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涛
- 作品数:228 被引量:2,159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油菜谷林飞播秸秆全量还田种植模式技术要点被引量:16
- 2019年
- 水稻—油菜轮作是我国油菜种植的主要轮作方式之一。长期以来,水稻和油菜育苗移栽保障了水稻(单、双季稻)和油菜周年种植及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同时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1]。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是农事操作劳动力大量减少和轻简化种植方式普及。
- 周玮峰鲁剑巍程应德鲁明星任涛李小坤程泰夏起昕潘学艺周志华
- 关键词:轮作方式油菜种植现代农业技术农村劳动力结构秸秆全量还田
- 冻害下养分管理措施对稻田油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油菜和小麦是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华中地区低温冻害频发,制约了油菜和小麦产量的提高。研究不同养分管理措施缓解油菜和小麦冻害的效果,以期为油菜和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养分管理技术参考。【方法】于2022—2023和2023—202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沙洋实验站开展了两年的田间试验,采用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两种轮作模式,各轮作模式下分别设置不施肥(CK)和施100%化肥(NPK)、100%有机肥(M)、50%化肥+50%有机肥(1/2NPK+1/2M)、100%化肥+水稻秸秆还田(NPK+S)和100%化肥+水稻秸秆还田+有机肥(NPK+S+M)6个处理,分析两年气候条件、油菜和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生物量,评估不同养分管理措施下冻害对油菜和小麦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均显著提高两种轮作模式下油菜和小麦产量,5种养分管理措施主要通过增加油菜角果数(293.7%)、小麦单位面积穗数(88.2%),提高油菜和小麦生物量(388.3%和183.4%)及收获指数(2.1%和7.3%)来促进油菜和小麦产量提升,NPK+S+M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分别提高油菜和小麦产量479.7%和290.9%。2024年2月在油菜抽薹前和小麦拔节期的冻害胁迫导致全部处理的油菜和小麦分别平均减产64.8%和9.2%,油菜受冻害影响减产显著大于小麦,冻害显著降低油菜角果数(25.7%)和生物量(67.5%)而制约最终产量。冻害胁迫下,不同养分管理措施的油菜减产幅度存在差异,与正常年份相比,CK的油菜籽粒产量与总生物量减产幅度最大,M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小,但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仍以NPK+M+S处理最高;与CK相比,5个处理均促进油菜干物质的相对积累,并进一步提高收获指数,降低冻害造成的油菜减产。【结论】施肥通过显著增加油菜角果数和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提高生物量及收获指数,进而提高油菜和小麦产量,其中以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
- 杜思垚盛倩男赵剑方娅婷胡行珍朱俊任涛鲁剑巍
- 关键词:养分管理冻害油菜小麦产量构成因子
-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被引量:14
- 2021年
-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 李小坤任涛鲁剑巍
- 关键词:增产增效
- 利用功能叶片钾含量作为水稻钾营养诊断指标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植株组织分析是广泛应用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水稻主茎从上往下的第二功能样品采集方便,对水稻植株损伤较小;叶片以全展开叶的状态存在于整个生育期。本文探讨了利用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作为水稻钾营养诊断指标的可行性,为水稻种植提供一种操作性强且准确性高的钾营养诊断方法及指标。【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施钾量(K2O)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7个处理,测定各生育期第二功能叶的钾含量和成熟期收获的稻谷产量,对各处理的产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及肥效模型的拟合,并根据肥效模型对水稻产量进行分级;结合产量分级指标与钾含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最终计算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钾营养诊断指标值。【结果】施用钾肥显著增加稻谷产量,施钾量和稻谷产量适合用二次加平台模型拟合,满足营养诊断的要求。第二功能叶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生育进程先上升后下降,在拔节期达到最大;从分蘖初期到齐穗期,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变化范围为0.85%~2.72%。各生育期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与稻谷产量和施钾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指标来预测稻谷产量及反映钾肥施用水平。按小于最佳产量的85%、85%~90%、90%~95%、95%~100%将产量分为5个等级,和大于100%,根据钾含量与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各时期的不同产量等级对应的钾含量分级指标,当临界产量为最佳产量的95%时,各时期对应的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分别为1.34%、1.58%、1.98%、2.09%、1.33%和1.27%。【结论】第二功能叶钾含量与施钾量和水稻产量相关极显著,其关系可用二次加平方程模拟,故可作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钾营养诊断指标;以最佳产量的95%作为产量临界值标准,当第二功能叶钾含量在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有效分蘖临界期、拔节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低于1.34%,1.58%,1.98%
- 薛欣欣李岚涛鲁剑巍李小坤任涛丛日环周鹂
- 关键词:水稻功能叶钾素营养
- 一种基于油‑稻‑稻三熟制的培肥及轻简化种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油‑稻‑稻三熟制的培肥及轻简化种植方法,其步骤是:1)晚稻收获后,免耕、移栽油菜,将晚稻秸秆覆盖还田于移栽油菜的行间,并采用穴施的方法施用基肥;2)将油菜秸秆切成碎断或粉碎后还田、翻耕、施用基肥、耙匀...
