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测能力,为早期预测具有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28例未接受过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中40例在确诊恶性肿瘤2个月内被诊断为VTE的患者作为VTE组,88例未出现VTE者作为非VTE组。比较和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患者血栓事件的类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PIC)、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恶性肿瘤并发VTE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临床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与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相关性。构建由TAT≥0.70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成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的显著性、拟合优异度、校准曲线和C值评估模型对恶性肿瘤并发VTE事件的预测概率。采用模型的C值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COMPASS-CAT风险评分(CRS)和Khorana风险评分(KRS)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VTE组患者血浆TAT(P<0.001)、PIC(P<0.001)、D-dimer(P<0.05)和FDP(P<0.01)水平均高于非VTE组;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低分化和淋巴转移的患者比较,有心血管危险因素(P<0.001)、低分化(P<0.001)和淋巴转移(P<0.05)的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VTE。VTE事件中,大部分(65%)VTE类型为单独深静脉血栓栓塞(DVT)。ROC曲线分析,TAT和PI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D-dimer和FDP。TAT≥0.70μg·L^(-1)(P<0.05)、低分化(P<0.01)和心血管危险因素(P<0.01)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由TAT≥0.70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成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新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高的拟合优度(P=0.8
- 李红红于娜史鸣昊孙莹李峣沈忠军刘晓一赵丽艳
- 关键词: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生物标志物风险评估模型
- 4例A抗原表达减弱样本的血清学特点及基因序列分析
- 2025年
- 目的对4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为患者的血型做出准确判断。方法血清学方法检测疑似A亚型的样本,对样本基因序列进行Sanger双向测序,软件分析对比,应用血清学联合基因检测分析基因型和表型。结果4例样本中2例基因序列分别与ABO*AEL.08/ABO*O.01.01和ABO*AEL.03/ABO*B.02相符,表型为Ael型;1例基因序列符合ABO*AW.37/ABO*B.01,表型为A_(weak)B型;1例在外显子6上发生287G>T杂合突变,在ISBT数据库中未检索到此突变,怀疑是发生在ABO*A1.02链上新的突变位点。结论血清学联合分子生物学检测可对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做出进一步判断,从而保障临床患者输血安全、有效。本文所总结的A抗原表达减弱样本的血清学特点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可为A亚型的鉴定提供数据支持。
- 田稳徐宁吴天鸽史鸣昊李峣裴笑仙于娜
- 关键词:A亚型
- 用甲型H_1N_1抗体血浆协助治疗甲型H_1N_1流感11例
- 2010年
- 梁新于娜田稳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