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四药临床药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疗效
  • 2篇动脉
  • 2篇术后
  • 2篇头痛
  • 2篇偏头痛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注射
  • 2篇综合征
  • 2篇疗效分析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急性
  • 2篇夹层
  • 1篇导尿
  • 1篇导尿治疗
  • 1篇道术
  • 1篇灯盏
  • 1篇灯盏花
  • 1篇灯盏花素
  • 1篇血清

机构

  • 13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郑州市妇幼保...
  • 1篇淮阳县人民医...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3篇张宁
  • 3篇刘雷
  • 3篇梁进娟
  • 1篇冯菲
  • 1篇焦艳东
  • 1篇顾杏丽
  • 1篇付杰娜
  • 1篇王贝贝
  • 1篇王黎丽
  • 1篇徐淑玲
  • 1篇张颖
  • 1篇张慧芝
  • 1篇孙惠斌
  • 1篇张华
  • 1篇法宪恩
  • 1篇王黎莅
  • 1篇朱晓丽
  • 1篇周彤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2025年
目的 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制作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医生预防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TEVAR治疗的18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TEVAR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重症感染等不良事件将182例患者分为不良事件组(38例)和完全康复组(144例)。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将P<0.10的数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对危险因素应用R 4.3.1软件绘制成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DCA决策曲线等检验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可知白细胞计数、原发破口宽度及症状出现至接受TEVAR时间等为患者经TEVAR治疗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 4.3.1软件制作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94(95%CI:0.845~0.943),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而且优于不同独立危险因素单独预测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校准曲线中模型开发集与理想模型贴近,说明预测模型性能良好。DCA决策曲线提示在风险阈值为0.03~1.0时,预测模型的净收益良好,说明在该区段临床实用价值更好。结论 白细胞计数增加、原发破口宽度增大、近端夹层累及2区及以上、症状出现至行TEVAR时间及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模型预测性能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刘雷法宪恩朱瑞张宁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AIDS患者临床误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1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门诊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其次急性脑梗死2例;多发性脑梗死合并痴呆2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1例,门诊均误诊。结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AIDS临床并非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容易误诊神经系统原发疾病而延误诊治。
周彤张宁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首发症状误诊分析
开放式导尿治疗尿道术后下裂
2005年
梁进娟顾杏丽王黎丽张宁
关键词:尿道下裂导尿
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极易引起患者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状态,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产生影响,增加社会与家庭负担,故应早期积极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较多,其中三环类药物丙米嗪疗效较好,但由于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使临床应用受限。帕罗西汀作为新型治疗药物,可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且其不良反应较少。
冯菲张宁
关键词:脑卒中帕罗西汀丙米嗪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院内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2017年12月—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7例,术后院内死亡44例为死亡组,生存203例为生存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术前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肌酐、谷丙转氨酶等)、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术前组织器官灌注不良比率及手术术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率等临床资料;将2组比较P<0.10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应用R 4.3.1软件构建预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列线图模型,应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1)死亡组年龄[(57.30±13.83)岁]大于生存组[(52.52±11.83)岁](t=-2.35,P=0.019),术前白细胞计数[12.90×10^(9)/L(11.89×10^(9)/L,14.66×10^(9)/L)]、C反应蛋白[30.36(11.44,60.37)mg/L]、肌酐[104.50(82.50,149.50)μmol/L]、谷丙转氨酶[32.50(21.00,49.50)u/L]水平及术前组织灌注不良(54.5%)、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率(59.1%)均高于生存组[10.26×10^(9)/L(8.53×10^(9)/L,11.36×10^(9)/L)、7.42(2.88,21.52)mg/L、73.00(59.00,101.00)μmol/L、25.00(15.00,43.00)u/L、10.8%、11.3%)(U=-7.28~-2.00,χ^(2)=45.58、51.87,P均<0.05),术前血小板计数[145.00×10^(9)/L(114.75×10^(9)/L,202.25×10^(9)/L)]、左室射血分数[55.00%(50.25%,58.75%)]均低于生存组[166.00×10^(9)/L(129.00×10^(9)/L,214.00×10^(9)/L)、58.00%(54.00%,60.00%)](U=-2.16、-2.80,P均<0.05),围术期输血量[3390(2600,4690)mL]多于生存组[2500(1920,3240)mL](U=4.52,P<0.001),体外循环时间[4.45(3.70,5.80)h]、主动脉阻断时间[3.40(2.40,4.38)h]均长于生存组[3.50(3.20,4.20)、2.10(1.80,2.50)h](U=-5.66、-6.98,P均<0.05)。(2)多因素Cox回归分
刘雷朱瑞张宁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影响因素
儿童急性偏瘫40例病因分析
2005年
梁进娟张宁焦艳东
关键词:急性偏瘫儿童病因分析肢体活动障碍临床综合征疾病
微乳香波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制备微乳调理香波.方法:通过分析微乳的组成成分对其成形的影响,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为乳化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助乳化剂,二甲基硅油为油相,运用经典三元相图和改良三元相图法...
张宁
关键词:微乳香波乳化剂助乳化剂
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脑梗死系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我院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张宁
关键词:注射用灯盏花素奥扎格雷钠脑梗死
高危儿随访管理回顾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围产高危儿广义上包括在母亲妊娠期、分娩期及新生儿期存在对婴儿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特殊群体。狭义上特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监护和治疗的患儿。新生儿抢救技术提高,先进的医疗设备应用临床,使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的上升,与此同时不良后果发生也越来越多,
徐淑玲付杰娜张宁
关键词:高危儿随访管理粗大运动
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_(12)眼局部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AION病例75例(10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治疗组1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0.2mL,肌内注射,1次/d;治疗组2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维生素B120.2mL,经Tenon囊球后注射治疗;均以14d为1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比较3组矫正视力、视野以及眼底变化情况。结果 3组视力、视野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8%及治疗组1的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维生素B12眼局部注射治疗AION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慧芝王贝贝张宁孙惠斌张颖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