- 李小坤鲁剑巍王森李鹏飞任涛丛日环张洋洋廖世鹏
- 一种基于免耕飞播及秸秆全量还田的油菜轻简高效种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免耕飞播及秸秆全量还田的油菜轻简高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水稻收获前1~3天,无人机飞播油菜种子;(2)机械收割水稻,水稻留桩30~50厘米,稻草粉碎至5~10厘米后撒覆于田面;(3)施肥:...
- 鲁剑巍任涛鲁明星程应德陈爱武李小坤廖世鹏张洋洋丛日环陆志峰周玮峰程泰
- 文献传递
- 基于高光谱的冬油菜植株氮素积累量监测模型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无损和定量研究高光谱技术在冬油菜植株氮素积累量(PNA,plant nitrogen accumulation)时空变化监测的适宜性及准确性,该文以两年田间氮肥水平试验为基础,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基于特征光谱参数的冬油菜P NA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比值光谱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冬油菜冠层光谱反射率与PNA间的相关性,其最佳的波段组合为1 259 nm与492 nm处光谱反射率比值(R1259/R492),决定系数R2为0.85。高光谱参数间,以比值植被指数(RVI-5)、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线性内插法红边位置(REIP)、三角植被指数(TVI)、742 nm处一阶微分光谱值(FD742)和红边面积(SDR)等光谱参数与PNA相关性较好(平均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69和42.70),且以FD742表现最优(R2=0.79,SE=35.66)。精度分析结果显示,以光谱参数R1259/R492和FD742为自变量的指数方程模型作为高光谱监测油菜PNA的最佳模型,各生育期Noise Equivalent(NE)均较低且表现稳定,同时模型估测精度较高,R2分别为0.98和0.98,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0.73和0.72,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4.42%和10.31%。该方法为快捷和精确评估冬油菜PNA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李岚涛马驿魏全全汪善勤任涛李小坤丛日环王振王少华鲁剑巍
- 关键词:光谱氮高光谱参数
- 一种适用于种植植物的根箱试验装置
- 本发明涉及种植植物的根箱试验装置。其包括圆柱体型蓄土容器和圆柱体型蓄根际土装置。圆柱体型蓄根际土装置位于圆柱体型蓄土容器中心并置于凸台上;圆柱体型蓄根际土装置由圆环、支撑条和尼龙网组合构成开口向上网状圆柱体,其中的圆环位...
- 李小坤鲁剑巍占丽平任涛王瑾何达力
- 文献传递
- 甘蓝型油菜单价阳离子/质子反向转运体BnCPA基因家族分析及其对施钾响应
- 2025年
- 钾是重要的产量和品质元素,鉴定油菜阳离子/质子反向转运体(CPA)基因家族成员,结合钾肥用量田间试验探究油菜叶片钾素高效利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获得甘蓝型油菜106个CPA家族基因成员,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分为3个亚家族(CHX家族、NHX家族、KEA家族),不均匀地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进化分析表明,全基因组三倍化事件和片段复制对CPA家族基因的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不同钾肥用量田间试验结合转录组分析发现,与钾充足处理相比,缺钾胁迫显著降低油菜叶片干重和钾含量,缺钾胁迫油菜的第3片短柄叶(上部叶片)干重和钾含量分别降低39.7%和64.2%,第5片短柄叶(下部叶片)干重和钾含量分别降低37.4%和73.1%。油菜叶片对缺钾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缺钾胁迫时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具有更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2个CPA家族基因的表达差异显著,包括3个NHX家族基因、8个CHX家族基因和1个KEA家族基因。钾素供应显著影响CPA家族基因的表达,并且油菜叶片不同叶位间的CPA家族基因对钾素响应不同。
- 杜思垚王鲲娇陆志峰张洋洋廖世鹏任涛鲁剑巍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 钾硅肥不同用量对水稻-油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钾硅肥不同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作物生物量、钾素吸收利用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钾量为1.5g K_2O/盆,钾硅肥与硫酸钾效果相同,水稻-油菜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水稻生物量增加41.0%~42.2%,油菜生物量增加19.7%~20.8%,两季作物钾素吸收量也显著增加,钾硅肥用量增加一倍后两季作物生物量增加幅度均最高,分别为46.9%和21.4%,当钾硅肥施用量为3.0g K_2O/盆时,两季作物钾素吸收量也最大,分别为1.36和0.54g K_2O/盆。随着钾硅肥用量的增加,水稻-油菜的钾素真实利用率呈降低的趋势,钾硅肥施用量为1.5和3.0g K_2O/盆时,钾素真实利用率分别为59.1%和53.5%,经过两季作物种植后,硫酸钾处理、钾硅肥处理和2倍钾硅肥处理其偏钾平衡值分别为1.1、0.9和0.6,表明硫酸钾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而施用钾硅肥的处理土壤钾素均处于盈余状态,其中当钾硅肥施用量为3.0g K_2O/盆时,土壤钾素盈余量最大。与对照比较,施用钾硅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且随着钾硅肥用量增加二者含量明显增加。钾硅肥可以替代硫酸钾施用,当季施用量应和硫酸钾含钾量相等或略低于硫酸钾含钾量,连续种植第二季作物时,应适当补施钾硅肥或硫酸钾。
- 贾倩廖世鹏任涛李小坤张洋洋丛日环鲁剑巍
- 关键词:钾素平衡土壤钾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