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扬勇
- 作品数:53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高效发酵研究
- 2021年
- 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类能催化β-D-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δ-内酯的酶类,在食品、药品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黑曲霉中克隆出葡萄糖氧化酶编码序列,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组成型和诱导型表达并分析了其酶学性质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的编码基因长度为1 818 bp,编码605个氨基酸,具有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毕赤酵母组成型表达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上清液中葡萄糖氧化酶的酶活可达1.2 U/m L,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分子质量约为100 kDa的葡萄糖氧化酶。利用糖苷内切酶H(Endo H)对葡萄糖氧化酶去糖基化后,其分子质量约为70 kDa,与推测的分子质量相近。对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 6.0,最适反应温度35℃,比活力60.9 U/mg。为了进一步提高葡萄糖氧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构建了诱导型表达的毕赤酵母菌株并通过G418抗生素筛选获得了高效表达菌株。对该菌株进行高密度发酵(湿菌体200 g/L),甲醇添加量为2.5%,发酵至第7天时葡萄糖氧化酶发酵量可达133 U/m L,蛋白表达量约1.9 g/L。
- 卢洋张帅兵翟焕趁李娜吕扬勇胡元森蔡静平
- 关键词:葡萄糖氧化酶黑曲霉毕赤酵母
- 一株土壤来源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生长机理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为了更加安全有效地防治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从花生田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对黄曲霉生长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验证其拮抗黄曲霉的效果;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进化树以及生理生化指标明确菌株种属信息;通过发酵优化、孢子萌发试验,发现该菌株在葡萄糖培养基、蔗糖培养基、牛肉膏培养基中的发酵液均能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其中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的发酵液抑制效果最强,并考察了其对黄曲霉菌丝生长及孢子产生的抑制作用;采用PI和DAPI染色探讨了发酵液抑制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能够显著抑制黄曲霉菌落生长,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在葡萄糖培养基中发酵48 h获得的发酵液对黄曲霉孢子萌发抑制率最佳,达到79.35%;在固体PDA培养基上对黄曲霉菌落生长抑制率为29%,对孢子生成的抑制率为54%;染色结果显示,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能够通过破坏黄曲霉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损伤DNA的方式抑制菌丝生长。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黄曲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农产品防霉剂的潜力。
- 王静张威樊磊谢澳文杨浩杰魏闪翟焕趁胡元森吕扬勇
- 关键词:黄曲霉拮抗作用菌丝生长
- 小麦赤霉病菌FgVPS26与FgRab7的相互作用及对DON毒素合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小麦赤霉病菌合成DON毒素是多基因控制的次级代谢过程,阐明各种基因的调控作用有利于进行科学防控。以赤霉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酵母双杂交、实时定量PCR及ELISA等技术研究FgVPS26与FgRab7的相互作用及对DON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FgVPS26和激活态FgRab7可以相互作用,但与原始态FgRab7不能相互合作。FgVPS26和FgRab7基因可相互影响其表达,与野生型菌株PH-1相比,当FgVPS26和FgRab7其中一个基因缺失时另一个基因的表达量将显著下降。另外,FgVPS26或FgRab7基因缺失也显著降低与DON毒素合成相关的Tri基因表达,从而导致同一生长时期突变菌株的DON毒素合成量比野生型菌株PH-1明显减少。因此,小麦赤霉病菌中FgVPS26和FgRab7可以相互作用并调控DON毒素的生物合成。
- 孟瑶翟焕趁张帅兵吕扬勇朱丽红王亚君蔡静平
- 关键词:呕吐毒素赤霉病菌相互作用基因表达
- 谷氨酸棒杆菌S9114在不同溶氧条件下发酵生产谷氨酸的代谢流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建立了谷氨酸棒杆菌S9114合成L-谷氨酸(L-Glu)的代谢流平衡模型,应用该模型并结合S9114在10%和30%溶氧条件下发酵至中后期时胞外相关产物的分泌情况计算出其代谢流分布;通过MATLAB线性规划得到了谷氨酸合成的理想代谢流分布。代谢流分析结果表明,减少HMP和TCA循环的代谢流量,增加CO2固定的代谢流将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在谷氨酸发酵工艺控制中,溶氧是关键因素,发酵中后期提高溶氧有利于谷氨酸的生成,同时可抑制副产氨基酸的产生;主要副产物乳酸在理想代谢流分布中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乳酸在整个代谢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李智涛卢志洪吕扬勇郑穗平
-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谷氨酸代谢流分析溶氧
- AnHog1基因缺失对黑曲霉中赭曲霉毒素A生物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黑曲霉菌株能够产生强致癌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巨大隐患。为深入研究OTA生物合成调控机理,构建了黑曲霉AnHog1基因缺失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该基因对OTA合成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该基因缺失对OTA生物合成簇内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检测对过氧化氢(H_(2)O_(2))耐受性与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AnHog1基因缺失不影响黑曲霉生长及产孢,但显著抑制OTA生物合成,OTA含量下降了40.8%;敲除AnHog1基因后,与OTA合成基因簇相关的基因pks、p450、nrps、hal和bzip的表达水平分别下调了64.19%、25.82%、18.88%、51.31%和48.92%;在H_(2)O_(2)胁迫条件下,AnHog1基因缺失菌株对H2O2敏感性增加,且菌丝体内ROS水平升高。AnHog1基因缺失后可能通过抑制OTA合成基因的表达和破坏氧化还原平衡抑制OTA生物合成,研究结果为挖掘真菌防控新靶标提供科学依据。
