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力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小儿
  • 3篇疗效
  • 3篇患儿
  • 3篇EB病毒
  • 3篇病毒感染
  • 2篇地奈德
  • 2篇血管
  • 2篇诊断相关分组
  • 2篇质量管理
  • 2篇首页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疾病诊断相关...
  • 2篇肺炎
  • 2篇阿奇霉素
  • 2篇病案
  • 2篇病案首页
  • 2篇病毒

机构

  • 14篇盐城市第三人...
  • 3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4篇周力
  • 8篇周陈荣
  • 8篇徐巧岚
  • 2篇施亚明
  • 2篇赵新国
  • 2篇徐敏
  • 2篇周力
  • 1篇宗永忠
  • 1篇唐芹芳
  • 1篇刘立铭
  • 1篇韩艳
  • 1篇陈坚
  • 1篇穆青
  • 1篇张德志
  • 1篇汪长林

传媒

  • 2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EB病毒感染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淋巴结肿大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儿童EB病毒感染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淋巴结肿大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80例EB病毒患儿急性期、66例治疗1月、60例治疗3月、52例治疗6月,43例治疗1年,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同时结合B超测量肿大的淋巴结的大小,比较二者之间有无关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CD3+和CD8+细胞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和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D4+/CD8+细胞比值明显倒置。治疗1月及治疗后3月:CD3+和CD8+细胞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和CD4+/CD8+细胞比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细胞比值倒置已不明显。治疗6月:CD3+细胞轻度增高,差异缩小,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细胞轻度降低,差异缩小,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细胞比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细胞比值倒置不明显。治疗1年:CD3+、CD4+、CD8+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淋巴结仍肿大的7例患儿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的恢复亦不明显。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的T细胞亚群随病情的恢复发生明显变化,而少数肿大的淋巴结恢复不明显的其T细胞亚群的恢复亦不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检测二者可能对EB病毒感染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周力徐巧岚韩艳周陈荣唐芹芳
关键词:EB病毒T细胞亚群淋巴结肿大
小儿EB病毒感染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EB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B病毒VCAIg M抗体诊断EB病毒感染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B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亦可出现皮疹、眼睑水肿、咳嗽、黄疸、乏力、面色苍白、腹痛、抽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增高,单核细胞增高,部分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早期EB病毒VCA-Ig M抗体阳性。本组误诊17例,误诊原因主要为早期症状隐匿,体征少,以其他系统感染为主要表现。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并且容易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容易误诊,EB病毒VCA-Ig M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避免误诊。
周陈荣周力周力穆青徐巧岚
关键词:小儿EB病毒误诊
肺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方案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评价
2020年
目的肺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方案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指标.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9月~2018年8月肺炎患儿.随机分组,阿奇霉素治疗组采取阿奇霉素治疗,联合方案组则采取布地奈德与阿奇霉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恢复正常体温、咳嗽消退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联合方案组疾病疗效、恢复正常体温、咳嗽消退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相比较阿奇霉素治疗组更好,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阿奇霉素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效果确切,可更好控制炎症和改善症状.
周力
关键词:肺炎患儿布地奈德
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同时加用核黄素磷酸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13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将喜炎平5~10mg/(kg ? d)予以适量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联合使用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加入适量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 ,对照组将喜炎平5~10mg/(kg ? d)予以适量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 ,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疗程5d ,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咽峡疱疹吸收消失平均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核黄素磷酸钠联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缩短病程,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周力徐巧岚周陈荣
关键词:喜炎平核黄素磷酸钠疱疹性咽峡炎
口腔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年
口腔临床实习阶段作为实习生从学校到临床的过渡阶段,属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延伸。在这一阶段,实习生可以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向口腔临床实践进行应用,为实习生后期临床工作做好准备。临床带教工作是保证实习生实习效果的关键所在,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口腔临床代教工作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本文将针对口腔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对相应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口腔临床带教效果提升有所帮助。
周力
基于DRGs病案首页医疗信息的质量控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支付改革背景下,病案首页医疗信息填写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的高倍率与低倍率病例的病案首页医疗信息进行检查与整改,对比分析整改前后病案首页医疗信息的填写质量。结果:与质量控制前相比,主要诊断选择错误率、次要诊断漏报率、主要手术选择错误率、有创操作及有创呼吸机使用漏报率和主要手术与主要诊断不匹配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医疗信息的再次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医院病案首页质量。
施亚明宗永忠赵新国徐再冉周力张德志熊榕徐晨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病案首页质量管理
EB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患儿1~2年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EB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类型分为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66例(IM组)、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组51例(CAEBV组)和EBV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噬血综合征组35例(EBV-HLH组)。另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变化情况。结果各组间Ig 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HLH组相对于其他组Ig G水平明显下降(P<0.05);CAEBV组相对于其他组Ig M水平明显升高(P<0.05),EBV-HLH组Ig M水平明显降低(P<0.05)。IM组CD3^+水平最高,CAEBV组其次,EBV-HLH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儿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M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三组患儿CD1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EBV组患儿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BV感染所致不同临床类型患儿发病情况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功能检测对EBV感染患儿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徐巧岚周陈茉周力徐敏
关键词:EB病毒免疫功能幼儿
盐城地区儿童流感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盐城地区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住于本院确诊为流感的7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68例患儿中,<1岁50例(6.51%),1~3岁134例(17.45%),4~6岁306例(39.84%),>6岁278例(36.20%);有暴露史的占19.3%;高热、鼻塞、咳嗽症状多见;秋季流感占33.6%,冬季流感占37.7%;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占43.2%;甲型、乙型和混合型流感在四个年龄组中分布均有差异(P<0.05).【结论】盐城地区秋冬季为流感发病高峰期;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且发病儿童年龄偏大;流感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为主,且肺炎支原体感染趋于小龄化.
蔡旭龙徐巧岚李志勇陈坚周陈荣周力徐荣妹
关键词:流感儿童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意义
2015年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抽取川畸病患儿36例纳入实验组,分为冠状损害(NCAL)组和非冠状损害(CAL)组,选取同期就诊确诊为无发热症状的患儿30例纳入对照组,均行血常规、血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检测,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NCAL组和CAL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L组和CAL组与无发热对照组血清VEGF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畸病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为(1354.23±376.48)pg/m 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15.24±0.62)×10~9/L,CPR含量为(82.14±12.34)mg/L,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PR与血清VEGF变化呈正相关(r=0.47,r=0.59,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川畸病的病理过程,在发病初期可能是川畸病冠状动脉的一种损害机制.
徐巧岚周力周陈荣徐敏
关键词:川畸病儿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氯雷他定辅佐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辅佐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作用和疗效观察。方法: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氯雷他定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症状、体症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氯雷他定辅佐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利于提高疗效。
周陈荣刘立铭周力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氯雷他定阿奇霉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