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绵阳市涪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川省绵阳市15~49岁育龄期妇女抗-HBs流行现状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15~49岁育龄期妇女的抗-HBs流行现状,为四川社区育龄期妇女乙肝防治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绵阳市105 606名育龄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绵阳市15~49岁育龄期妇女抗-HBs阳性60 697人,抗-HBs阳性率为57.5%;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20~24岁组妇女抗-HBs阳性率最高,为62.3%(7 847/12 589),25~29岁组抗-HBs阳性率最低,为54.5%(3 722/6 824);医务人员抗-HBs阳性率最高,为72.5%(980/1 351),农民抗-HBs阳性率最低,为53.9%(20 432/37 935);不同年龄组、职业、婚姻状况、民族、居住地区及有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的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阳市15~49岁育龄期妇女抗-HBs阳性率较低,对HBV感染抵抗力不足,应及时制定与实施育龄期妇女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
- 李文龙刘小锦刘婷婷周晓婷彭友悦袁萍王娟任涛王丽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育龄期妇女免疫策略
- 2015—2020年绵阳市涪城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2015—2020年绵阳市涪城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腮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2020年绵阳市涪城区流腮发病时间、城乡(地区)、人群(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特征。结果2015—2020年绵阳市涪城区共报告流腮病例1207例,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6.22/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4,P<0.01)。城区报告897例(74.32%),发病率为37.18/10万,乡镇报告310例(25.68%),发病率为33.70/10万,城区发病率与乡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P>0.05)。发病时间以9月—次年1月为主,4—6月次之,分别报告600例(49.71%)、347例(28.75%),形成两个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3~6岁组为主,>6~15岁组次之,两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为678.43/10万、120.02/10万,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4.07,P<0.01)。男性发病700例(58.00%),发病率为41.64/10万;女性发病507例(42.00%),发病率为30.70/10万,男女发病比1.3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7,P<0.01)。职业以托幼儿童发病为主,中小学生次之,分别报告770例(63.80%)、268例(22.20%)。结论应重点加强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腮腺炎疫苗接种,加强流腮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和流行。
- 鲁新华向仁强李洁任涛张先德刘金玉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腮腺肿大流行病学特征腮腺炎疫苗
- 四川省绵阳市1~12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的分布现况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1~12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分布现况,为制定和完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绵阳市乙肝计划免疫实施后出生的1~12岁儿童72 623名,对其进行个人信息采集和血标本采集,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对HBsAg阳性者进行复检。结果绵阳市1~12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0.24%,抗-HBs阳性率为64.50%,HBsAg与抗-HBs双阴性率为35.26%,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化率分别为0.24%、64.05%和35.71%。1~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0%~0.65%,随着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P<0.001),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0.32%)高于城市儿童(0.16%,P<0.001),有乙肝家族史儿童HBsAg阳性率(1.53%)高于无家族史儿童(0.22%,P<0.001);1~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抗-HBs阳性率为47.85%~71.43%,随着年龄增大呈降低趋势(P<0.001),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62.06%)低于城市儿童(66.81%,P<0.001);1~12岁各年龄组儿童HBsAg与抗-HBs双阴性率为28.57%~51.98%,随着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P<0.001),农村儿童HBsAg与抗-HBs双阴性率(37.62%)高于城市儿童(33.03%,P<0.001),无乙肝免疫史儿童HBsAg与抗-HBs双阴性率为35.37%。结论绵阳市乙肝计划免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同特征儿童抗-HBs阳性率存在差异,乙型肝炎病毒易感儿童仍占一定比例,应重视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积极开展儿童抗-HBs水平监测,对缺乏抗体保护的儿童实施加强免疫。
- 刘小锦李文龙彭友悦王娟任涛王丽萍袁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免疫策略
- 绵阳市农村居民HBsAg阳性、HBsAg和HBsAb双阴分布现况
- 2018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居民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双阴分布的现况,为制定农村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63 797名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分离出的血清进行HBsAg和HBsAb检测,分析其表达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调查对象HBsAg总阳性率为6.57%[95%可信区间(CI):6.45%~6.69%],双阴率为40.32%(95%CI:40.36%~40.84%)。男性HBsAg阳性率(7.74%)高于女性(5.73%),双阴率(39.93%)低于女性(40.61%);56~65岁人群HBsAg阳性率(7.36%)最高,86~96岁人群双阴率(47.61%)最高;已婚人群HBsAg阳性率(6.63%)高于未婚人群(5.54%)和离异/丧偶人群(6.11%),离异/丧偶人群的双阴率(43.04%)最高;涪城区HBsAg阳性率(9.23%)高于江油市(5.38%)和安县(5.77%),安县双阴率(55.24%)最高;有乙肝家族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21.01%)高于无乙肝家族史人群(6.41%),双阴率(30.10%)低于后者(40.60%);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3.78%)和双阴率(37.91%)均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分别为7.30%和40.9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阳市农村居民HBsAg阳性率和双阴率均较高,高龄、未接种乙肝疫苗者应重点防控。
- 俞梦璐余双彬陈曦孙圆圆张璇王娟任涛王丽萍袁萍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农村居民
- 绵阳市医务人员HBsAg与HBsAb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绵阳市医务人员HBs Ag与HBs Ab血清学检测结果,了解其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况及乙型肝炎易感状态,为制定职业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8月,抽取绵阳市2 437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况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中HBs Ag和HBs Ab进行检测。结果调查对象中,HBs Ag、HBs Ab双阴性率为27.99%(682/2 437),HBs Ab阳性率为69.39%(1 691/2 437),HBs Ag阳性率为2.67%(65/2 437)。HBs Ag、HBs Ab双阴性率:男性(32.84%)高于女性(25.55%);≥55岁者(36.14%)最高,25~34岁者(23.08%)最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33.21%)最高,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6.23%)最低;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25.40%)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31.21%);安州区(51.87%)最高,江油市(24.40%)最低。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0.89%(1 484/2 437),其中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高疫苗接种率呈下降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高疫苗接种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阳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易感性仍较高,亟待完善医务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及时监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完善疫苗漏补种措施。
- 余双彬俞梦璐陈曦孙圆圆张璇王娟任涛王丽萍袁萍
- 关键词:医务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 绵阳市涪城区女性乳腺癌相关知识及态度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涪城区妇女乳腺癌相关知识及态度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住在绵阳市涪城区3年以上的35~69岁妇女的乳腺癌相关知识及态度,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相关指标的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 84.3%的妇女的乳腺癌知识得分达到合格,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收入水平妇女乳腺癌知识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和收入程度越高者知识得分越高;绝大多数妇女愿意主动定期参加乳腺癌健康体检,91.9%的社区妇女认为有必要对乳腺癌的预防措施进行宣传。结论乳腺癌宣传教育和早期筛查对预防乳腺癌意义重大,加强对低文化程度和低收入水平者乳腺癌知识的宣传教育,多方面多渠道的进行宣传,提高妇女对乳腺癌防治的认知水平。
- 张薇任涛阳小玲
- 关键词: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