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琦忠 作品数:42 被引量:204 H指数:7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建筑科学 更多>>
RELN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精神分裂症(SCZ)是一种严重、复杂的精神疾病,对公众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及神经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RELN基因位于人类的7q22.1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细胞外基质的丝氨酸蛋白RELN,该蛋白在大脑皮质及海马体中合成,参与神经元迁移和大脑新皮质发育。RELN及其信号通路异常可限制树突增殖、影响神经发生和突触传递,从而导致认知缺陷和大脑形态异常。既往基于多群体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RELN基因是SCZ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对RELN的功能特点、基因多态性及其在SCZ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阐明RELN基因在SCZ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为SCZ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景琳霞 毛俊雄 张婷婷 马琦 彭朕磊 袁慧博 伊琦忠关键词:神经发育 精神分裂症 基因多态性 信号通路 血浆Reelin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究血浆Reelin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间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和健康对照者5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Reelin蛋白、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a-1,sV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浓度,并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症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关系并建立ROC模型。结果 病例组血浆Reelin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VCAM-1、IL-6和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病例组中发现,血浆Reelin蛋白、IL-6、IL-1β水平与PANSS量表、BPRS量表及其症状因子得分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进一步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Reelin蛋白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保护性因素(P<0.05),sVCAM-1、IL-6和IL-1β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建立的ROC曲线模型表明sVCAM-1和IL-1β对于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浆Reelin蛋白,sVCAM-1、IL-6和IL-1β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相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景琳霞 彭朕磊 马琦 袁慧博 毛俊雄 蒋世洁 吐尔洪江·阿不拉 张盼鑫 伊琦忠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VCAM-1 炎症因子 中国维吾尔族人群HCN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HCN1(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钾通道1)是一种特殊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HCN1在新皮质、海马、小脑皮质和脑干中表达丰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欧洲人群中HCN1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然而,维吾尔族人群是汉族和西欧的混合后代;尚不清楚在维吾尔族人群中HCN1基因是否也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因此,该文章研究了中国维吾尔族人群中HCN1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我们对来自中国维吾尔族人群985例精神分裂症病例和1218例健康对照中5个SNPs进行了基因分型.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两种估算的SNPs(rs1501357,rs9292918)是否为维吾尔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基因.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的研究表明HCN1基因中的常见变异可能在中国维吾尔族人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不起主要作用. 李秀丽 马川川 陈剑华 潘敦 贺林 贺林 伊琦忠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维吾尔族 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 探讨青年首发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MDD)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3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诊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得分,于次日采集肘静脉血并检测患者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泌乳素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经过1年随访,根据患者是否继发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组(PMD组,n=46)和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组(MDD组,n=186),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并探讨与青年首发PM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PMD组未婚人数占比高于MDD组(P<0.05);PMD组HAMD-17量表得分高于MDD组(P<0.05);PMD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MD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25(OH)D水平低于MD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AMD-17评分(r=0.345)、TC(r=0.148)、LDL-C(r=0.162)及TSH水平(r=0.134)与精神病性症状呈正相关(P<0.05),已婚(r=-0.208)、HDL-C(r=-0.258)及25(OH)D水平(r=-0.276)与精神病性症状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HAMD-17量表得分、高TC、低HDL-C及低25(OH)D水平为MD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由婚姻状况、HAMD-17得分、血清TC、HDL-C及25(OH)D水平组成的联合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MD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AUC=0.887)。结论 血清脂代谢及25(OH)D水平可能是预测青年MDD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的生物标志物。 毛俊雄 马琦 彭朕磊 贾麒钰 徐秋爽 罗晓 张丽丽 伊琦忠关键词:重度抑郁症 精神病性症状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5-羟基维生素D 血压变异性和血浆Hcy水平与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血压变异性和血浆Hcy水平与老年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B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将其分为认知功能障碍(MCI组,36例)和认知功能正常(非MCI组,2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压变异性(BPV)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BD患者的认知损害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BPV联合Hcy水平对老年BD患者认知损害的价值。结果60例老年BD患者中,24例认知功能正常,36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0.00%(36/60);与非MCI组相比,MCI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精神药物治疗史、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发病频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Hcy水平均较高;Logistic结果显示,dSCV、nSCV、nDCV以及Hcy水平较高为老年BD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dSCV、nSCV、nDCV以及Hcy水平AUC(95%CI)分别为0.877(0.773~0.951)、0.882(0.804~0.967)、0.749(0.620~0.852)、0.644(0.509~0.763),联合评估AUC(95%CI)为0.955(0.868~0.992),对老年BD患者认知损害的评估价值高于单项指标应用(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指标dSCV、nSCV、nDCV和血浆Hcy水平与老年BD患者认知损害密切相关,四项联合检测对老年BD患者认知损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高帅帅 靳路 安景荣·安治国 徐斌 伊琦忠关键词:血压变异性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及自杀倾向与rs7305115位点单核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人群抑郁症及自杀倾向和色氨酸羟化酶-2中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利用HAMD17对123例有自杀倾向和145例无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张丽丽 韩书贤 钟衔江 安治国 罗晓 伊琦忠关键词:抑郁症 自杀 单核苷酸多态性 抑郁症及自杀倾向与rs7305115位点单核酸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人群抑郁症及自杀倾向和色氨酸羟化酶-2中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利用HAMD17对123例有自杀倾向和145例无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张丽丽 韩书贤 钟衔江 安治国 罗晓 伊琦忠关键词:抑郁症 自杀 单核苷酸多态性 抑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因素及心理机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抑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12~25岁、符合ICD⁃10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标准的青少年,按《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NSSI标准分为NSSI组(n=115)和非NSSI组(n=85)。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并利用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自我接纳问卷及NSSI行为问卷进行评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中介模型探讨其心理动机。结果与非NSSI组相比,NSSI组患者病程更长,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更高,自我接纳更低(P<0.05)。非NSSI组和NSSI组间总病程、独生子女状态、抑郁评分、焦虑评分、自我接纳评分、白细胞(WBC)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长(P=0.029,OR=1.737,95%CI 1.058~2.851)、抑郁评分高(P<0.001,OR=1.397,95%CI 1.151~1.696)和焦虑评分高(P<0.001,OR=1.327,95%CI 1.116~1.578)、CRP水平高(P=0.004,OR=1.296,95%CI 1.084~1.549),以及自我接纳低(P<0.001,OR=0.790,95%CI 0.697~0.895)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中介模型显示,自我接纳(Bootstrap SE=0.039,P<0.001)和焦虑(Bootstrap SE=0.025,P<0.001)对抑郁与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中介效应。结论长病程、高抑郁程度、高焦虑水平、高CRP浓度和低自我接纳程度是青少年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其中,自我接纳和焦虑水平在调节抑郁青少年的NSSI行为中起中介作用。 蒋世洁 贾麒钰 郭俊 彭朕磊 周琦轩 毛俊雄 伊琦忠 安治国关键词:抑郁 炎症因子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研究进展 2019年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简称分裂症)至今病因不清,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病因学因素之一。由于脑结构发育异常,导致脑的不同区域功能异常,有研究认为,某些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导致幻觉和妄想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就目前阳性精神病症状与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靳路 徐斌 安志国 罗晓 孙乐乐 闫萍 高帅帅 考尔沙尔·艾力木 伊琦忠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 脑结构 新疆维吾尔族抑郁症基因样本库的初步建立及应用 目的:初步建立新疆维吾尔族抑郁症DNA样品库及临床数据库,进行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并进行TPH-2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自杀倾向的关联性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及其他... 张丽丽 韩书贤 安治国 钟衔江 罗晓 伊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