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超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儿童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单抗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1篇蛋白
  • 1篇低凝血酶原血...
  • 1篇严重并发症
  • 1篇诱导期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机构

  • 5篇青岛大学

作者

  • 5篇庄超
  • 4篇梁卉
  • 3篇张磊
  • 2篇丁雯雯
  • 2篇李丹妮
  • 2篇陈潇
  • 1篇官慧
  • 1篇王玉平

传媒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贝林妥欧单抗应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贝林妥欧单抗应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分析院外治疗新模式,为ALL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应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2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前后的基线资料及症状缓解情况。其中3例患儿使用便携泵进行院外输注治疗模式。结果:7例初始治疗时微小残留病灶(MRD)持续阳性患儿,MRD缓解率达100%;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转阴;BCR-ABLP190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基因定量降至0.02%,后续桥接移植顺利。5例复发患儿,经治疗后缓解率达100%;10例合并严重并发症患儿,经贝林妥欧单抗桥接治疗,MRD保持持续缓解状态;3例患儿采用院外输注治疗模式,过程顺利;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林妥欧单抗应用于ALL患儿的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可控性高。本研究对院外治疗模式进行初探,今后仍需长期随访及大样本数据进一步总结。
张磊陈潇官慧徐以凤魏平平李丹妮丁雯雯庄超梁卉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临床疗效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早产儿脐血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对早产儿脐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S,Th)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为早产儿临床合理应用IVIG提供实验依据。  ...
庄超
关键词:干扰素-Γ静脉免疫球蛋白早产儿
儿童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临床特征的分析及探讨
2023年
目的:研究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HLAS)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在面对危急出血倾向或症状时尽早认识并及时诊断,启动适当的管理和干预,避免误诊,以减少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危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3例HLAS患儿,并结合文献报道加以归纳总结。结果:报道的3例HLAS患儿,其中2例合并活动性出血症状,当中1例患儿多次出现凝血指标的危急值,并且合并了出血及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不耐受的危急症状。结论:HLAS是SLE患者出血的罕见原因,在评估SLE儿童时需警惕。当SLE患儿存在PT和aAPTT的延长,没有任何脓毒症、DIC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证据时则提示该病。因此,对于患有SLE的患儿且合并了LA抗体阳性,尤其存在出血倾向或症状,需监测患儿的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早期识别HLAS,尽早使用免疫抑制治疗,为大多数患儿提供了良好的预后,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症状及脏器损伤。而不合并SLE的HLAS,无活动性出血表现,需定期随访,警惕后续合并SLE。
田一彤张磊庄超梁卉
关键词: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
贝林妥欧单抗桥接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严重并发症2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约占儿童ALL的85%,目前治疗以化疗为主,5年总生存率高达90%[1]。但化疗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特别是化疗早期诱导阶段是化疗相关毒性高发时间段,停用或延迟化疗将面临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的风险,因此需要高效低毒的药物突破此局面,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白血病新的治疗方法之一。
庄超吕雪燕魏平平陈潇梁卉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化疗并发症
Blinatumomab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Blinatumomab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血液儿科接受Blinatumomab治疗的21例ALL患儿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探讨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诱导化疗结束后MRD或融合基因未转阴患儿7例,不耐受强化疗10例,复发者4例,治疗后患儿的骨髓细胞学形态均完全缓解,仅1例患儿MRD阳性,治疗前后融合基因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调节性淋巴细胞亚群增多,可能与Blinatumomab治疗后T细胞活化,同时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进入脑脊液中的T细胞增多有关。结论复发性、诱导化疗结束后MRD或融合基因未转阴及不耐受强化疗CD19阳性B-ALL患儿可接受Blinatumomab治疗,提高缓解率,但需注意,Blinatumomab治疗会使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数升高,建议在治疗后行脑脊液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区分是T细胞浸润或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细胞浸润。
王玉平梁卉魏平平丁雯雯李丹妮庄超张磊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