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功山
-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变化
- 2016年
-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血糖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HbAlc被认为是评价患者既往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1]。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升高是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2]。本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万功山刘立文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血糖代谢血糖控制情况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性
- 吸烟对脑血栓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吸烟脑血栓患者及吸烟健康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吸烟对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5例吸烟脑血栓患者和43例不吸烟脑血栓患者及42例吸烟健康者和45例不吸烟健康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结果吸烟脑血栓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脑血栓患者和不吸烟健康者(P<0.01);吸烟健康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健康者(P<0.01)。重度吸烟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吸烟者、轻度吸烟者及不吸烟健康者(P<0.05或0.01)。吸烟指数与血浆组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长期吸烟致血浆组织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在脑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吴戈徐爱华万功山
- 关键词:吸烟脑血栓形成酶联免疫吸附法
- 2015—2020年沈阳市单中心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药物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合理性评价。方法以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采集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神经外科1 446例手术患者病历信息,以《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调查表》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时机。结果 1 44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Ⅰ类切口852例,Ⅱ类切口594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合计使用5 152例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合理性为83.20%(1 203/1 446),手术前使用的合理性为92.19%(1 333/1 446),手术中追加使用的合理性为92.95%(1 344/1 446),手术后使用的合理性为90.25%(1 305/1 446);合计382例次(7.41%,382/5 152)患者用药时间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需要持续关注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把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 尹昱宫建李景姝万功山冯春青郑刚
- 关键词:头孢菌素合理用药
-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灶大小又分为小面积亚组(n=30),中面积业组(n=24)和大面积亚组(n=36),再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n=33)、中度亚组(n=19)和重度亚组(n=38);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同型Hcy、hs-CPR及D-D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D-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亚组患者血清Hcy、hs-CRP、D-D的含量>中面积亚组>小面积亚组(P<0.05);重度亚组患者血清中的Hcy、hs-CRP、D-D的含量>中度亚组>轻度亚组(P<0.05)。结论 Hcy、hs-CRP和D-D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万功山宋艳荣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
- 一种脑血栓患者康复治疗的自动化辅助装置
- 一种脑血栓患者康复治疗的自动化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旋转座,支撑柱,升降装置,座椅,定时自动升降装置,弹性管状支撑,扭矩检测装置,支撑轴,手柄,限位锁块,滑道,条状托板,显示装置,立杆,控制装置,支撑装置,固定平台,踏板杆...
- 刘玲玲 白海宋艳荣万功山 宋纪英
- 文献传递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RP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RP的变化。方法将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尤瑞克林能明显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脑组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万功山
-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
- 吸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吸烟健康人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探讨吸烟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1例脑梗死吸烟者和31例脑梗死不吸烟者、3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者和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吸烟者以及26例健康吸烟者和28例健康不吸烟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测定脑血流速度和吸烟后10min脑血流速度。结果脑梗死吸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组和健康吸烟人群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分别高于脑梗死不吸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吸烟组和健康不吸烟人群(P<0.05),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升高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428,P<0.01);吸烟10min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吸烟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吸烟使健康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升高。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 柳忠兰万功山徐爱华
- 关键词:神经病学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
- 灯盏花素对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ICAM-1 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可干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使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升高,并且升高程度与吸烟量呈正相关。ICAM-1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在缺血性卒中时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
- 万功山
- 关键词:吸烟因素蛋白激酶C抑制剂用药效果
- 文献传递
- 七叶皂苷钠对脑缺血大鼠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脑缺血大鼠MMP-9mRNA及其蛋白表迭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鼠动脉检塞模型,免疫组化和原住杂交测定不同时间点鼠缺血脑组织MMP-9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鼠脑中MMP-9厦mRNA表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小剂量治疗后脑MMP-9及mRNA表达略有下降,大剂量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脑动脉栓塞后MMP-9表达增加,呈一定时相性;七叶皂苷钠治疗后可能通过减少MMP-9的表迭,抑制脑水肿的形成,具有对抗脑损伤的作用。
- 吴戈万功山张玲
- 关键词:七叶皂苷钠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梗死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患者血压、血糖、术前是否溶栓、发病到溶栓及动脉取栓时间。术前进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情况评估,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及麻醉方式。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患者术后CT/MRI结果分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组和有症状性颅内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等级及术后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入院NIHSS评分和发病到取栓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ASPECTS评分高、侧支循环良好、血管成功再通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而发病到取栓时间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症状性出血组患者年龄、术前溶栓比例以及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非症状性出血组(P<0.05)。术前溶栓和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症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SPECTS和NIHSS评分、术前溶栓、抗血小板药物、侧支循环和血管再通情况及发病到取栓时间均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
- 王英滨张浩王欢万功山高飞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