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超声诊断左侧甲状腺区咽食管憩室1例被引量:3
- 2012年
- 患者男,55岁,因查体发现颈部肿物就诊。超声检查:甲状腺左、右叶外形正常.回声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甲状腺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甲状腺左叶后方可见2.3cm×1.7cm×1.3cm团块.轮廓尚清,外形欠规整。
- 张帆裴月影张彤迪
- 关键词:甲状腺内咽食管憩室超声诊断占位性病变血流显像示颈部肿物
- 视觉评分系统分析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牙齿光滑面的影响
- 2025年
- 背景:白斑病变是传统正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有关透光透明矫治器和固定正畸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白斑病变发生率、唾液及相关细菌的影响差异仍存在一些争议。目的:采用视觉评分系统对比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正畸牙齿光滑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观察组接受透明矫治器接正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12,24个月后,每位患者选取13、33、16、36牙唇侧或颊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评分系统评估白斑病变。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前及治疗6,12,24个月后,两组患者牙齿白斑颜色与龋坏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于13牙,治疗12个月后的白斑颜色级别与龋坏严重程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于33牙,治疗12个月后的白斑颜色级别与龋坏严重程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的龋坏严重程度高于治疗6个月后(P<0.05);对于16牙,治疗12个月后的白斑颜色级别与龋坏严重程度均高于治疗6个月后(P<0.05);③多水平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不同牙位的白斑颜色、严重程度变化与矫治器类型相关性较小,受矫治时间因素影响较大,其中33、13牙初始白斑颜色变化和严重程度在治疗第12,24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④研究结果尚不能说明固定矫治器和透明矫治器对牙齿光滑面白斑病变的影响有所差异,但可以发现随着正畸治疗时间的延长,牙齿龋坏的风险有所增加。
- 芦琳栗亚楠张帆窦晨雷李秋童单丽华
-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正畸矫治
- 美白剂对正畸后脱矿着色牙齿的硬度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使用常用的美白剂治疗正畸后脱矿着色的牙齿,观察美白剂对牙齿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120颗,建立早期脱矿着色模型,分为4组:Opalescence美白剂(A组)、Beyond美白剂(B组)、氟化钠(C组),空白对照组(D组)。观察色阶的变化和釉质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 ①比色板比色:各组色阶值随着时间变化呈逐渐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各组间·时间点比较色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surface microhardness value,SMV):A组SMV值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余3组SMV值随时间变化增加后趋于平稳;组间比较:除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alescence美白剂和Beyond美白剂均可以使正畸脱矿牙发生再矿化,Opalescence Boost美白剂对釉质矿化程度略高于Beyond美白剂。
- 芦琳郭志娟郄会李晨曦张帆单丽华
- 关键词:牙釉质釉质脱矿牙齿美白
- Z-没药甾酮经ERK/MAPK通路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的祛腐生肌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探讨Z-没药甾酮(Z-GS)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的祛腐生肌作用及机制。方法65只大鼠留取10只作为健康组,其余大鼠建立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抑制剂+Z-GS组、Z-GS组、阳性对照组(n=11)。健康组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予以凡士林纱条覆盖创面,抑制剂+Z-GS组外用PD98059+Z-GS制剂,Z-GS组外用Z-GS制剂,阳性对照组外用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持续用药4周。记录模型组、抑制剂+Z-GS组、Z-GS组、阳性对照组干预后4周内皮肤溃疡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变化;HE染色观察皮肤溃疡创面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ting检测模型组、抑制剂+Z-GS组、Z-GS组大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模型组到抑制剂+Z-GS组、Z-GS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率依次增高,呈时间依赖性(P<0.05),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依次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新生皮肤结构近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少见,毛细血管含量丰富,胶原纤维较粗;抑制剂+Z-GS组、Z-GS组表皮明显增厚,创面覆盖较厚痂皮,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毛细血管含量丰富,胶原纤维细少;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抑制剂+Z-GS组、Z-GS组新生皮肤欠完整,炎性细胞浸润相对较多,毛细血管、胶原纤维欠丰富。从模型组到抑制剂+Z-GS组、Z-GS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磷酸化ERK1/2(p-ERK1/2)、磷酸化MAPK(p-MAPK)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Z-GS可能通过激活ERK/MAPK通路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发挥祛腐生肌的作用。
- 李洋陈庆良张帆
- 关键词:皮肤溃疡祛腐生肌
