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志

作品数:34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肿瘤
  • 11篇胃癌
  • 10篇直肠
  • 10篇肠癌
  • 8篇直肠肿瘤
  • 8篇结直肠
  • 8篇肠肿瘤
  • 7篇结直肠肿瘤
  • 6篇化疗
  • 5篇蛋白
  • 5篇直肠癌
  • 4篇术后
  • 4篇黏蛋白
  • 4篇外科
  • 4篇免疫
  • 4篇结肠
  • 4篇结直肠癌
  • 4篇钙黏蛋白
  • 4篇E-钙黏蛋白
  • 3篇动脉灌注

机构

  • 30篇大连大学附属...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丹东市中心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桓台县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市即墨区...

作者

  • 33篇刘文志
  • 13篇冯宁
  • 12篇张旭
  • 12篇林峰
  • 11篇崔佑刚
  • 9篇薛帆
  • 7篇柳仲林
  • 6篇高海德
  • 4篇王舒宝
  • 3篇郑瑞新
  • 2篇伍晓汀
  • 2篇王亚东
  • 2篇高岩
  • 2篇陈希
  • 1篇刘革
  • 1篇马跃峰
  • 1篇朱瑞萍
  • 1篇高文仓
  • 1篇史力军
  • 1篇张德巍

传媒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9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中开腹后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5-Fu)1.0g,并于术终关腹前于肿瘤易复发部位植入5-Fu缓释剂600mg;对照组术终关腹前常规用43℃蒸馏水冲洗腹腔。手术前后进行全血分析,检测肝肾功能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生存率。检测试验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术后腹腔内引流液、外周血5-Fu药物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全血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后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5-Fu药物浓度分别为(41.86±8.21)、(31.17±6.21)mg/L,外周血5-Fu药物浓度以术后3d达到峰值,并维持有效浓度10d。结论结直肠癌术中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5-FU缓释剂进行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安全有效,明显提高3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高岩刘文志郑瑞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液灌注
坐骨直肠窝巨大交界恶性纤维瘤1例报告
2011年
病人女性,30岁。因肛周肿痛半年,于2010-09—20入院。入院查体:肛截石位7点距肛缘2~8cm有一半球状隆起,皮肤略红肿,包块似有波动感,肛周未见痔、瘘口及肛裂。直肠指检示:肛管、直肠右后侧饱满感伴轻触痛,直肠、肛管内未扪及明确肿块及瘘口,指套无染血。
刘文志柳仲林冯宁王舒宝
关键词:免疫组化肛周脓肿
深部热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索深部热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在化疗不良反应、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全部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其中29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联合深部热疗的为联合组,23例术后仅接受辅助化疗的为化疗组。两组辅助化疗方案均为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骨髓抑制程度。通过比较联合组与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炎症相关指标[补体、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的变化情况,研究深部热疗对患者免疫炎症方面的影响。主要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双侧)比较两组血液指标的骨髓抑制程度;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分别采用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的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结果在骨髓抑制方面,联合组与化疗组白细胞中重度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52%、中性粒细胞中重度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61%、血小板中重度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48%、血红蛋白中重度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9%。联合组治疗前后PCT的差值明显大于化疗组(P=0.010)。联合组及化疗组的SII、NLR、PLR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NLR的差值明显大于化疗组(P=0.031)。结论深部热疗能减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血小板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的化疗不良反应。深部热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改善作用。
赵磊王宏波刘文志林峰于剑孙铭骏于宝胜钟云霄崔佑刚张旭衣宇鹏王娜吴道成李晨阳胡畔冯宁
关键词:热疗法化学疗法
检测化疗药联合TRAIL后对胃肠道肿瘤细胞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化疗药联合TRAIL后对胃肠道肿瘤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单纯用化疗药抑制肠癌细胞为对照组,化疗药联合TRAIL抑制肠癌细胞为实验组,两组均用MTT法测定存活率和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的肠癌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而凋亡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药联合TRAIL能有效降低抑制胃肠道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降低存活率,提高凋亡率。
张光孜刘文志高海德柳仲林李兴中
关键词:化疗药TRAIL
双语教师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双语教师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在胃肠外科实习带教中对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实习留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查房教学组和双语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s,TSP)教学组,分别实施传统查房式教学及TSP模拟病例辅助教学。通过实习结束前进行的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及教学满意度调查评价两组学生在出科时的医患沟通水平及实习效果。结果TSP教学组学生技能考试及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同时,留学生实习过程中更易于接受TSP教学,满意度更高。结论应用TSP教学进行胃肠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能够提高留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消化。
冯宁林峰薛帆崔佑刚张旭衣宇鹏孔祥余刘文志
关键词:教师标准化病人胃肠外科临床教学模拟教学
淋巴管生成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作用
2015年
结直肠癌淋巴转移严重影响其预后及生存,淋巴管生成在淋巴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 COX-2、MMP-7等因子可以促进 VEGF-C 的表达,而 VEGF-C 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相应信号通路可以促进淋巴管生成。目前,随着以上淋巴管生成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中被发现,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过程愈发清楚,但此类因子的确切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张月蒙孙姗姗刘文志高文仓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内皮生长因子淋巴管生成
克罗恩病合并游离穿孔的外科治疗十例
2017年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特点为炎症累及肠璧各层,可导致肠道狭窄和瘘道形成.游离穿孔是克罗恩病一种少见却严重的并发症.据大样本研究统计竞罗总病游离穿孔的发病率为1.5% ~6.5%[1-2],一般需急诊手术治疗,但术盾并发症多,使治疗变得棘手.目前认为克罗恩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营养状态、术前用药、手术方式以及疾病活动程度等[3].本研究对克罗恩病合并小肠或大肠游离穿孔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克罗恩病合并游离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
薛帆林峰冯宁张旭崔佑刚衣宇鹏孔样余罗成华刘文志
关键词:肠道手术穿孔疾病
hMLH1和hMSH2表达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遴选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观察错配修复基因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HNPCC遴选中的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了简单、快速及经济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HNPCC组(A组)、普通遗传性结直肠癌组(B组)、散发性结直肠癌组(C组)及结直肠息肉组(D组)4组各20例(共80例)标本进行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行为作相关分析。结果:A组hMLH1和hMSH2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35%(7/20),B组为70%(14/20),C组为95%(19/20),D组为100%(20/20)。即随着D组至A组患HNPCC可能性的增加,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20例HNPCC患者中,右半结肠的发生率为76.9%(10/13),左半结肠的发生率为42.9%(3/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中分化癌发生率为33.3%(2/6),而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的发生率为78.6%(11/1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1和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与HNPCC的可能性以及结肠癌的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之间显著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依据。
刘文志王亚东柳仲林王舒宝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槐耳颗粒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槐耳颗粒联合XELOX方案化疗)和对照组(XELOX方案化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化疗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3周期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耳颗粒可增强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崔佑刚孔祥余张旭林峰衣宇鹏薛帆刘文志
关键词:胃癌槐耳颗粒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理念在全胃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患者60例,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组(治疗组)及单纯加速康复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指标包括2组术后恢复与并发症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较早(P<0.05),住院时间较短(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和第10天的CRP、IgA、IgG、Ig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第5天的CR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IgA、IgG、Ig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理念的应用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术后早期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单纯加速康复组。
张旭林峰薛帆牟琳孙冬莉刘文志
关键词:康复理念中西医结合全胃切除围手术期胃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