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朝
- 作品数:142 被引量:1,097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软土层快速成井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层快速成井装置,它包括多节相互连接成井后作为井壁的空心钻杆和与末节空心钻杆连接的空心钻头,空心钻杆内装设有滤筒,滤筒与末节空心钻杆卡接连接,空心钻杆间通过管箍相互连接。由于采用多节相互连接成井后作为井...
- 刘景涛孙继朝向小平张玉玺王金翠荆继红刘景云
- 文献传递
- 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研究进展
- 在回顾国内外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环境同位素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地下水勘查、监测任务和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需要,强调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应从国情出发,注重与世界先进技术...
- 孙继朝贾秀梅
- 关键词:地下水勘查环境同位素地下水监测
- 文献传递
- 陕西某地区地下水Cr(Ⅵ)异常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富集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以42组水化学测试数据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区Cr(Ⅵ)异常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探讨Cr(Ⅵ)富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r(Ⅵ)异常地下水主要位于基岩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以HCO3-Na、HCO3-Na·Ca型为主,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Cr(Ⅵ)浓度、γNa+/γCl-系数逐渐增大,γCa2+/γHCO-3系数逐渐减小;与正常水相比,Cr(Ⅵ)异常地下水的p H、溶解氧、离子强度的平均值分别由7.2、4.3 mg·L-1、0.011 mol·L-1变为7.6、5.5 mg·L-1、0.028 mol·L-1,溶解氧增加有利于Cr(Ⅲ)的氧化,p H升高、离子强度降低可以促进Cr(Ⅵ)的活化,这些是促使含水介质中Cr(Ⅵ)的解吸、迁移和富集的主要水化学因素.
- 朱亮孙继朝张玉玺刘景涛
-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东莞地下水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 本文在广东东莞地区采集了59组地下水样和9组地表水样,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地下水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检出率为39%,6种PAEs的总量浓度在未检出~6.7μg/L之间。其中,邻苯二甲酸双(2...
- 张英孙继朝陈玺黄冠星刘景涛张玉玺
- 关键词:地下水邻苯二甲酸酯
- 北京1951年-2000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根据北京1951年--2000年逐日气候资料,分析了北京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地下水均衡要素的影响,为研究华北平原极端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危机状态提供了基础资料。研究表明:北京1951年-2000年的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最高气温呈弱升高态势,平均相对湿度明显降低,1980年为由湿转干的拐点,表明北京气候呈变暖变干的特征。降水总体下降,其中特大暴雨日数明显下降,表明降水量的减少主要体现为特大暴雨的减少;蒸发量基本保持稳定。综合分析得知,1951年-2000年北京极端干旱变化趋势明显,1999年为高温少雨的典型年。从水循环角度出发,大气圈输入地表的净水量呈减少趋势,该部分水体经再分配入渗至地下水圈的净补给量也将随之降低。由此可见,1951年--2000年北京极端干旱气候已影响到地下水的均衡。
- 王金翠张英陈玺张玉玺孙继朝
- 关键词:极端气候地下水华北平原
- 一种便携式地下水监测井测试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地下水监测井测试装置,它包括与井管管径相配的监测井取水桶,取水桶桶系上连接有钢卷尺,取水桶上还装设有温度计,取水桶底部径向收缩形成的实心柱体上旋接一外形为圆台形的空心罩底座。将温度计、取水桶、空...
- 刘俊建向小平孙继朝陈玺吕晓立崔海炜
- 文献传递
- 地表水地下水定深采样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表水地下水定深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采集筒和与采集筒固连的采样杆,采集桶内装配取样瓶,采集筒内设有取样瓶固定器,取样瓶固定器与取样瓶间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水样采集中可准确采集预定深度的水样,水...
- 孙继朝刘景涛
- 文献传递
- PRB技术在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修复中的可行性研究
- 本文以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天然沸石、陶粒、活性炭、炉渣、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设计了5种地下可渗透反应器(PRB),分别为反应器A、B、C、D和E,对PRB技术治理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验模...
- 崔海炜孙继朝
- 关键词:PRB技术垃圾渗滤液零价铁活性炭原位处理地下水修复
- 文献传递
-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碘的分区特征及成因研究
- 2025年
- 本文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系统分区和海侵历史,以及碘的浓度分布特征,划分出4个典型区域:海河平原地下水系统区(A)、海河平原地下水系统-海侵区(B)、古黄河下游地下水系统区(C)和古黄河下游地下水系统-海侵区(D)。总体而言,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整体呈近中性-偏碱性,碘离子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山前地带到滨海区,地下水中碘离子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水化学类型也出现由低TDS的HCO_(3)-Ca型水(A),到TDS高于1 g/L的HCO_(3)-Na型水(C),再到TDS高于3 g/L的Cl-Na型水(B、D)。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在B、C和D区,其碘离子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8.27、176.7和179.2μg/L,且C和D区的中位数值均超过100μg/L。针对3个高碘区域,筛选碘的影响因子,运用随机森林等方法初步探讨了研究区内高碘地下水的成因。结果显示:C区属于中TDS-高碘区,该区由于黄河多期泛滥沉积形成了复杂的黏土和砂土互层现象,地下水循环弱,碘离子的浓度与冲积湖沉积物中有机质、黏土矿物和铁氧化物含量有关,高碘地下水形成的主要作用为蒸发浓缩。D区为高TDS-高碘区,历史上发生的海侵事件使得大量的碘储存在沉积物中,为地下水中的碘提供了来源,有机质的生物降解作用是该区高碘地下水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B区属于高TDS-中碘区,历次海侵事件形成的海相沉积物同样是该地区含水层中碘的来源,九河下梢的淋滤作用使该区的碘浓度要略低于D区。
- 黄诗雯夏绮文何江涛何宝南陈翠柏孙继朝
- 关键词:地下水高碘水文地质条件
- 阳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11
- 2012年
- 对从阳宗海湖底表层采集的25组沉积物样品中的10种重金属质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Mn、Zn、V、Cr、Cu、Ni、Co、Pb和As的质量比平均值均超过了当地土壤背景值。而重金属系统聚类分析表明,Zn、Cr、Pb、As高度相关,其污染主要由于人类活动造成;Ti、Mn、V、Cu、Ni、Co的分布特征相似,其污染原因以岩石风化等自然因素为主。单因子富集系数评价表明,阳宗海10种重金属均达到了中度富集程度,其中As、Cu、Cr富集程度较为突出。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阳宗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阳宗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总体属轻微程度,阳宗海南岸局部区域达到中等生态风险程度。几种重金属对阳宗海生态风险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As、Cu、Co、Ni、Pb、Cr、V、Zn、Mn、Ti,其中,As是阳宗海最突出的生态风险因子。
- 张玉玺孙继朝向小平黄冠星刘景涛陈玺王金翠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