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姬丽萍

作品数:18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文官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3篇公务
  • 3篇公务员
  • 2篇党史
  • 2篇党史研究
  • 2篇战争
  • 2篇政府
  • 2篇政治
  • 2篇中共
  • 2篇中共党史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2篇人事
  • 2篇人事制度
  • 2篇民政
  • 2篇南京国民政府
  • 2篇国共
  • 2篇国民政府
  • 1篇党史学

机构

  • 15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7篇姬丽萍
  • 2篇江沛
  • 1篇闫夏
  • 1篇孙桂珍
  • 1篇陈帅
  • 1篇邹灿

传媒

  • 2篇安徽史学
  • 2篇史学月刊
  • 2篇南方论丛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科技
  • 1篇学习论坛
  • 1篇天津市教科院...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并购整合研究
姬丽萍
关键词:并购整合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内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演进被引量:9
201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校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是这一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局变化,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历经"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教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变化和调整,课程内容也不断增减、修改、充实,对于历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演进历程,与时代及政治的风云变幻息息相关,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特色。
姬丽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演进
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解构的新视角——读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
2009年
1980年前后,中国国民党史的研究开始在大陆重新展开,历经30年成果丰富,研究趋向从主要对中国国民党历史的回顾及梳理,开始向深层次的组织机理、结构功能发展。2007年,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崔之清教授主编,李玉、江沛教授等主撰的《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三卷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从组织结构及社会构成的角度,着重考察了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49年国民党撤离大陆期间国民党的政治理念、组织结构、党务系统及运作、党员群体结构等,并细致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的党内外权力结构与权力斗争以及党政军关系。全书重在从中国国民党组织结构演变的动态过程来解读国民党的历史,视角新颖,结构史的论述框架也十分清晰,它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作用极其重要而地位又十分尴尬的政党。
姬丽萍邹灿
关键词:中国国民党社会结构政治理念主编解构
试论孙中山与民初文官制度的初创被引量:1
2009年
孙中山在对欧美各国政治体制进行考察,借鉴中国传统官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建立中国文官制度以推动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认识。他认为,国家官吏首先要有"为人民公仆"的意识,政府的选官制度必须独立。因此,在他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短短两个多月中,多次发布政令,谋求建立文官考试、铨叙制度。孙中山有关文官制度的思想和法规设计,对后来的北京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完善文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姬丽萍
关键词:孙中山民国时期文官制度
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中的若干规范问题
1997年
长期以来,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由于其性质与政治的需要,在讲授与表述上融入了不少宣传性的风格及特定的术语。这种叙述风格及特定的术语,在以前的教学与研究中,起到了鼓舞人心、亲切感人、普及党史知识、弘扬主旋律的作用,有力地配合了当时政治核心的领导及社会主义建设。
江沛姬丽萍
关键词:中共党史学第一次国共合作学理性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现代史历史主义
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开拓性贡献被引量:2
2015年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随着早期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党的日益壮大,蔡和森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等具有开拓性的党史著作,奠定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学科基石。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研究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为中共党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以及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有一个完整的研究,更在于为中共党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蔡和森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评价历史,为后辈学者树立了光辉典范。论文对蔡和森的中共党史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客观地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姬丽萍陈帅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史研究
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被引量:5
2007年
民国时期开始实行且步履艰难的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历经北京政府、南京政府和抗日战争的动荡,成为民国时期行政管理体制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制度性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具体实践上的相对混乱,这一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得与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遗产。近年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日益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姬丽萍
关键词:民国
民国时期公务员考铨制度研究
姬丽萍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人事制度民国时期公务员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态势与战略转换述评
2005年
本文通过把握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战场态势的演变,将中国抗战战略的转换置于中日两国经济与军事力量客观对比的背景下进行考察。通过对抗战初期中弱日强的国力与军力比较,客观地展现了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一败再败的现实因素;未能迅速击溃中国抵抗的日本军方,曾一再寻求政治解决的方式,但均遭有美英支持和承受巨大民族主义思潮压力的中国政府的拒绝,而无论国力与军力都难以持久的日本,注定会在一场规模空前的持久战争中遭到惨败。
姬丽萍
关键词:抗日战争防御战略
甲午之战:中日近代化进程的折射镜
2014年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江沛姬丽萍
关键词:甲午战争中日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