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朝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推进策略被引量:3
- 2011年
- 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高校作为推动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先驱,其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网络技术的持续创新、方针政策的逐步完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在新的挑战面前,也需要用一种新的思路来加以展开,其内容和发展都需要作出新的调整。
- 陈华栋于朝阳
-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
- 百年工运砥砺初心 谱写高校工会新篇——上海交通大学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2025年
-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工运事业薪火相传。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七个“不愧是”和三个“不容动摇”的重要论断,高度评价了百年来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肯定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贡献,对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寄予殷切期望。
- 于朝阳
- 关键词:工运事业
- 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辩证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近段时间以来,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急遽传播,引起众多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推崇。它们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吸引具有"碎片化"思维的青年学生,根本上就在于这些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毋庸置疑,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的迅速扩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传递科学知识方面有其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其显性或隐性的消极影响。基于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的传播现状,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完善精品课程体系建设,调控国外课程的传播态势,密切关注媒体舆论的导向控制。
- 段洪涛于朝阳
- 关键词:精品课程媒体舆论
-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被引量:18
- 2008年
- 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既要有利于全面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也要有效运用新兴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要切实提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使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成为大学生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的有效途径。
- 潘敏于朝阳陈中润
-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国内外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与借鉴思考被引量:13
- 2010年
- 随着对网络双面性认识的深入,不同国家和组织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模式。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主体,国内高校更注重从制度规范上加强管理,而国外政府和组织则更多强调用户自律和第三方责任,两者各有利弊。从建设管理的有效性和网络发展趋势来看,能否加快网络立法进度、发挥公共组织优势参与网络管理、培育网络用户的道德自律、提升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技术含量,事关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
- 陈华栋于朝阳胡薇薇
- 关键词:网络文化
-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管理的体制机制探索与实践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高校校园网络的应用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发展重心从软硬件投入、网站管理转变到了文化建设、用户服务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较之以前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要求下,服务高端人才培养战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该如何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作出针对性的改变和调整,是高等教育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研究探索的重点。
- 于朝阳陈华栋
-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
- 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强德育的探究和实践被引量:45
- 2016年
-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强调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是高校体育课程应该进行的改革方向,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克服传统体育教学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内容设计较为抽象的困难,提出高校体育教学的四个层面的德育目标,并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初步实践。
- 于朝阳李思敏
-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目标教学实践
-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被引量:96
- 2006年
- 潘敏陈中润于朝阳
-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学习高校
- 高校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现状及构成要素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高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体育,具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组织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可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载体之一。探究高校体育与德育一体化现状及体育课程的德育教育构成要素,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数据、比较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以上海市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为研究对象,对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展开分析与调查研究。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状况进行对比,探讨体育课程与德育教育一体化教学现状,及体育课程中的不同项目,不同层面的德育要素。
- 李玲于朝阳
-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德育教育
- TPSR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 2025年
- 为探讨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PSR)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系统开展了TPSR理论内涵解析与课程体系构建,并通过三大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进行模式验证。在集体性项目教育中深度融入TPSR理念,实现德育元素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协作能力及社会担当精神。实践表明,该教育模式不仅有效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更显著强化其道德品质修养与健全人格塑造,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兼具理论加注与实践意义的本土化实施方案,实现了体育育人与德育目标的协同发展。
- 于朝阳
- 关键词:高校体育德育教育课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