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康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FNC与NPPV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低氧血症的疗效对比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拔管后低氧血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脱机后呼吸支持,对照组行正压通气,观察组行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治疗结束时终点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pH及乳酸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氧合指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拔管后24h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拔管前心率、呼吸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观察组降低心率、呼吸率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患者心率随时间进展下降趋势较为平稳,而对照组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0.05)。在呼吸频率降低方面观察组效果更佳,观察组拔管后24h呼吸率下降最为明显(P<0.05)。两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插管率、腹胀、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NC与NPPV相比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患者PaO2、PaCO2、动脉血pH及乳酸水平改善效果相当,但在氧合指数、心率及呼吸率改善效果更佳,还可明显降低再次插管率、腹胀、肺不张发生率。
- 孙振康孙振康李东风李东风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
- 右美托米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镇静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6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镇痛。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住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动过缓和谵妄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P、心动过缓及谵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行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李东风李洪涛孙振康吕俊雅李雅琳刘荣玉
- 关键词: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4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抗脓毒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2 h后的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反应C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计数]、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PLT)计数]、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血乳酸)、病情情况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差异,以及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72 h后的IL-6、TNF-α、hs-CRP水平分别为(6.18±1.62)pg/mL、(4.40±1.33)pg/mL、(32.09±9.86)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6±1.96)pg/mL、(5.26±1.51)pg/mL、(40.66±10.7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WBC计数、N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的PT、APTT分别为(12.81±0.95)、(35.80±3.42)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49±1.22)、(38.51±3.8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的尿素氮、血肌酐、血乳酸分别为(8.84±1.77)mmol/L、(98.60±13.40)μmol/L、(1.20±0.68)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1.94)mmol/L、(113.60±16.20)μmol/L、(1.64±0.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分别为(8.23±1.80)、(14.89±3.2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44±1.94)、(16.75±3.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基
- 刘成赵停停孙振康方明李东风
- 关键词:脓毒症炎症反应凝血功能肾功能
-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症组(n=51)、危重症组(n=63)与极危重症组(n=38)。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AR与病情严重程度[以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判定]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患者治疗28 d后的存活状况分为存活组(n=107)与死亡组(n=45)。按CAR从低到高等分为五分位数组(Q_1-Q_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R与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CAR与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及相关指标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CAR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16,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乳酸(Lac)、CAR高是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随着CAR的升高,患者死亡风险增高(P<0.05)。对筛选的混杂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不同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钙素原(PCT)、Lac间,CAR与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稳定存在,且与NLR、Lac亚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RCS模型显示,CAR与不同性别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风险均不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ROC曲线分析显示,CAR、Lac、NLR对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好,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CAR与病情进展及预后结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有�
- 付玉茹孙振康刘成李东风
- 关键词:重症肺炎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建立及验证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构建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32例老年SP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288)和验证集(n=144)。根据患者入住ICU后28天病情转归将其分为转归不良组和转归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结果老年SP患者病情转归不良发生率为24.77%;肺炎严重程度(PSI)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降钙素原(PCT)是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OR=1.677、1.619、1.435、1.935,P均<0.05);训练集与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874、0.839;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9、0.891;决策曲线(DCA)显示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模型预测病情转归不良的最大净获益值阈值概率区间分别在0~0.91和0~0.90。结论PSI评分、WBC、FIB、PCT是老年SP患者病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与临床应用价值。
- 王静孙振康
- 关键词:重症肺炎转归
- 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肌钙蛋白I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ardial troponin T,cTnI)评价急性高危肺栓塞(acute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确诊为高危APE患者90例,收集其cTnI检测结果、心脏多普勒指标和临床转归情况;根据临床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cTnI的差异,评价cTnI对APE高危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APE患者cTnI指标显著升高,经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5 d后随患者的病情好转,cTnI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治疗后cTnI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cTnI水平能很好评估高危APE患者疾病严重性,治疗后cTnI水平具有预测高危APE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意义,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屈朝法宁彬董西学高丽王洪旗孙振康
- 关键词:肺栓塞肌钙蛋白I
- 肠屏障功能检测在脓毒症患者肠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 2021年
- 分析肠屏障功能检测在评定脓毒症患者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04月-2020年10月入住本院ICU的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患者总共38例,包含脓毒症组20例和脓毒症休克组18例,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依据有无腹腔感染分成腹腔感染组、非腹腔感染组,对比各组各项指标水平及生存率。结果:脓毒症休克组中腹腔感染组和非腹腔感染组的APACHE:II评分、SOFA评分、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血二胺氧化酶、动脉血平均乳酸、CR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中腹腔感染组和非腹腔感染组,28d生存率低于脓毒症组中腹腔感染组和非腹腔感染组(P<0.05)。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中腹腔感染组和非腹腔感染组各项指标水平及28d生存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肠屏障功能检测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的肠功能有着重要价值,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肠道屏障均有损伤,损伤出现和感染位置无关,但损伤程度和疾病严重度有关。
- 李东风孙振康付玉茹赵停停王静
-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肠屏障功能腹腔感染
- 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疗效。方法对20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通气模式。同时进行胸带外固定、纠正休克、脱水、利尿等辅助综合治疗。结果机械通气时间为5~18d,平均10d;本组20例患者治愈18例,2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死亡,治愈率为9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地应用机械通气是成功救治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关键,同时配合以胸带外固定等等其它综合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成功救治率。
- 李鹏李东风孙振康
- 关键词:机械通气压力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创伤性连枷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