- 超声血流增强效应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强舒尼替尼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激励微泡空化(USMC)诱导的肿瘤灌注增强效应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肿瘤微环境的改善及增强抗肿瘤疗效的作用。方法将786-O人肾透明细胞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4只,无任何治疗)、USMC组(24只,USMC治疗)、舒尼替尼组(24只,SU治疗)和USMC+SU组(24只,USMC联合SU治疗)。在具体治疗与分析方法上,USMC治疗使用超声诊疗一体机;基于超声造影评价肿瘤血流增强效应;通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记录小鼠生存期及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评价抗肿瘤疗效;免疫组化分析瘤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肿瘤内NO含量;免疫荧光用于分析肿瘤组织中血管密度(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周细胞覆盖率(α-SMA/CD31)的表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肿瘤内药物积聚浓度。结果USMC治疗后超声造影分析肿瘤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及肿瘤灌注面积百分比较治疗前增加(均P<0.001)。USMC联合SU治疗明显抑制了肿瘤进展。联合治疗组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01)。与其他3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中CD31、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且周细胞覆盖率及肿瘤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增加(均P<0.001)。药物浓度检测显示,联合治疗组肿瘤内SU浓度是单纯药物治疗组的1.6倍。结论超声血流增强效应联合SU治疗可改善肿瘤微环境,诱导血管正常化并促进药物渗透,从而增强SU的抗肿瘤疗效。
- 王娟罗婷婷李辉马玉林张帆王文刚王岳恒剧红娟
- 关键词:空化肿瘤微环境抗血管生成治疗
- 基于财务数智化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发展探索
- 2024年
-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进以及公立医院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公立医院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财务管理为切入,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财务管理、数智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通过财务数智化手段,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提升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张帆
-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 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上下颌牙槽骨皮质骨厚度及密度的差异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探讨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上下颌骨皮质骨厚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上下颌前后临床常用微型种植体植入位置,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6mm范围内皮质骨厚度和CT值.分析不同面型间皮质骨厚度和密度间差异.结果除下颌后部皮质骨厚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无显著区别外,均表现为高角患者皮质骨厚度和密度显著低于均角及低角患者.结论青少年高角患者上下颌前部皮质骨厚度较低,上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低,低角患者下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 郄会樊世锋窦晨雷张帆单丽华
- 关键词:CBCT
- 右肾巨大外生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表现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患者女,41岁,因右腹部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疑诊右肾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查体:右侧脊肋角区局部隆起,无压痛及叩击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腹部CT:右肾占位(图1A)。腹部超声:右肾区未探及典型肾脏结构回声,右肾位于右上腹近胆囊位置(图1B);右腹至盆腔探及29.8cm×10.2cm× 19.5cm不均质高回声肿物,边界尚清,与周围脏器组织分界尚清,未见浸润征象。
- 魏红冬许文胜杨晓燕王一张帆王东彬
- 关键词:肾脏血管肌脂瘤
- 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口呼吸患者肥大腺样体和扁桃体的变化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儿童骨性Ⅱ类错[牙合]口呼吸患者肥大腺样体、扁桃体的变化及转归。方法:纳入9~16岁替牙期(平均10.6岁)和恒牙期(平均14.1岁)骨性Ⅱ类患者104例,其中实验组54例(口呼吸患者),对照组50例(鼻呼吸患者),记录扁桃体大小。采用头颅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并计算A/N值。结果:口呼吸组恒牙期与替牙期A/N值(%)分别为56.9±7.2和54.7±12.6(P>0.05);鼻呼吸组分别为49.3±9.3和40.3±11.8(P<0.05)。口呼吸组A/N值在替牙期和恒牙期均大于鼻呼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值是口呼吸独立影响因素(P<0.05),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肥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呼吸患者肥大腺样体持续到恒牙期。A/N值是发生口呼吸的独立危险因素。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肥大有显著相关性。
- 郄会李丹李晨曦芦琳窦晨雷张帆单丽华
- 关键词:口呼吸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成年人胡桃夹综合征1例
- 2010年
- 患者,男性,27岁,体型瘦长,身高178cm,体质量54kg,主因体检发现蛋白尿,伴腰部酸痛1个月就诊.入院检查,尿蛋白+++,其他化验指标正常.患者有长期在外就餐及工作史.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侧肾门处肾静脉二维结构显示不清,右肾门处肾静脉血流束宽度、流速分别约5.9mm、21.3cm/s,左肾门处肾静脉血流束宽度、流速分别约6.5mm、18.7cm/s.
- 裴月颖张彤迪张帆李雪莉
- 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