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嘉君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理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病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腺病
  • 2篇腹部
  • 2篇腹部CT
  • 2篇MRI表现
  • 2篇病变
  • 2篇病理学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醛固酮...
  • 1篇增多症
  • 1篇神经外胚层
  • 1篇神经外胚层肿...
  • 1篇肾上腺意外瘤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嘉君
  • 5篇许乙凯
  • 2篇赵茜茜
  • 2篇关美萍
  • 2篇黄丽霞
  • 2篇范存霞
  • 2篇薛耀明
  • 2篇刘香
  • 2篇吴春艳
  • 2篇蔡迎迎
  • 1篇冯婕
  • 1篇林炳权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的MRI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PNET的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1例仅表现为瘤性脑脊膜炎。16例为颅内单发肿块,其中位于侧脑室周围脑叶内(9例)及幕上脑室内(2例)者体积较大,囊变坏死多;近中线区如基底节及丘脑(3例)、桥臂及松果体区(各1例)肿瘤体积较小,囊变坏死少;肿块多呈类圆形、偏实性、边界较清、瘤周水肿轻或无,实质信号似脑灰质、瘤内因出血(10例)、钙化(2例)及囊变(14例)而信号混杂;增强3例呈多发不规则环形强化,1例轻度强化,余呈明显不均一强化,且3例发生脑脊液播散。病理上,瘤组织由致密小圆细胞构成,浸润性生长,部分形成菊形团,免疫组织化学示多种神经源性标记物阳性表达;其中髓上皮瘤2例,室管膜母细胞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未具体分型者PNET 13例。结论颅内PNET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确诊仍依赖病理。
刘香张嘉君赵茜茜黄丽霞许乙凯
关键词:神经外胚层肿瘤脑肿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腹部CT检查发现的939例肾上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发现的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行腹部CT检查报告提示肾上腺有异常改变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影像特征、生化检验、临床诊断、治疗方式、术后病理、发现病变的原因等。结果(1)本院1年内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共19 004例,检查提示存在肾上腺病变的患者共939例,检出率为4.9%。其中男性560例(59.6%),女性379例(40.4%),平均就诊年龄为53.2岁。肾上腺占位在总体肾上腺病变中所占比例随年龄递增呈有上升趋势。行内分泌功能评估的患者有270例(28.8%),无功能性病变占38.9%,功能性病变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比例最高,占16.3%;库欣综合征和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各占4.1%和7.0%;嗜铬细胞瘤占7.0%。(2)共发现肾上腺意外瘤191例,检出率为1.0%,其中良性腺瘤占70.3%,肾上腺皮质癌和肾上腺转移癌的比例分别为2.4%和0.5%。只有76例(39.8%)患者进行了内分泌功能评估,其中无功能瘤34例,占44.7%;功能性病变以嗜铬细胞瘤最常见,占22.4%,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各占9.2%和6.6%。结论我院所有腹部CT检查中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达4.9%,肾上腺意外瘤的检出率1.0%。虽然大多数肾上腺病变为良性无功能病变,但仍有部分具有内分泌功能或为恶性病变。临床上约有60%的肾上腺意外瘤患者未进行内分泌功能的评估,功能亢进的病变极易被漏诊。临床医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肾上腺意外瘤的认识并规范其诊疗流程。
范存霞张嘉君蔡迎迎吴春艳邹少洲许乙凯薛耀明关美萍
关键词:肾上腺病变肾上腺意外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
腹部CT检查发现的939例肾上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
范存霞张嘉君蔡迎迎吴春艳邹少洲许乙凯薛耀明关美萍
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表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表现。结果12例患者共发现16处复发病灶,其中12处经病理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均表现出由低级别胶质瘤向胶质母细胞瘤恶性演变的过程;从低级别胶质瘤发展到胶质母细胞瘤的间隔时间为6个月-20年不等,平均为5.5年。复发病灶主要呈稍长T2、长T2信号,多数信号较为混杂,伴有明显的出血坏死(n=10)、囊变(n=6),复发瘤多位于原发灶2cm范围内(n=11),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MR表现有一定特征,并且有较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多次复发的病史,结合影像学上明显恶性进展的表现,诊断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并不困难。
赵茜茜许乙凯张嘉君黄丽霞刘香
关键词: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
复发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复发性脑膜瘤,对其MRI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MRI示复发瘤位于大脑镰旁4例、矢状窦旁1例、蝶骨嵴3例、鞍区3例、小脑幕2例、桥小脑角区1例、枕骨大孔区1例;颅内多发7例,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12例,瘤内囊变坏死8例,脑膜尾征4例,瘤周水肿6例,1例发生C5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转移;瘤体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T2FLAIR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恶性13例,良性2例;连续复发7例;良性肿瘤全切术后,首次复发平均时间为3年,而恶性肿瘤为1.4年,连续复发者首次复发后平均每1~2年肿瘤再次复发;组织学类型改变5例,其中4例从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结论复发性脑膜瘤有独特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充分认识并确定其特征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张嘉君许乙凯林炳权冯婕
关键词:脑膜瘤复发磁共振成像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