19,t=11.860,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GALNT7组EGFR磷酸化显著低于si-GFP组(1.03±0.26比2.68±0.57,t=3.693,P<0.05)。VVA凝集素pull-down实验,发现si-GALNT7组EGFR 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显著低于si-GFP组(0.55±0.13比1.00±0.27,t=4.570,P<0.05)。结论GALNT7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显著增加,并通过O-GlcNAc糖基化修饰EGFR,激活EGFR/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
- 严永峰孙致强张景军吴士良田升日朴勇瑞
- 关键词:前列腺癌迁移增殖
- 中成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9年
- 祖国医学中,泌尿系统结石属于“血淋”、“石淋”、以及“砂淋”等范畴。传统中医在结石的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本研究主要从介绍传统中医对泌尿系统结石的概述、泌尿系统结石的现代中医药研究、中成药结石用药方案及提示几个方面着手,以了解中成药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以便更好地维护患者健康,加快疾病转归。
- 张景军
-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中医中成药
-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针与6针穿刺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针与6针穿刺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安全性,为前列腺癌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220例,其中116例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针穿刺活检(12针组),另104例超声引导下经直肠6针穿刺活检(6针组),比较两组术前正确诊断率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如肉眼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穿刺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平均前列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针组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94.83%,6针组为80.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针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6针组发生率为3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针组穿刺正确诊断率在PSA≤20 ng/mL,指诊阴性,体积>40 mL,PSA密度(PSAD=PSA/前列腺体积)≤0.30和年龄<70岁的患者中,明显高于6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针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以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景军刘明勇孙致强刘刚
- 关键词: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癌穿刺活检
-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 :分析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69例,根据术后1周X线腹部平片复查结果,分为碎石成功组138例和碎石失败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结石大小、位置、有无结石嵌顿、是否合并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碎石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性别、病程、结石嵌顿、碎石方法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嵌顿、碎石方法是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钬激光碎石成功率和安全性均较高,可作为输尿管结石推荐选择的方式。
- 张景军李刚
- 关键词:输尿管镜碎石术输尿管结石疗效
- 索利那新联合膀胱训练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膀胱训练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索利那新组和双治疗组各47例,索利那新组患者使用索利那新对患者进行治疗,双治疗组患者采用索刺娜新联合膀胱训练治疗。使用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用尿流动力学测量仪对患者PVR、QMAX、MBC、MVP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比治疗前上升,OABSS评分比治疗前下降,PVR水平比治疗前下降,QMAX水平比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C和MV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双治疗组患者MBC和MVP水平低于索利那新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双治疗组患者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均低于索利那新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索利那新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索利那新联合膀胱训练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 刘刚刘明勇孙致强张景军乔宝明
- 关键词:膀胱训练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动力学
- 小肾癌进展及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小肾癌发生局部进展或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肿瘤复发及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1例术后进展、复发、或者转移的小肾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病理类型、Fuhrman分级、组织坏死、肿瘤周围组织侵犯、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特点。结果肿瘤直径2.0~4.0cm,平均(3.4±0.6)cm。透明细胞癌23例,乳头状癌2例,混合细胞型2例,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肉瘤样癌2例,未分类肾癌1例。透明细胞癌中Fuhrman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3例。术后局部复发、侵犯腰大肌或者腔静脉7例,肺转移12例,肝脏转移3例,肾周淋巴结转移3例,脑转移2例,脑转移1例,骨转移2例,多发转移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肾癌术后进展转移与高Fuhrman分级及肿瘤脉管内瘤栓有关,而与肿瘤坏死、病理类型无关。结论小肾癌具有异质性,少数术后可出现局部复发、进展甚至转移,伴有高危因素者手术后应密切随访,复发或者转移者应积极治疗。
- 张景军刘明勇
- 关键词:肾脏肿瘤肿瘤转移
- 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患者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208例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的资料,其中伴腺样分化组78例,单纯尿路上皮癌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伴腺样分化组男性62例,女性16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67岁。单纯尿路上皮癌组男性105例,女性25例;年龄40~82岁,中位年龄66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两组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伴腺样分化组复发51例(65.4%, 51/78),进展22例(28.2%, 22/78),复发率和进展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尿路上皮癌组[分别为38.5%(50/130)和14.6%(19/130),均P<0.05]。伴腺样分化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41个月,单纯尿路上皮癌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55个月。伴腺样分化组复发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39个月,单纯尿路上皮癌组复发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54个月。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P=0.030)、伴腺样分化(P=0.003)和淋巴血管侵犯(P=0.032)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复发有关。伴腺样分化(P=0.036)和淋巴血管侵犯(P=0.011)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伴腺样分化(P=0.001)、淋巴血管侵犯(P=0.038)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伴腺样分化(P=0.007)和淋巴血管侵犯(P=0.037)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展的独立因素。结论 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患者有更高的疾病复发和进展风险,此类患者应密切随访,根据具体情况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 王超孙致强刘明勇张景军刘刚冯毅严永峰崔瀚文李刚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腺样分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