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 作品数:22 被引量:9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睾丸扭转的诊治46例分析 2011年 目的 分析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初诊确诊为睾丸扭转者19例(41.3%),延误诊断27例(58.7%)。病程〈6 h者14例(30.4%),6~12 h者11例(23.9%),〉12 h者21例(45.7%)。46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探查,其中30例(65.2%)行睾丸切除术,行睾丸保留固定术16例(34.8%),同时行预防性对侧睾丸固定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确诊43例(93.5%)。41例患者随访6月~12年,未发生睾丸扭转。结论 CDFI是诊断睾丸扭转的重要检查方法。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尤其重要,及时手术探查是减少睾丸丢失的关键。建议常规预防性固定对侧睾丸。 王立国 王冰峰 唐化勇 韩冬 张万生 于航关键词:睾丸扭转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手术探查 输尿管成形术治疗8例成人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 2009年 王立国 王冰峰 韩冬 崔卓 张万生 于航 安崇关键词:先天性巨输尿管症 输尿管成形术 成人 梗阻性 输尿管疾病 舌黏膜治疗医源性尿道损伤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移植尿道成形术与传统尿道成形术在治疗医源性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选取20例医源性致尿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黏膜移植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复诊及随访3个月、6个月、1年的患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记录患者最大尿流率、患者症状评估、术后并发症及尿道狭窄复发情况,分析患者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3.05±2.65)mL/s vs(7.18±2.08)mL/s,P<0.05;术后6个月:(12.50±2.45)mL/s vs(6.85±2.00)mL/s,P·<0.05;术后1年:(12.00±2.35)mL/s vs(6.50±1.95)mL/s,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5.12±15.32)mL vs(51.96±21.47)mL,P<0.05,排尿困难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2.98±7.96)d vs(12.65±4.67)d,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5.0%,对照组为82.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2/10),对照组为60%(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P<0.05)。结论舌黏膜移植尿道成形术在治疗医源性尿道狭窄中表现出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郭炳志 宋月 王馨 于航关键词:医源性尿道狭窄 术后随访 梗阻性黄疸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UPTBD)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6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UPTBD治疗,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评估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积极治疗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在UPTBD治疗上获得成功;术后,3例感染性休克、1例腹腔内出血、2例引流管脱落、1例胆汁瘘。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UPTBD治疗期间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效果良好。 于航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穿刺引流术 护理效果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某医院21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大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63~81岁,平均(70.4±5.4)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2~35分,平均(28.2±4.4)分;最大尿流率(Qmax)0~10.3 mL/s,平均(6.6±3.1)mL/s;前列腺体积82~253 mL,平均(128.8±48.9)mL。结果 21例均获得手术成功,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下尿路梗阻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手术时间80.0~150.0 min,平均(101.9±17.9)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L,平均(288.1±170.2)mL。术后IPSS 6~10分,平均(7.8±1.1)分(P<0.05),Qmax 18.7~22.5 mL/s,平均(20.2±1.2)mL/s(P<0.05)。术后住院时间7~9 d,平均时间(8.2±0.7)d。无外科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以替代传统开放手术。 王立国 唐化勇 王冰峰 张万生 于航 曹彦明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大体积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一种便于使用的护理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护理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间设有一凹槽,床体位于凹槽内部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一第一滑槽,凹槽内设有一插板,插板正对于第一滑槽的一侧面上均固定安装一第一滑条,第一滑条分别滑动安装于相对应... 史红 于长龙 于航文献传递 Mn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相关的病例对照实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月1日。在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4377例,对照组71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n 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相关,Val/Ala+Ala/Ala vs Val/Val OR=1.101,95%CI:1.007~1.203,P=0.035。