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天平

作品数:117 被引量:67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9篇文化科学
  • 23篇艺术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文化
  • 15篇电视
  • 14篇新闻
  • 12篇视听
  • 10篇媒体
  • 8篇媒介
  • 7篇社会
  • 7篇视听传播
  • 6篇中国电视
  • 6篇情感
  • 6篇节目
  • 6篇观看
  • 5篇电视剧
  • 5篇短剧
  • 5篇影视
  • 5篇受众
  • 5篇流媒体
  • 4篇影像
  • 4篇用户
  • 4篇用户体验

机构

  • 105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中国传媒大学
  • 7篇爱知大学
  • 4篇北京外国语大...
  • 3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央人民广播...
  • 1篇北京市广播电...

作者

  • 108篇何天平
  • 12篇周勇
  • 3篇常江
  • 1篇高贵武
  • 1篇刘俊
  • 1篇李政
  • 1篇王晓培
  • 1篇刘柏煊

传媒

  • 15篇青年记者
  • 11篇新闻与写作
  • 9篇中国电视
  • 7篇新闻春秋
  • 6篇中国出版
  • 5篇广电时评
  • 5篇对外传播
  • 3篇新闻界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辽宁教育行政...
  • 3篇现代传播(中...
  • 3篇教育传媒研究
  • 2篇当代电视
  • 2篇国际新闻界
  • 2篇当代传播
  • 2篇中国广播电视...
  • 2篇中国编辑
  • 2篇中学生天地(...
  • 2篇东南传播
  • 1篇中国传媒科技

年份

  • 16篇2025
  • 11篇2024
  • 12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纪录片拍摄对“家庭空间”的准入问题探讨--以纪录片《镜子》为例
2020年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蔽性。当纪录片创作以"家庭空间"作为主要叙事场景时,媒体的介入则有可能将这一私人场域带入公共空间,破坏其场景特征。作为"局外人"的纪录片创作者,拍摄家庭空间的过程暗含一组矛盾关系,即影像创作渴求更大深度的家庭空间展现与家庭成员的权利保护之间的不平衡。本文试图通过《镜子》的个案研究探讨纪录片创作与家庭空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对于"家庭空间"拍摄的准入问题。
何天平张榆泽
关键词:纪录片局外人准入《镜子》
数字时代的视听传播:基于内涵与外延的本体论阐释被引量:11
2021年
从广播电视到视听传播的演进,伴随数字时代的变革不断被注入想象力;对这种变化加以本体论视角的观照则体现相应的重要价值。本文着眼于对"视听传播"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从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的辨析探讨作为一种社会机制的视听传播何以在不同社会层面实现语境化的意义生产,由此,尝试对视听传播的发展进路提供一定启发。
何天平
关键词:视听传播社会机制语境化
《长安的荔枝》:道德思考与人文关怀
2025年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史册中不过寥寥几笔的典故,如今却被延展为穿透历史帷幕、唤起现代人共情的剧作——近日热播的古装剧《长安的荔枝》,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将唐诗里鲜荔枝千里速递的传奇还原为大唐年间寂寂无名的长安小吏李善德艰难完成“荔枝鲜贡”任务的故事,照见盛唐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状况。
何天平
关键词:荔枝唐诗道德思考人文关怀
消费与赋权: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意义生产——对《偶像练习生》的个案考察被引量:1
2019年
本研究聚焦当前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文化现象,以2018年一档较为热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为个案,借由深度访谈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受众对该节目的解码机制,并重点分析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受众消费需求进行满足、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受众的文化身份,以及如何在传—受互动中赋予受众各种话语权力的过程。研究发现,受众对于这类流行节目文本的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他者所在,而会根据自身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认知对节目做出不同的个性解读。不同的解码方式则充分反应出"消费即是赋权"的社会话语,这对于今天的流行文化传播和视听内容生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何天平崔家乐
关键词:消费文化
在传统和现代中游走:我国家庭伦理剧对“儿子”形象的建构被引量:1
2017年
代性别与权力的景观重建,反映着社会正经历的转型的重要缩影。透过大众媒介(如电视)对其的再现,进一步作用在社会文化的变迁之上。本研究以中国家庭伦理剧为样本,对其如何形塑"儿子"形象及其男性气质进行考察,试图阐释社会文化与大众媒介对当代男性气质的意义生产是如何得以可能的。
何天平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男性气质
文旅融合背景下微短剧业态的效益转化与产业赋能被引量:5
2024年
文旅融合背景下,作为数字文化新业态的微短剧蕴藏着拉动地方文旅消费的巨大潜力,微短剧业态和文旅产业的有机结合更是展现出兼具审美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独特发展路径。“微短剧+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意义空间共创再现城市形象、以农文旅产业联动开发乡村在地资源、以创新表达“活化”历史文化遗产三种主要策略。尽管“微短剧+文旅”模式已取得丰硕成果,相关实践也展现出丰富的想象空间,但进一步推动“微短剧+文旅”模式的提质升级以实现微短剧和文旅的深度双向赋能,还要从创作、运营、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构筑“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
何天平李杭
视听国际传播的基础生态、全球经验与本土化路径
2025年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视听国际传播呈现出平台提速、文本向短、受众进化、技术赋能、产业重构的生态基础及发展趋势。在全球视听传播版图迎来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从生产、流通、接受和影响四个基本环节考察视听国际传播的全球经验,推动构建“全球”与“地方”的开放对话场域、以人机协同价值理性引领精准化国际传播、以主动受众为中心创新视听叙事话语体系、以全球视听协作网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探索新形势下我国视听国际传播的本土化路径。
何天平李杭
关键词:流媒体生态要素本土化
微短剧“出海”的产业化潜力及发展路径构想被引量:23
2024年
在全球短视频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崛起中的微短剧日益成为影视产业“出海”的新增长极,有望形成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影视文化“走出去”的新动能。总体来看,目前的微短剧“出海”实践已在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商业探索和受众基础培养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产业化潜力,但同时面临由供给端、需求端及相关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构性困境。本文认为,从新技术赋能、本土化内容创新、跨类型融合、专业化人才培养维度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微短剧“出海”加快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可能路径。
何天平李杭
关键词:结构性困境
微短剧治理:矛盾调和、生态调适与“新常规”重建被引量:2
2025年
作为当前网络视听业发展的全新增长极,不断走向纵深发展的微短剧业态已经表现出超越内容形态进而构成一种社会话语的巨大影响力。热度之下,有关微短剧的社会控制问题日益显现。文章认为,当前微短剧业态生长路径的不确定性与既有网络视听规制系统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逐步加剧,导致微短剧发展在内容调控与潜能释放两种目标实现上的分野日益凸显。基于内容的行业治理和基于影响的社会治理两种关键制度逻辑之间的矛盾,构成当前微短剧治理的核心困境,理应呼唤建构一种全新的治理框架,从治理逻辑、治理路径、治理目标等层面重构中国语境下微短剧治理的基本观念系统,以推动实现微短剧治理的生态调适。在此基础上,文章立足微短剧业态接合社会文化结构的可能空间,尝试提出重建“新常规”的微短剧治理期待。
何天平
关键词:社会治理
论“孙悟空”影视形象的变迁轨迹及其现代性改造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影视改编已有90多年的历史,这一名著母体为传统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点,且不断在大众媒介的再现中找到新的艺术表达。本文基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影视形象,阐释该形象在作品变迁史中所经历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三个阶段,进而探讨在现代性改造语境中传统影视剧的社会文化变迁。
何天平许雨婷
关键词:影视作品《西游记》孙悟空形象社会文化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