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 作品数:20 被引量:7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Ⅲ段胆肠吻合在肝门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 2007年
- 赵家泉孙凯
- 关键词:胆囊癌胰腺癌恶性梗阻胆肠吻合
- 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及网篮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切开胆总管在X线透视下网篮取石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65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术中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造影,切开胆总管在C臂机透视下用网篮套取结石。结果:65例患者经胆总管造影发现14例有胆总管结石,经胆总管网篮取石成功13例。1例因结石嵌顿胆总管下端、取石网篮无法通过Oddi括约肌而中转开腹。结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X线透视下,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切开胆总管网篮取石可一次完成,术后效果满意。
- 谢如钢孙喜太孙凯汤澄
- 关键词:腹腔镜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取石网篮
- Ⅲ段胆肠吻合在肝门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探讨Ⅲ段胆肠吻合在肝门部恶性梗阻姑息治疗中的价值及相关临床问题。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12例因肝门部恶性梗阻行Ⅲ段胆肠吻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9.2岁。原发病分别为胆囊癌(6例)、肝门胆管癌(2例)、肝细胞性肝癌(2例)及胰腺癌(2例)。术前黄疸指数(274.4±134.9)μmol/L。经术前影像学评估后行剖腹探查,术中确认不可切除后行Ⅲ段胆肠吻合。方法在肝圆韧带左侧劈开肝实质,寻及Ⅲ段肝胆管后切开并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结果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人术后血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8例恢复至正常。10例术后1~2个月拔除外引流管,2例术后终生带管。随访:4例已死亡,生存时间4~9个月,平均7、2个月。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恶性梗阻病人,左外叶肝胆管常能提供有效的退黄通道,Ⅲ段胆肠吻合克服了其它内、外引流的诸多缺点,姑息时间长,病人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 孙喜太周建新仇毓东周铁孙凯丁义涛
-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肝内胆管胆肠吻合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姜敏王春孙凯
- 关键词:老年人2型糖尿病骨密度骨质疏松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7例明确病因的迟发性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最初2例患者行开腹手术1例术中证实胆囊床迷走胆管漏,缝合漏口,腹腔冲洗引流,1例证实肝总管侧壁漏,行肝总管侧壁修补+T管引流术,另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加腹腔引流治愈。随访1-13年疗效满意。结论:LC术后近期患者腹痛应考虑迟发性胆漏的可能,ERCP+ENBD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一种有效方法。
- 谢如钢孙喜太孙凯尹卫民
- 关键词:内镜鼻胆管引流术迟发性胆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机器人与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行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764例,根据辅助置钉为机器人或导航技术分为文艺复兴组(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212例)、天玑组(使用天玑■骨科机器人,301例)和S8导航组(使用StealthStation^(TM) S8外科导航系统,25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X线辐射剂量、术中失血量、螺钉置入的准确率、螺钉翻修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术后感染率。结果:文艺复兴组置入922枚螺钉、天玑组1260枚螺钉、S8导航组1044枚螺钉。三组临床可接受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分别为92.08%(849/922)、99.68%(1256/1260)、99.43%(1038/1044),文艺复兴组小于天玑组和S8组(χ^(2)=90.334,P<0.001;χ^(2)=68.446,P<0.001),天玑组与S8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P=0.537)。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3.64±62.23)min、(177.11±60.85)min、(176.02±60.93)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18.16±58.26)ml、(121.84±55.91)ml、(123.62±59.84)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透视时间分别为(8.73±2.92)s、(10.67±2.85)s、(11.31±2.89)s,X线辐射剂量分别为(18.83±7.41)μSv、(20.40±7.60)μSv和(22.88±7.47)μSv,组间及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术后文艺复兴组3例因螺钉穿透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螺钉翻修术,其他两组均无一例行螺钉翻修术。术后文艺复兴组1例、天玑组1例发生浅表感染,经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后痊愈。术后3个月,文艺复兴组、天玑组、S8导航组腿痛VAS评分分别为(3.52±1.14)分、(3.59±1.12)分、(3.39±1.16)分,背痛VAS评分分别为(3.54±1.14)分、(3.57±1.12)分、(3.51±1.15)分,ODI评分分别为
- 李厚坤闫亮单乐群段永超孙凯章雪芳张雅东郝定均
- 关键词:脊柱机器人手术内固定器
