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峰
- 作品数:31 被引量:161H指数:9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刺五加改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作用机制及提取工艺研究
- 2025年
-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刺五加改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作用机制,优选刺五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筛选刺五加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潜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中筛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相关基因;利用Venny2.1获取活性成分靶点与肺炎靶点的交集;使用Cytoscape 3.10.1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刺五加活性成分-靶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完成分子对接并评估蛋白结合的稳定性,得到3D结合模型;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指标成分。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以乙醇倍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指标综合评分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刺五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筛选出427个潜在作用靶点,与2023个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185个共同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刺五加改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调控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的正调控、MAP激酶活性的正调控、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调控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刺五加参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通过蛋白互作分析得到5个核心基因,分别为AKT1、GAPDH、SRC、EGFR、STAT3,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了刺五加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芝麻素)与以上5个核心基因的结合稳定性。确定指标成分为刺五加苷B、芝麻素、异嗪皮啶,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80 min。结论:刺五加活性成分可能主要通过作�
- 孙云峰赵妍
- 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刺五加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以辽宁地区315 285例手足口病为例探讨其发病规律与大运、司天、在泉及主客加临之间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 基于大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及主客加临等运气理论,分析辽宁地区手足口病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2007年2月—2019年1月的315285例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对不同岁运年、司天之年、在泉之年及不同主客气关系下的发病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相近气候意义的大运年配对进行比较,岁土不及和岁木太过之年发病数最多,发病例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辽宁地区手足口病每年的三之气发病数最多,其次为四之气,各主气时段发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和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发病数高于其他年,发病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主客气关系下,客气克主气时段发病数最多,其中太阳寒水克少阳相火时段发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时段。结论 辽宁地区手足口病好发于三之气、四之气,湿、热、多风的气候有利于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寒邪外束、湿热内蕴是本地区手足口病的关键病机。
- 赵妍孙云峰
- 关键词:手足口病大运
- 中药消痈溃得康对乙酸胃溃疡模型大鼠TFF-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消痈溃得康对乙酸法大鼠胃溃疡模型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消痈溃得康治疗组及奥美拉唑治疗组。局部注射乙酸法制备胃溃疡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术后第12天取材,取血清,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三叶因子-2(trefoilfactorfamily2,TFF-2)含量。取溃疡局部胃组织,一部分胃组织用Trizol方法提取RNA,RT-PCR法检测胃组织TFF-2mRNA表达,另一部分胃组织匀浆,ELISA方法检测胃组织TFF-2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组织TFF-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胃组织及血清TFF-2蛋白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消痈溃得康治疗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胃组织TFF-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TFF-2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胃溃疡模型组(P<0.05)。结论消痈溃得康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与其上调胃组织TFF-2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 蒋宁郑洪新才丽平曲怡林庶茹王浩孙云峰韩荣春周学文
- 关键词:胃溃疡三叶因子奥美拉唑
- 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索被引量:2
- 2017年
- 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所有中医院校的核心任务之一。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仍需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针对在中医药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自身的经验,从创新氛围、教学改革、培养机制、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 孙丽蒋宁孙云峰才丽平郑洪新
-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 HPLC同时测定通脉颗粒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阿魏酸和葛根素的含量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建立通脉颗粒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阿魏酸和葛根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D-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282,30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葛根素和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117~62.33μg·mL^(-1)(r=0.998 7),4.044~80.88μg·mL^(-1)(r=0.9985),1.280~25.60μg·mL^(-1)(r=0.997 9),7.964~159.3μg·mL^(-1)(r=0.992 8),1.980~39.60μg·mL^(-1)(r=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RSD=1.62%),99.7%(RSD=1.76%),97.4%(RSD=1.19%),99.9%(RSD=1.52%),102.2%(RSD=1.5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通脉颗粒的质量控制。