- 张艺格魏闪吕扬勇翟焕趁张帅兵胡元森
- 关键词:黑曲霉赭曲霉毒素A
- 粮食储藏生理性变质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0年
-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储藏变质对农业生产及食品加工影响巨大。粮食生理劣变是一个复杂、渐进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过程,与其籽粒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粮食籽粒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下降,生命力减弱等是其生理变质的外在表现,储粮生理活动是引发其生理劣变的本质要素。深入了解粮食籽粒在储藏过程中生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对揭示储藏生理变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粮食籽粒储藏衰老过程中种胚微观结构、营养物质转化、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抗氧化系统、遗传物质变异等的研究现状,并对粮食储藏保鲜原理进行讨论,以期为提出延缓和预测粮食储藏劣变的方法提供参考。
- 胡元森田萍萍李棒棒张帅兵魏闪吕扬勇
- 关键词:储藏
- 基因AFLA_105170调控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_(1)合成的分子机制
- 2025年
-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黄曲霉产生的剧毒次级代谢产物,危害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为了探究O-甲基转移酶AFLA_105170基因在黄曲霉生长发育及AFB_(1)合成方面的功能,构建了AFLA_105170基因缺失菌株,通过表性分析评估该基因缺失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影响;利用色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AFB_(1)含量,分析该基因缺失对AFB_(1)合成途径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胁迫试验及染色试验检测细胞壁、膜的完整性。结果表明:AFLA_105170基因缺失影响黄曲霉生长、产孢及菌核产生,严重抑制AFB_(1)的生物合成;在PDB和PDA培养基中,AFB_(1)含量分别下降69.81%和64.56%,与AFB_(1)合成相关基因aflJ、aflW、aflS、aflM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该基因缺失破坏细胞壁、膜的完整性,降低黄曲霉在谷物中的侵染能力。综上所述,AFLA_105170基因在黄曲霉中具有重要功能,该基因缺失通过破坏细胞壁、膜完整性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并通过下调AFB_(1)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AFB_(1)的合成。
- 许倩茹张艺格魏闪吕扬勇雷阳胡元森
- 关键词:黄曲霉黄曲霉毒素细胞壁细胞膜
- 转录因子AFLA_041330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 2025年
- Zn_(2)Cys_(6)型转录因子在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Zn_(2)Cys_(6)型转录因子AFLA_041330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策略构建AFLA_041330基因缺失及回补菌株,分析其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合成中的功能,结合转录组测序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其调控AFB1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AFLA_041330基因缺失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产孢及AFB1产生。转录组分析表明,转录因子AFLA_041330缺失后,分生孢子发育、葡聚糖酶、ABC转运蛋白、氧化磷酸化等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此外,通过胁迫试验、荧光增白剂(CFW)荧光染色、碘化丙啶(PI)染色及荧光染料(DCFH-DA)染色试验,证实AFLA_041330缺失导致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诱导活性氧(ROS)积累。本研究证实了AFLA_041330正调控黄曲霉生长及AFB1生物合成,并揭示AFLA_041330缺失后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诱导ROS积累,进一步抑制黄曲霉生长并降低AFB1合成。本研究结果为黄曲霉以及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 裴姗赵智伟魏闪吕扬勇雷阳赵风光胡元森
- 关键词:黄曲霉黄曲霉毒素
- 基于过氧化氢酶快速检测农产品中微生物带菌量的研究
- 本试验组装了一套过氧化氢酶检测系统,目的在于快速测定农产物的带菌状况,并判断微生物的危害性.在试验中先将粮食等农产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真菌,Aspergillus glaucus,Aspergillus candidus,A...
- 蔡静平张帅兵翟焕趁胡元森吕扬勇
-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农产品
- 黄曲霉野生型及LaeA缺陷型菌株胞外差异蛋白鉴定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黄曲霉野生型产毒株及LaeA缺陷型无毒株在以小麦、玉米为培养基质中生长时的胞外差异蛋白,为进一步明确LaeA因子在黄曲霉产毒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小麦及玉米籽粒粉碎后灭菌并加水配制成培养黄曲霉菌的基质,在产毒株(黄曲霉CA14野生型)及无毒株(LaeA缺陷型)培养0、48和72 h时取样,采用SDS-PAGE分别分析黄曲霉毒素B1(AFB1)及胞外差异蛋白,并采用液质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LC-MS-MS(Q-TOF)]对获得的胞外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黄曲霉野生型及LaeA缺陷型菌株均能将小麦和玉米基质中的小分子蛋白迅速转化,随着培养时间延长,LaeA缺陷型菌株的胞外蛋白较野生型菌株略少,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株及无毒株胞外差异蛋白条带共有7个,主要为淀粉酶A、碱性蛋白酶、木聚糖酶F3和亮氨酸氨基肽酶A等生理酶类。【结论】黄曲霉产毒株与无毒株的胞外差异蛋白为生理酶类蛋白,该类酶蛋白主要与营养摄入有关,且影响黄曲霉菌丝的生长。
- 雷阳吕扬勇张帅兵陈菲吕昂胡元森
- 关键词:黄曲霉胞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