-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后胸廓倾斜的代偿模式和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讨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PSF)后胸廓倾斜的代偿模式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22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PSF治疗的382例Lenke 5C型AIS患者资料,筛选出术后发生胸廓倾斜的患者41例,根据随访过程中内固定倾斜和胸椎侧凸进展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I+T组,内固定倾斜伴胸椎侧凸进展(27例);T组,胸椎侧凸进展(14例)。在所有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主凸Cobb角(胸椎侧凸、腰椎侧凸、胸腰椎侧凸Cobb角)、S-line、冠状面平衡(CVA)、内固定倾斜角、胸廓倾斜角、上端固定椎(UIV)倾斜角、下端固定椎(LIV)椎间盘角度等影像学指标。结果2组术后即刻胸廓倾斜角明显增加,末次随访时有所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胸椎侧凸、腰椎侧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矫正,末次随访时有明显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CVA恢复平衡。I+T组末次随访时,内固定倾斜角、LIV椎间盘角度和UIV倾斜角较术前和术后即刻明显增加;T组末次随访时,UIV倾斜角较术前和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nke 5C型AIS患者采用PSF治疗后胸廓倾斜的代偿模式有2种,一是胸椎侧凸进展,二是内固定倾斜和胸椎侧凸进展。术中应避免主凸的过度矫形,保留适当的腰椎侧凸,且减少对胸椎侧凸的影响,以获得良好的双凸平衡状态。术后出现胸廓倾斜可考虑采用支具治疗,以防止其进一步加重。
- 周杰李松毛赛虎朱奕同孙凯刘臻邱勇朱泽章
-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 腹腔镜手术意外发现胆囊癌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遇到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10年12月LC术中遇到的11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探查结合快速病理明确诊断8例,3例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胆囊癌。开腹手术6例,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3例腹腔内广泛转移,行腹腔镜胆囊姑息性切除术;结论:行LC前应加强对胆囊癌的警惕与认识。术中应常规检查胆囊标本,有怀疑者及时行冰冻切片检查。UGC确诊后应尽早开腹行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肿瘤种植转移。
- 谢如钢孙喜太孙凯葛夏青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意外胆囊癌
-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腰椎融合术后冠状面失代偿的临床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选择性腰椎融合术后冠状面失代偿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2009—2022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后路选择性腰椎融合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共308例,选择术后随访期间发生冠状面失代偿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术后发生胸弯失代偿(胸弯失代偿组),18例患者术后发生腰弯失代偿(腰弯失代偿组)。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参数。结果:Lenke 5C型AIS患者术后冠状面失代偿的发生率为15.6%(48/308)。胸弯失代偿组胸弯顶椎位置在T8及以下的比例为80.0%(24/30),腰弯失代偿组胸弯顶椎位置在T7及以上的比例为88.9%(16/18)。胸弯失代偿组、腰弯失代偿组患者应用“超选”方案(即Cobb−1 to Cobb)的比例分别为23.3%(7/30)、66.7%(12/18)。胸弯失代偿组腰弯Cobb角由术前的42.8°±7.1°矫正至术后即刻的16.5°±4.9°,矫正率为61.4%,末次随访时为20.2°±4.1°;胸弯Cobb角由术前的26.0°±7.4°矫正至术后即刻的14.9°±4.4°,末次随访时进展至22.8°±5.9°;LIV下位椎间盘角度由术前的−3.1°±3.2°矫正至术后即刻的6.7°±2.6°,末次随访时进展至8.4°±2.9°;内固定倾斜角由术前的−2.0°±4.0°矫正至术后即刻的−3.0°±3.3°,而末次随访时进展至−9.2°±3.1°,且向胸弯凸侧倾斜。腰弯失代偿组腰弯Cobb角由术前的46.2°±7.0°矫正至术后即刻的17.2°±6.4°,矫正率为62.8%,末次随访时进展至24.6°±6.8°;胸弯Cobb角由术前的26.2°±7.2°改善至术后即刻的17.2°±5.2°,而末次随访时为18.3°±6.9°;内固定倾斜角由术前的7.5°±3.2°矫正至术后即刻的0.9°±2.6°,末次随访时进展至5.3°±2.7°,且向腰弯凸侧倾斜。结论:Lenke 5C型AIS患者后路选择性腰椎融合术后2种特殊类型的冠状面失代偿的发生率为15.6%。胸弯进展的原因可能与胸弯顶椎位置相对较低(T8�
- 周杰李松朱泽章朱奕同孙凯刘臻史本龙乔军邱勇毛赛虎
-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 先天性颈胸段脊柱侧凸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颈胸段脊柱侧凸(CTS)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不同分型患儿的预后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接受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41例CTS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患儿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男16例,女25例,年龄(8.6±3.7)岁(范围:3~15岁)。比较患儿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颈胸段脊柱畸形相关参数的差异。将所有患儿按术前冠状面形态分为3型:肩颈型(A型,16例)、躯干倾斜型(B型,16例)与胸椎代偿弯型(C型,9例),比较不同分型患儿畸形的严重程度及远端侧凸进展的发生率。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22例(53.7%)患儿的颈椎融合节段≥3个,63.1%(82/130)的颈椎融合节段位于内固定近端。患儿颈胸段Cobb角、头部倾斜角、头部偏移距离、颈部倾斜角及锁骨角术后均明显改善(P值均<0.05)。B型和C型患儿颈椎融合≥3个节段的比例高于A型患儿(17/25比5/16,χ^(2)=5.299,P=0.021)。4例B型(4/16)与5例C型(5/9)患儿在初次手术时行长节段固定,术后随访冠状面形态稳定,其余患儿均行短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术后,B型与C型患儿中远端侧凸进展的发生率高于A型(8/16比1/16,P=0.015),最终3例B型患儿接受翻修手术,1例C型患儿达到翻修手术指征(远端代偿性侧凸>40°)。结论CTS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患儿术前冠状面形态易呈明显的倾斜(B型)或胸椎代偿弯(C型),此类患儿在接受截骨矫形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后,易出现远端侧凸再进展及需行后期翻修手术。
- 孙凯毛赛虎李松周杰史本龙乔军刘臻邱勇朱泽章孙旭
- 关键词:脊柱侧凸半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