- 鲁晓光陈星李军孙云峰
- 关键词: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阿魏酸葛根素通脉颗粒
- “毒热证”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改进大鼠胃溃疡模型制备方法,探讨胃毒热证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法,为毒热证研究及清热解毒药物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和检测指标选择参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清热解毒药物治疗组(溃得康组)。采取胃黏膜局部投与乙酸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治疗组术后第2d开始给药,对照组给纯水,分别于术后第1、4、8、12、18d后,取材观察胃溃疡局部改变,取血清,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的含量,取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黏膜炎症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局部溃疡,溃疡底部有附苔,溃疡周边红肿;溃疡部位组织切片病理染色可见黏膜上皮脱落,黏膜下层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术后第1d开始升高,持续至12d,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溃得康组与模型组相比溃疡面积减小,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清IL-6、IL-8水平降低。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胃黏膜局部投与乙酸方法制备的胃溃疡模型急性期为毒热证胃溃疡模型,可用胃黏膜局部的溃疡状态和炎症浸润情况及血清中IL-6、IL-8含量等微观指标进行评价。
- 才丽平蒋宁曲怡林庶茹王浩韩荣春孙云峰郑洪新周学文
- 关键词:胃溃疡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清白细胞介素-6
- 消痈溃得康抑制局部炎性反应促进胃溃疡愈合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溃得康组和奥美拉唑组。采取胃黏膜局部投予乙酸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溃得康组、奥美拉唑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纯水。术后第12天取材测量胃溃疡面积,取胃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黏膜炎性反应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胃组织匀浆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均无溃疡形成,病理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局部溃疡,溃疡底部附苔,溃疡周边红肿;溃疡部位组织切片病理染色可见黏膜上皮脱落,黏膜下层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溃得康组、奥美拉唑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疡面积明显减小(P<0.05),黏膜下层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胃组织匀浆IL-6、IL-8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溃得康组、奥美拉唑组与模型组比较,胃组织IL-6、IL-8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消痈溃得康促进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愈合,减轻局部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胃组织匀浆IL-6、IL-8及TNF-α的水平。
- 蒋宁才丽平曲怡孙云峰谢晚晴林庶茹郑洪新周学文
- 关键词:胃溃疡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 降脂通便胶囊质量标准的提高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降脂通便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的提高。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制剂中大黄、人参、灵芝、肉桂进行鉴别。采用TLC,对制剂中大黄、人参、肉桂进行定性鉴别并检查大黄的真伪。采用HPLC,对制剂中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对制剂中酒大黄中总大黄素和总大黄酚的总量以及结合蒽醌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进行定量;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Eclipse XB-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42∶23∶3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效果佳。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大黄素质量在13.02~130.2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大黄酚质量在30.29~302.88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测定总大黄素和总大黄酚总量的平均回收率(n=6)为103.4%(RSD=1.3%),测定游离大黄素和游离大黄酚总量的平均回收率(n=6)为101.9%(RSD=1.0%)。10批样品,总大黄素和总大黄酚的总量为3.70~5.55 mg·粒^(-1),结合蒽醌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为1.55~3.08 mg·粒^(-1)。结论:本方法提高完善了降脂通便胶囊的质量标准,可更有效地控制其质量。
- 鲁晓光黄海欣张桂平张玉洁孙云峰
- 关键词:降脂通便胶囊土大黄苷大黄素大黄酚显微鉴别薄层色谱
- 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Na^+-K^+-ATP酶活性及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钠-钾-ATP酶(Na+-K+-ATP)活性、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性及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黄芪组、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酮糖组、酮苷组、糖苷组、酮糖苷组,共11组,每组14只。由链脲佐菌素(52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同日给予黄芪及其有效部位进行干预。观测30日,检测血糖,生化法分析胰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ELISA法分析胰腺AMPK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胰腺Na+-K+-ATP酶活性、AMPK水平以及肝、骨骼肌AMPK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黄酮组、酮糖组、酮糖苷组血糖降低(P<0.05,P<0.01),胰腺Na+-K+-ATP酶活性、AMPK水平显著升高(P<0.01),酮苷组血糖下降、胰腺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皂苷组、糖苷组胰腺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结论:黄芪、黄芪黄酮及含黄芪黄酮的有效部位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改善Na+-K+-ATP酶活性、上调AMPK水平及蛋白表达有关。
- 范颖李楠孙云峰马哲林庶茹
- 关键词:黄芪有效部位糖尿病钠-钾-ATP酶
- HPLC法同时测定参芪五味子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含量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芪五味子片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67 nm;柱温:28℃。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进样量在0.11~2.75μg范围内(r=0.999 1)、五味子酯甲的进样量在1.05~26.25μg范围内(r=0.999 5)、五味子甲素的进样量在1.06~26.50μg范围内(r=0.999 4)线性关系良好,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RSD=1.43%,n=6)、99.37%(RSD=1.59%,n=6)和100.40%(RSD=2.11%,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参芪五味子片的含量测定。
- 李军谷丽艳孙玉坤孙云峰刘丽范颖张立德
- 关键词:参芪五味子片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