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1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有效积温
  • 3篇玉米
  • 3篇气温
  • 3篇小麦-玉米
  • 3篇轮作
  • 3篇轮作系统
  • 3篇积温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2篇气候
  • 2篇夏季
  • 2篇小麦-玉米轮...
  • 2篇精细化预报
  • 2篇降水
  • 2篇高温
  • 1篇雨量
  • 1篇雨量计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机构

  • 14篇山西省气象信...
  • 7篇山西省气候中...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4篇张宁
  • 4篇王靖
  • 3篇胡伟
  • 3篇杨培芬
  • 2篇余卫东
  • 2篇尹红
  • 2篇常清
  • 2篇黄明霞
  • 1篇郝婧宇
  • 1篇赵永强
  • 1篇李亚军
  • 1篇米晓楠
  • 1篇李燕
  • 1篇栾青
  • 1篇杨超
  • 1篇杜美丽

传媒

  • 2篇山西气象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山西省气象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科技与创新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热量利用率及其潜力数据集(1981-2014)被引量:1
2020年
作者利用河南省1981-2014年17个研究站点的气象资料(逐日平均气温)及农业气候资料(逐年小麦、玉米实际播种和成熟日期、实际产量),经过Matlab编程计算统计、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再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将站点数据插值到河南省区域尺度,得到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热量利用率及其潜力数据集(1981-2014)。该数据集存储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和表格数据。空间数据包括:(1)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区域和17个研究站点分布数据;(2)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有效积温和热量利用率的空间分布;(3)1981-2014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有效积温和热量利用率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表格数据存储为4个Excel文件:文件1包括2个表格,分别存储四个区域不同品种小麦和玉米的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文件2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的实际生育期及其长度;文件3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有效积温及其变化率;文件4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及变化趋势。该数据集存储为.xlsx,.shp和.tif格式,由56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4.26 MB(压缩为1个文件,1.40 MB)。
常清王靖王靖余卫东张宁孟洁李文科黄明霞
关键词:有效积温
一种酸雨观测采集分析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雨观测采集分析设备,包括机架和防尘单元;机架:其上端的左侧设有光学雨量计,机架上端的右侧设有收集斗,收集斗的下端设有排雨管,排雨管外弧面的出水孔处设有检测管,检测管的内部安装有PH值传感器;防尘单元...
李亚军张宁张勋段明珍
山西省逐日日平均气温插值方法适用性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ANUSPLIN软件,对2019年山西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准站、基本站、原一般站)和周边相邻省份的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的逐日日平均气温数据,使用薄盘光滑样条法进行空间插值,并选取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法2种常用的传统插值方法进行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利用ANUSPLIN软件进行日平均气温空间插值,由于考虑了温度同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引入高程作为协变量,插值结果更符合气温随地势高低的变化规律,细节更突出;反距离权重法在插值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牛眼”现象;普通克里金法对于地势小范围高低变化的插值表面趋向于平滑,气温高低变化不明显。但3种插值方法对于台站密度较大的地带、山西中南部临运盆地一带的插值精度差异不大。同时,将利用3种插值方法得到的预测日平均气温数据,与由省级气象观测站实测小时数据计算得来的日平均气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2个评价指标,结果同样表明,基于ANUSPLIN软件的空间插值方法得到的插值结果更为精准。
卫倩倩陈霄健闫佳逸张宁
关键词:空间插值
近6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025年
利用中国2 419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资料,基于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专家组(ETCCDI)定义的26个极端气候指数,采用MK-Sen趋势分析法,通过与中国1961—2022年的极端气候演变趋势对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气温、降水进行了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端暖事件增多、加强,持续时间加长,而极端冷事件减少、减弱,持续时间缩短,且极端暖事件的增强程度大于极端冷事件的减弱程度。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TXx(年最大日最高气温)、TNx(年最大日最低气温)、TX90p(暖昼)、TN90p(暖夜)、WSDI(持续暖日日数)突破历史极值,该区发生了极端高温。1961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呈增多、增强趋势,而2022年该区域降水强度骤降、强降水频率骤减,持续性干旱频率增多,该区发生了极端干旱。高温、干旱复合叠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干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常清尹红张宁王靖乔嘉伟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温指数极端降水指数高温干旱
山西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效率时空分布及潜力研究
2019年
