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右心室内“石笋”样肿物1例 2020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9 d前因体检发现心室占位病变于我院就诊,患者自觉无任何不适症状。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超声提示:右心室心腔内条形实性高回声团(图1),经右心室流出道摆向肺动脉瓣口,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稍增快。心脏核磁检查提示:右心室内占位性病变,罕见形态血栓可能性大,不除外异常形态黏液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图2)。术前诊断:右心室肿物。图1术前患者心脏超声图像(箭头指向为占位肿物)图2术前患者心脏MRI图像(箭头指向为占位肿物)手术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物切除术。 夏艺洋 侯钰坤 吴昊 张庆华 刁力为小儿瓣膜置换术26例 目的:探讨小儿瓣膜置换术手术适应症、人工瓣膜选择及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等问题。方法:1990.1~2007.8共实行4-16岁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26例,男14例、女12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16岁,平均11.1岁;体... 姚志发 吴乃石 刁力为 孙桂芝 陈子道 张庆华 李刚 田伟忱 蒋树林关键词:瓣膜置换术 瓣周漏 文献传递 一种开胸撑开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胸撑开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方的两个撑开板,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底座内用于调节两个撑开板撑开间距的撑开组件,以及连接于底座上用于控制撑开组件的液压调节组件。所述撑开组件上设置... 蔡国华 李君权 孙振东 张庆华 王桂亮NuMA和γ-tubulin在核移植克隆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2008年 核有丝分裂器蛋白(NuMA)和γ-微管蛋白(γ-tubulin)在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供体细胞γ-tubulin和NuMA参与了核移植克隆胚有丝分裂纺锤体的组装,NuMA主要参与了纺锤体极的装配和维持,而供体中心体调节核移植胚最初纺锤体的形成。核移植重构胚中心体结构异常经常伴随染色体异常排列、纺锤体结构异常,而中心体分布异常经常伴随异常卵裂。 张庆华 关娜 徐燕宁 钟淑琦 雷蕾关键词:胚胎早期 TUBULIN 核移植 克隆胚 c-myc癌蛋白质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c-myc基因扩增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演化的关系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c-myc癌蛋白表达情况可反映c-myc基因扩增.应用抗c-myc癌蛋白质的单抗、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4例食管鳞癌及其相应病例的正常食管粘膜进行c-... 张庆华关键词:食管鳞癌 C-MYC基因扩增 免疫组化S-P法 食管癌 心脏及大血管内金属异物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43例心脏极大血管内金属异物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6-2005.12我科治疗心脏及大血管金属异物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岁-34岁。体重18-63千克,外伤或者自残心脏及大血管金属异物11例。铁钉,铁... 姚志发 刘泉 马朝辉 张邻杰 解宝栋 吴乃石 李刚 李君权 张庆华 田伟忱 夏秋明关键词:大血管 金属异物 外科治疗 文献传递 70岁以上病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81例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为70岁以上的病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81例,男61例,女20例,最大年龄88岁,平均74.2岁,体重46~108kg,平均63.8 kg... 姚志发 范明 张庆华 马朝辉 张邻杰 李刚 谢宝栋 李君权 田伟忱 蒋树林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 室壁瘤 心功能 体外循环 急性心梗 文献传递 小鼠不同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γ-微管蛋白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小鼠孤雌激活、体外受精与核移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γ-微管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卵母细胞在孤雌激活(parthenogenetic,PA)、体外... 张庆华关键词:孤雌激活 核移植 激光共聚焦 心肺联合移植、肺移植曲菌性败血症2例报告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移植、肺移植曲菌性败血症发生的原因。方法例1因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肺联合移植,例2因右肺毁损行右单肺移植。术后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多次痰、血培养细菌、霉菌,超声心动及胸片检查,死亡... 姚志发 张庆华 王磊 田伟忱 蒋树林 陈子道 夏求明关键词:心肺联合移植 肺移植 文献传递 小鼠孤雌胚早期发育过程中γ-微管蛋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2008年 微管蛋白是构成微管的主要蛋白,其中α、β亚单位形成异二聚体,而γ-微管蛋白在微管组装中起作用。为了研究小鼠早期孤雌胚中γ-微管蛋白的动态变化,本实验采用了免疫荧光化学染色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SrCl2激活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以及早期孤雌胚有丝分裂过程中对γ-微管蛋白进行了定位观察。结果显示,SrCl2和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诱导的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 of meiosis,MⅡ)小鼠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并且纺锤体始终与质膜平行,表明纺锤体旋转被抑制,但核分裂不受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γ-微管蛋白主要定位于中期纺锤体两极和后期分开的染色单体之间;孤雌活化两雌原核形成以后,γ-微管蛋白聚集在两雌原核周围。在早期孤雌胚有丝分裂间期无定形的γ-微管蛋白均匀分布于核;前中期γ-微管蛋白向两极移动,遍布于整个纺锤体区。有丝分裂中期、后期和末期γ-微管蛋白的分布变化与减数分裂相似。结果表明,SrCl2和CB激活的MⅡ卵母细胞产生杂合二倍体;γ-微管蛋白具有促微管负极帽形成和稳定微管的功能,从而促进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后期和末期γ-微管蛋白的重新分布可能是由纺锤体牵引同源染色体分离所诱导的;γ-微管蛋白负责两雌原核的迁移靠近。 张庆华 单智焱 关娜 徐燕宁 申景岭 钟淑琦 雷蕾关键词:Γ-微管蛋白 孤雌激活 有丝分裂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