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甲状腺
  • 7篇腺癌
  • 6篇甲状腺癌
  • 5篇细胞
  • 3篇肿瘤
  • 2篇桥本氏
  • 2篇桥本氏病
  • 2篇肿块
  • 2篇肿瘤干细胞
  • 2篇肿瘤干细胞标...
  • 2篇细胞标志物
  • 2篇细针
  • 2篇细针穿刺
  • 2篇淋巴
  • 2篇亢进
  • 2篇亢进症
  • 2篇甲状旁腺
  • 2篇甲状腺肿
  • 2篇功能亢进
  • 2篇功能亢进症

机构

  • 14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4篇黄鹏
  • 10篇常实
  • 6篇张志鹏
  • 5篇廖辉军
  • 3篇孔繁晶
  • 3篇董超
  • 3篇刘序
  • 3篇江小林
  • 3篇毛林锋
  • 2篇任利成
  • 2篇张丕红
  • 2篇周捷
  • 2篇周娜
  • 2篇梁鹏飞
  • 1篇李宁
  • 1篇刘赞
  • 1篇甘露
  • 1篇刘蔚东
  • 1篇周宇翔
  • 1篇周巧玲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2012全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KD-MBD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 调查本院维持透析并发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患者在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后,血钙、血磷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恢复情况,追踪PTX的手术疗效.方法 检测19例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的CKD-MBD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钙、血磷及血iPTH,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钙、血磷、血iPTH的变化.结果 术后0d、1d、7d、15d血钙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通过术后规律补钙,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前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血钙发生率为21%,无高钙血症发生.术后0d、1d、7d、15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磷与术前血磷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术后低血磷发生率为33.3%,无高磷血症发生.术后0d、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iPTH较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中有2例出现低iPTH(iPTH< 16pg/mL)血症,2例iPTH升高明显,均>800pg/mL.结论 CKD-MBD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后血钙、血磷、血iPTH可恢复正常范围.
丁婷许辉常实甘露黄鹏周巧玲
关键词:肾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瘤术后再发甲状旁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报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例因"慢性骨骼疼痛20余年,肾功能衰竭2年,发现颈部肿块1月余"入院的女性患者,该患者既往曾因同一部位"甲状旁腺腺瘤"接受2次颈部肿块切除术,病情控制不佳。予施行颈部肿块及甲状旁腺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颈部肿块及所有甲状旁腺均发生癌变。通过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并系统回顾甲状旁腺癌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甲状旁腺癌的现状及诊断治疗方案。
刘序常实江小林袁正泰毛林锋黄鹏
关键词:颈部肿块甲状旁腺瘤甲状旁腺癌骨骼疼痛低血钙症
三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应用于鉴别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研究
目的:探索3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乙醛脱氢酶1)、CD133及TI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55例甲状腺癌(其中包括2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TC)...
HUANG Peng黄鹏CHANG Shi常实DONG Chao董超LIAO Hujun廖辉军Zhang Zhipeng张志鹏KONG Fanjing孔繁晶FENG Xueping冯雪萍
关键词:甲状腺癌肿瘤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病理学
3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简称甲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365例甲亢中30例合并甲癌(甲亢并甲癌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一时段随机抽取的30例无甲亢的甲癌(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甲亢中甲癌发生率为8.22%(30/365);甲亢并甲癌组与对照组的病程中位数分别为875.00d和120.00d(z=-2.501,P〈0.05);甲亢并甲癌组、对照组术前甲癌诊断率分别为40.0%(12/30)和66.7%(20/30)(X^2=4.286,P〈0.05);甲亢并甲癌组、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0%(6/30)和46.7%(14/30)(X^2=4.800,P〈0.05)。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5年(1个月~9年半),甲亢并甲癌组1例(3.3%)术后5年甲亢复发,对照组1例(3.3%)术后1年甲癌复发再次手术切除,1例(3.3%)术后半年死于甲癌肺转移呼吸衰竭。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具有甲亢中甲癌发生率高、病程长、术前误诊率高、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良好等特点。
廖辉军常实董超张志鹏黄鹏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
自制爬片装置用于细胞爬片及细胞染色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自制爬片装置改进细胞爬片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自制装置和传统方法制备细胞爬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比较两种细胞爬片制备方法的差异;利用自制装置制备同时给予3种不同干预处理的细胞爬片,验证其应用于制备多干预条件细胞爬片;制备同时含有3种不同细胞的集成爬片,验证其用于制作细胞集成爬片的应用。结果自制装置可简化细胞爬片流程,细胞直接贴于载玻片上生长,未出现污染和增殖受限,制作多干预或多种细胞集成爬片效果明确,无相互干扰现象。结论自制装置能更简便地制备以满足普通染色及特殊染色实验要求的细胞爬片,是一种更好的制备细胞爬片的方法。
苏获毛林锋Benson Kaluba段智曦刘擎黄鹏
关键词:细胞培养染色
三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应用于鉴别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研究
  目的:探索3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乙醛脱氢酶1)、CD133及TI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55例甲状腺癌(其中包括2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T...