根据种族类型的亚组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种前列腺癌易感性显著相关,Ala vs Val OR=1.067,95%CI:1.004~1.135,P=0.038;Ala/Val+Ala/Ala vs Val/Val OR=1.118,95%CI:1.011~1.236,P=0.029;Ala/Ala vs Val/Val OR=1.142,95%CI:1.009~1.291,P=0.035。结论 Mn 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相关,可作为该肿瘤诊断、筛查标记物。 张万生 韩冬 宋晓辉 于航 包二平 王立国关键词: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前列腺癌 肿瘤易感性 META分析 天南星多糖对人肾癌细胞系GRC-1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天南星多糖(ARPS)对人肾癌细胞系GRC-1的增殖、凋亡及Wnt/β-连接素(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获对数生长期的GRC-1细胞后,给予0,20,50,100,200 mg·L^(-1)ARPS处理,0 mg·L^(-1)ARPS组为空白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浓度ARPS处理24,48,72和96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采用AnnexinFITC/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检测各浓度处理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浓度处理48 h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及下游靶分子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在20~200 mg·L^(-1),ARPS对GRC-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效果,细胞增殖抑制率随ARPS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总体上抑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200 mg·L^(-1)ARPS的早期凋亡率及20~200 mg·L^(-1)ARPS的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升高(P<0.05),20,50,100,200 mg·L^(-1)ARPS组的G_0期/G_1期高于空白组,S期,G2期/M期及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水平均低于0 mg·L^(-1)ARPS(P<0.05),20~200 mg·L^(-1)各质量浓度间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PS对人肾癌细胞系GRC-1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和G_0/G_1期阻滞并可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 唐化勇 张万生 于航 姜爽 王立国关键词:肾癌 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2017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万方和CNKI数据库,筛查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位点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获得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统计文献的发表偏倚等。结果 Meta分析显示,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对对照组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医院来源的亚组,codon72多态性在P vs.A[OR=0.680,95%CI(0.546,0.847),P=0.001]、PP vs.AA[OR=0.409,95%CI(0.260,0.645),P=0.000]、PA+PP vs.AA[OR=0.513,95%CI(0.350,0.749),P=0.001]等模型中均能显著降低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易感性。然而,在对照组来源基于普通人群的亚组中,codon72多态性位点在PAvs.AA[OR=1.664,95%CI(1.272,2.177),P=0.000]和PA+PP vs.AA[OR=1.314,95%CI(1.020,1.693),P=0.003 6]的基因型中却增加了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根据是否符合HWE平衡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在不符合HWE平衡的亚组中,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在PP vs.AA[OR=0.251,95%CI(0.135,0.467),P=0.000]和PA+PP vs.AA[OR=0.564,95%CI(0.330,0.964),P=0.036]的基因型中是降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易感性的一个保护因素。结论 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前列腺癌易感性无关。 张万生 郭彬彬 于航 腾飞 王立国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P53基因 多态性 修复基因XRCC4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XRCC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从196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国内外已经公开发表的中、英文献,筛选合格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关于XRCC4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10项,计病例组2689例,对照组29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4基因rs28360317和rs1805377多态性位点与膀胱癌显著相关(rs28360317:BmA:OR=1.339,95%CI:1.088~1.649,P=0.006;BBvs.AA:OR=1.729,95%CI:1.137-2.629,P=0.010;BBvs.BA+AA:OR=1.638,95%CI:1.144-2.346,P=0.007;rs1805377:BAvs.AA:OR=1.242,95%CI:1.041-1.482,P=0.016;BA+BBvs.AA:OR=1.216,95%CI:1.023-1.445,P=0.027。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揭示,XRCC4基因rs1805377多态性在高加索人群中与膀胱癌发病显著相关:B:OA:OR=1.295,95%CI:1.070-1.566,P=0.008;BAvs.AA:OR=1.362,95%CI:1.101-1.684,P=0.004;BA+BBvs.AA:OR=1.348,95%CI:1.096-1.659,P-0.005。然而,XRCC4基因rs6869366和rs28360071多态性位点与膀胱癌的易感性无关。结论XRCC4基因rs28360317和rs180537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潜在诊断、筛查分子标志物。 张万生 王立国 郭彬彬 于航 韩冬关键词:膀胱癌 易感性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