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峰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在胆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 2022年
- 本次研究采用对比手术研究的方式探讨腹腔镜切除胆囊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入胆囊结石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切除胆囊,分析疗效。结果:较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切口长度也更短,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要少,同时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各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胆结石手术的临床治疗方式中手术最为常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安全性高,综合治疗有效率高,因此治疗胆结石效果理想。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属于传统手术,手术对患者侵入性伤害更大。两种手术对比,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的时间短且手术的出血量较少,临床康复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应用性十分显著,手术结果理想,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 刘世峰
-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胆结石并发症腹腔镜切除胆囊
- 腹腔镜胆囊癌切除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癌切除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癌切除术(观察组)的36例早期胆囊癌患者和行根治性胆囊癌切除术(对照组)的32例早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1、3、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1.1%、5年内复发率为80.6%,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75.0%、5年内复发率为53.1%,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5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20/36)、41.7%(15/36)、30.6%(11/36),对照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30/32)、78.1%(25/32)、59.4%(19/32),对照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胆囊癌,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既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
- 刘世峰
- 关键词:早期胆囊癌生存期
- 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穿刺72h后APACHE评分、白细胞计数、血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与穿刺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穿刺后谷丙转氨酶与穿刺前无明显变化(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无一例患者感染恶化死亡。结论:经皮经肝胆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操作安全简捷,临床效果良好,在引流过程中对于胆道减压效果较好,患者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刘世峰
-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引流术临床疗效
- 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网篮取石术、机械碎石术、气囊取石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等治疗。结果本组116例患者中,107例常规ERCP造影成功,成功率92.2%,行乳头预切开后及乳头开窗术后,113例ERCP造影成功,成功率为97.4%,取石成功110例,成功率94.8%。其中24例行机械碎石取石术,23例取石成功,碎石取石成功率95.8%,8例行单纯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取石术,7例成功,取石成功率87.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徐海荣刘世峰刘刚刘益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ERCP胆总管结石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预后临床观察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肝胆外科收治489例接受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合并门静脉高压(13.91%),设为观察组,余下421例无合并门静脉高压(86.09%)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临床基线资料、不同时间段的存活率进行评价,并利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评价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20.59%与对照组13.54%(P<0.05)。两组病死亡率比较:术后30d内(P>0.05);术后90d内(P<0.05);(2)两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组织学、切缘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胆红素水平、癌灶数量、Child-Pugh B级例数、白蛋白水平两组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差异的因素运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评价后发现,仅有癌灶数量及肿瘤直径是影响肝硬化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3)对照组术后第(1、2、5和6)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1%、79.2%、56.21%、41%,而观察组为84.9%、69.3%、48.2%、22.3%,两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并非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的绝对禁忌证,小范围病灶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可选择相应肝切除术。
- 刘世峰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静脉高压肝切除术生存率
- ERCP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03年
- 徐海荣刘世峰李孝生
- 关键词:胰腺癌ERCP
- 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在治疗方案上均选取动脉栓塞化疗,且试验组患者同时加用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2年后患者肿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肝功能,而且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刘世峰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动脉栓塞
- 一种肝胆管结石取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肝胆管结石取样装置,包括主体、管膛和取样器,管膛贯通设置在主体的内部,管膛的内部贯通设置有取样器,取样器左侧固定连接有夹持臂,取样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推杆。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
- 程愿林强刘世峰
- 文献传递
- 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效果分析
- 2022年
- 本次研究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疾病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收入的76例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予以手术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胆结石切除以及胆总管切开术)和研究组(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术)两组,对比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理想,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且患者临床综合治疗满意率和有效率高,建议推广。
- 刘世峰
- 关键词:胆结石胆总管结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联合使用腹腔镜与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参加研究的对象均是胆结石患者,总计80例,到院实施诊断和治疗时间为2019年11月-201年9月。盲选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前组患者以联合方式使用腹腔镜、胆道镜,后组患者以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在治疗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早于对照组;在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比少于对照组,二者指标有差异,即P均<0.05。结论:在胆结石治疗中联合实施腹腔镜和胆道镜,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建议临床运用。
- 刘世峰
-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道镜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