黄鹏常实董超廖辉军张志鹏孔繁晶冯雪萍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甲状腺癌CD133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超声引导经皮细针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甲状腺肿块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甲状腺肿块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寻找治疗甲状腺肿块更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技术具有并发症少、美观及手术创伤少等优势,近年来应用于甲状腺肿块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逐渐成为治疗甲状腺肿块的一种新方法。该文就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在治疗甲状腺肿块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对临床治疗甲状腺肿块提供新的思路。
黄鹏常实
关键词:细针穿刺无水乙醇注射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超重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及性别异质性分析
2025年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内分泌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其常见且重要的临床特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复发风险。近年来,随着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快速增加,体质量指数(BMI)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重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21年8月—2022年6月间收治的1445例经典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组,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BMI与淋巴结转移的非线性关系,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的独立影响。进一步对BMI≥24 kg/m^(2)的超重患者进行性别分层分析,筛选男性与女性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全部患者中,716例(49.6%)出现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等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BMI与转移风险呈非线性正相关,尤其在男性中更明显。此外,PTC患者的BMI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性别分层分析发现,在男性超重PTC患者中,年龄(OR=0.954)、肿瘤直径(OR=1.085)、多灶性(OR=2.776)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女性超重PTC患者中,年龄(OR=0.943)和肿瘤直径(OR=1.074)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超重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不同性别的超重患者转移的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年轻、病灶大、多灶性的男性超重患者,以及年轻、病灶大的女性超重患者转移风险较高。建议对上述高危人群在术前加强评估,优化淋巴结清扫策略,以实现精准治疗和风险控制。
陈璐孙妍詹志君谭海龙李宁尹俊达唐能常实黄鹏
关键词:淋巴转移超重
烧伤脓毒症小鼠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三种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及免疫调控机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观察烧伤脓毒症小鼠伤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膜联蛋白A1(ANXA1)、GATA-3、T-bet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的免疫调控机制. 方法 将780只清洁级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60只、烧伤组240只、脓毒症组240只及烧伤脓毒症组240只.假伤组小鼠背部于37 ℃温水中浸浴10s模拟致伤;烧伤组小鼠背部于100 ℃沸水中浸浴10 s造成20% TBSA深Ⅱ度烧伤;脓毒症组小鼠腹腔注射LPS(6 mg/kg);烧伤脓毒症组小鼠同烧伤组处理后,立即同脓毒症组腹腔注射等剂量LPS.(1)伤后即刻,假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6只小鼠,每只小鼠收集1管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液.其余3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于伤后12、24、48及72 h各选取6只小鼠,每只小鼠收集1管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液.每管细胞悬液等分为2份,一份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人抗小鼠CD4单克隆抗体、藻红蛋白(PE)标记的人抗小鼠γ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以标记Th1;另一份加入FITC标记的人抗小鼠CD4单克隆抗体、PE标记的人抗小鼠IL-4单克隆抗体,以标记Th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百分比,并计算Th 1/Th2比值.(2)伤后即刻,假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取18只小鼠,每只小鼠收集1管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液.其余3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于伤后12、24、48及72 h各选取18只小鼠,每只小鼠收集1管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中ANXA1、GATA-3、T-bet mRNA的表达量.(3)伤后即刻,假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取36只小鼠,每只小鼠收集1管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液,分成6次进行实验.一次取6管细胞悬液分别加入6种抗体组合:标记Th1和Th2的抗体分别与PE-花青素7标记的人抗小鼠ANXA1单克隆抗体、PE-花青素7标记的人抗小鼠GATA-3单克隆抗体、PE-花青素7标记的人抗小鼠T-bet单克隆抗体联用,以分别标记Th1、Th2的3种标志物.其余3组按照随
周宇翔黄鹏张丕红任利成曾纪章周捷梁鹏飞黄晓元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淋巴细胞膜联蛋白A1
桥本氏病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桥本氏病(HD)合并甲状腺癌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02年1月至2011年7月间共手术治疗桥本氏病66例,经术后石蜡病检证实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者41例,回顾性分析这41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与同期随机抽选的30例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在性别、发病年龄、血清自身免疫抗体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相比,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多见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早,常伴有血清自身免疫抗体的升高,因此临床上应重视桥本氏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在此期间若高度怀疑有癌变,应及时手术治疗。
张志鹏周娜黄鹏廖辉军孔繁晶常实
关键词:桥本氏病甲状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