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遥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3篇叙事
  • 2篇叙事学
  • 1篇叙事动力
  • 1篇叙事进程
  • 1篇叙事时间
  • 1篇叙事学解读
  • 1篇图像
  • 1篇图像研究
  • 1篇维度
  • 1篇节奏
  • 1篇功能性
  • 1篇《麦田里的守...
  • 1篇《伤心咖啡馆...
  • 1篇词语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省社会科...

作者

  • 3篇吕遥
  • 1篇梁永安
  • 1篇丁茵

传媒

  • 1篇求索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物维度与时间视角之功能性差异《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进程研究
本文意在研究《麦田的守望者》文本的叙事进程和内在动力,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尝试通过理论推导而非感性分析,对“如何辨识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者与隐含作者声音”这个问题加以解释。 第一章通过对小说中组成故事的事件和彼此间的聚合方式...
吕遥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进程叙事动力
文献传递
存在于词语之间——《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叙事学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对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从叙事时间、节奏、聚焦和非叙事的插入部分四个方面进行了叙事学分析。阐释了文本在故事情节推进速度和时间交错方面的特点。其中"文本的静默"是笔者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概念。
吕遥丁茵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叙事学叙事时间节奏
叙事的图像性被引量:2
2010年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将文学研究的目光引向文学外部的相关学科。图像与文本的譬喻关系,即叙事的图像性,使文学分析本身得到内部的充实,也为叙事形式开拓了新的道路。叙事的图像性不但体现在文本的内部结构中,也让作为"形式"存在的"书籍"加入文本进行言说,使丰富文本内涵这一手段成为可能。
吕遥梁永安
关键词:叙事学图像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