利用山西省中南部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7年的气象资料及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资料,分析了山西省小麦、玉米及其轮作区的热量及其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剖析了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981~2017年,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潜在有效积温晋南南部高、东部低,而作物生长季实际有效积温晋中和晋南南部高、晋南东部低,因此,作物有效积温差晋西南南部高、晋中和晋东南东部低。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效率在山西省中南部表现为中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1981~2017年,山西省不同区域作物潜在和实际有效积温及热量利用效率均呈升高趋势(P<0.05),但不同区域升高程度不同。今后应进一步挖掘山西省中南部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热量资源利用潜力。
常清张宁李孟蔚
关键词:生育期
1980年以来晋北黄花菜气候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4个区域站2019—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及黄花菜品质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专家打分法得到了影响黄花菜品质的关键生育阶段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应的阈值,基于GIS技术将各要素网格推算分析得出了晋北黄花菜关键气候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对晋北黄花菜进行了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黄花菜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为全生育期降水量、抽薹—收获期大于5℃有效积温、苗期平均最低气温、收获期平均最高气温、收获期日较差等因素;1980—2010各年代际晋北黄花菜适宜区范围的变化特征为扩大—缩小—扩大,主要位于大同市中南部、朔州东部、忻州西部、中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晋北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黄花菜的高质高产提供参考。
常清张宁李孟蔚裴克丽乔云红朱杰杨超李燕赵丽平
关键词:黄花菜年代际气候要素气候适宜性
山西省自动站实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因子分析
2012年
本文采用算法重建的方式对山西省级自动站实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再分析,旨在总结分析气温判定可疑和错误的具体因子,寻找优化系统参数,提高系统自动判定准确率的方法。本文从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区域界限值、站点界限值、内部一致性和时间一致性等气温质量控制方法出发,对系统判定的2011年6月、7月、8月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为可疑和错误的值进行再分析。由于空间一致性检查比较复杂,本文不包含空间一致性算法重建,从6月、7月、8月再分析结果来看,山西省气温判定结果中时间一致性判定的小时变率判定量最大。
杨培芬杜美丽白玎玲张宁
关键词:温度
河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时空分布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河南省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的时空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挖掘河南省不同区域热量潜力和提升热量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河南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的气象资料及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热量分布及其利用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剖析了其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981—2014年,不同年代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生育期在豫北略增加、在豫东呈增—减—增变化特征、在豫西缩短、在豫南则先减后增;河南省各区域小麦和玉米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均呈增加趋势,是各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热量利用率而选用中晚熟品种的结果;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差南高北低,且小麦有效积温差升高,玉米有效积温差降低,表明玉米热量利用程度高于小麦热量利用程度;在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的共同变化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差在豫南和豫东大部较高,而热量利用率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但均呈升高趋势,表明河南大部分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有明显提升,但在豫南和豫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今后应着重提高该区的热量利用率。
常清王靖王靖余卫东张宁李文科黄明霞
关键词:生育期
1951-2011年太原降水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利用太原市1951-2011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要素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如下:(1) 1951-2011年太原市平均降水量为442.2mm.整体呈现&quot;先增加后减少&quot;的二段式变化.80年代初期为降水...
郝婧宇张宁胡伟
关键词: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
精细化预报产品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3年
根据预报业务的发展和服务需求,中国气象局对全国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做出了重大调整。由于业务调整对文件名和文件格式作了很大改变,使省级打包上传方式与以往有明显区别。本文通过对新的精细化城镇天气预报传输流程、文件名命名规则、文件格式、传输考核规定等业务需求的详细分析,介绍了精细化预报传输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实现方法。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使系统功能日益成熟,有效保障了山西省精细化预报的传输质量,在气象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玎玲杨培芬张宁胡伟
关键词:精细化预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