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
- 作品数:22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小双节病毒在成都地区腹泻婴幼儿中流行情况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小双节病毒在成都市腹泻婴幼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7-12月腹泻婴幼儿(≤5岁)粪便样本428份,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小双节病毒,同时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检出小双节病毒感染36份,检出率为8.41%(36/428)。其中Ⅰ型9份、Ⅱ型25份、Ⅰ和Ⅱ型共同感染2份,检出率分别为2.10%(9/428)、5.84%(25/428)和0.47%(2/428)。小双节病毒与其他腹泻病毒合并感染共31份。调查期间小双节病毒检出高峰为8、9月,主要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小双节病毒是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之一,以小双节病毒Ⅱ型为主,2岁以下婴幼儿是其高发人群,8、9月为其下半年高发季节。
- 曹冉冉马小珍廖雪春任敏
- 关键词:腹泻
- 病毒性腹泻研究概况被引量:37
- 2009年
- 腹泻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二大原因之一,也是传染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已对公众构成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病毒是造成非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腺病毒等。近30多年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发展.相继发现这类病毒并从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现将几种病毒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 任敏李莉
- 关键词:病毒
- 四川省成都市433例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监测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导致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获得成都市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谱,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5岁婴幼儿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采集粪便样本,并对样本进行10种细菌、7种病毒和3种寄生虫检测。结果共采集433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微生物337株,总检出率为77.83%。其中肠道致病细菌30株,检出率6.93%,腹泻病毒305份,检出率70.44%,寄生虫2份,检出率0.46%。肠道致病细菌中沙门菌最多(25株,6.89%)。腹泻病毒中A组轮状病毒130份,占38.58%;其次为杯状病毒最多(109份),占32.34%,结论成都市<5岁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例主要集中在0~1岁年龄组,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腹泻病毒和肠道致病菌为主,其中杯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和沙门菌为主要病原微生物。
- 杨小蓉谢晓英任敏赵晋廖雪春徐耀方李莉曹昌志马晓珍雷高鹏黄玉兰郭宗琪罗隆泽何树森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
- 成都市2006~2008年儿童医院婴幼儿腹泻腺病毒感染的调查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了解肠道腺病毒在成都市腹泻患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2006~2008年在成都市儿童医院收集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标本进行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268名腹泻患儿中检出腺病毒阳性标本12例,阳性率4.4%,其中男婴感染者有9例,占阳性比例的75%,感染均发生在3~15个月大的婴儿,全年均可感染肠腺病毒,无明显季节差异。[结论]肠腺病毒感染是导致成都市腹泻住院患儿的重要病原之一,感染者年龄偏小,且感染无明显季节差异。
- 任敏谢晓丽周更生廖雪春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腺病毒
- 2011-2020年成都某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分析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了解2011—2020年成都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谱,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成都地区2011—2020年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520份,用ELISA、逆转录巢式多重PCR、RT-PCR和PCR方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20份样本中检出病毒性腹泻阳性样本1213份,阳性率为48.13%。其中男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49.64%(779/1569),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45.64%(434/951),男女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腹泻检出率呈现随着年龄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2~17月组检出率最高为63.12%(380/602)。轮状病毒在秋冬季高发,诺如病毒在秋季高发,肠道腺病毒在5月和10—12月分别出现了两个感染高峰。存在单一病原感染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6.79%(171/2520);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位居前2位,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优势株;轮状病毒自2012年起以G9P[8]为流行株。结论2011—2020年成都地区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 马小珍曹冉冉廖雪春任敏
-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儿童诺如病毒轮状病毒
- 2006-2010四川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哨点医院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和特点,为疫苗研制和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四川监测点(成都市儿童医院)监测对象为5岁以下腹泻的门诊和住院患儿,收集2006-2010年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分型,使用ELISA进行病毒检测,RT-PCR进行病毒分型。结果 97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353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6.3%,6月龄-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是四川地区哨点医院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毒株流行型别显示一定的规律性和多样性。
- 廖雪春谢晓丽任敏商丽虹邓孝智
-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
- 基因芯片在病毒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 2005年
- 任敏
- 关键词:基因芯片病毒
- 四川省广元市胃肠炎暴发中诺如病毒的分子病原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广元市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AGE)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情况,明确病原基因型别,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集广元市2017年2月至5月4起AGE疫情病例的粪便标本18份、肛拭子标本15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NoV基因,NoV阳性标本用传统RT-PCR扩增并进一步测序分型。结果NoV实时荧光RT-PCR结果显示4起疫情均为NoV感染引起的暴发,检测阳性率为60.6%(20/31)。基因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起疫情的病原均为GⅡ.P16/GⅡ.2型NoV,且核苷酸高度同源,其中1起除GⅡ.P16/GⅡ.2型外还检出GⅡ.P7/GⅡ.14型NoV。结论四川省广元市4起AGE暴发疫情主要由GⅡ.P16/GⅡ.2型NoV引起,同时存在GⅡ.P7/GⅡ.14型NoV混合感染。
- 侯雪芹任敏熊丽朱俊曹冉冉马小珍
- 关键词:诺如病毒胃肠炎系统进化分析
- 四川省乐山市一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明确四川省乐山市一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原及基因型别,并对其基因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集暴发病例的粪便标本3份、呕吐物标本3份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6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诺如病毒基因,诺如病毒阳性标本采用传统RT-PCR扩增并进一步测序分型.结果 诺如病毒实时荧光RT-PCR结果显示6份病例标本均检出诺如病毒阳性,基因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份均为G□.2基因型.结论 该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G□.2诺如病毒引起.
- 马小珍陈霞曹冉冉钟文辉谢应国陈娜陈珍妍任敏
- 关键词:诺如病毒胃肠炎病原学特征
- 住院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检测
- 2011年
- 近年研究表明星状病毒是导致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尤其是导致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在迁延性腹泻中的检出率较高。国外对星状病毒的报道较多,
- 任敏谢晓丽周更生廖雪春
- 关键词:腹泻星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