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
- 作品数:39 被引量:197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阴、阳性症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研究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阴、阳症状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治疗前、后评定"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the Positive...
- 胡号应黄鹏林伟成黄俊东丁国安苗国栋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
- 文献传递
- 美沙酮维持治疗中脱失后重入组患者与长期维持治疗患者情况对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美沙酮维持治疗中脱失后重入组患者与长期维持治疗患者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影响长期维持治疗的相关因素,以便在日常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脱失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为广州市荔湾区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点截至2011年1月1日时在治的229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选取在接受治疗期间脱失一次及以上的48名患者作为研究组,连续服药3 a及以上的46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参加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影响长期维持治疗的因素。结果:治疗前因素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有无职业及经济来源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29,P2=0.03,P3=0.006,P4=0.014,P5<0.001);治疗阶段因素中,两组患者在参与服药率、参与尿检率及尿检阳性率上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1,P2<0.001,P3=0.021)。结论:男性、独自居住、低文化程度、有职业及固定经济来源可能是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的风险因素;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后,服药剂量过小、服药、参与尿检率低及尿检阳性率较高亦提示服药人员有较大的脱失可能性。
- 黄鹏李欣林宁王达平黄巧芳韦玉娇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
-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调查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类物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广州市荔湾区药物维持治疗点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在治的服药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其中自愿参与尿检的126例患者尿液中甲基苯丙胺(MA)及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并对参与尿检人员的一般情况、服药相关情况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26例参与尿检服药人员中,检测尿MDNA阳性者11例(阳性率8.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诊患者较本地患者更易发生合并滥用MA行为(β=4.177,P<0.001),有业者较无业/待业者更易发生滥用行为(β=1.907,P=0.008),接受MMT治疗时间越长,合并滥用MA风险越小(β=-0.048,P=0.033)。结论本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存在合并使用甲基苯丙胺类物质的行为,对其职业、治疗时间、是否转诊等情况进行关注可能有利于减少合并滥用物质的行为。
- 黄鹏李欣黄巧芳王达平黄锦雄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甲基苯丙胺药物滥用
- 佛教相关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试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对佛教相关问卷(Buddhism Relative Questionnaire,BRQ)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选取大佛寺的居士自评调查问卷,包括佛教相关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结果共回收145份完成问卷。其中,男46例,女99例,年龄41.48±15.03岁。佛教相关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2,分半信度为0.922,23名佛教徒1周后重测信度为0.926。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5个,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67.86%,因子负荷矩阵的结果也令人满意;佛教相关问卷的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得分正相关,且与接触佛教年限正相关。结论佛教相关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对佛教人群的研究。
- 胡号应黄杏梅黄鹏曾俏梅梅芳李洁黄悦勤
- 关键词:心理测量学佛教徒信度
-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阴、阳性症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阴、阳症状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治疗前、后评定"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并抽取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和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并对PANSS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除各量表评分显著降低外(治疗前的P分、N分、G分、PANSS总分为22.512±4.728、21.000±7.533、37.902±6.640、81.415±13.025;治疗后的P分、N分、G分、PANSS总分为8.439±2.608、12.610±5.468、21.561±4.405、42.610±9.884;P<0.001),PCO2、HCO3-、BE、BB、K+、标准pH值是升高的(治疗前的PCO2、HCO3-、BE、BB、K+、pHst为40.622±5.678、24.910±2.841、0.283±2.078、48.263±2.080、3.659±0.269、7.409±0.031;治疗后的PCO2、HCO3-、BE、BB、K+、pHst为43.995±3.702、26.456±1.982、1.100±1.996、49.244±1.637、3.968±0.301、7.425±0.023;P<0.01),pH值是降低的(治疗前pH为7.407±0.028,治疗后pH为7.397±0.018;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P分的影响因素为标准离子钙(β=0.414;P<0.01),治疗前G分的影响因素为氧分压和标准离子钙(β1=0.384,β2=0.376,P均<0.05),治疗前PANSS总分的影响因素为氧气总浓度和标准离子钙(β1=6.624,β2=0.369,P均<0.05);治疗后N分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的标准离子钙和治疗后K+浓度(β1=-0.433,β2=-0.437,P均<0.01);P分减分值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的标准离子钙(β=0.388,P<0.05),N分减分值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后的离子钙和有效氧饱和度(β1=0.412,β2=-0.331,P均<0.05),G分减分值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的标准离子钙和治疗后Na+浓度(β1=0.337,β2=0.357,P均<0.05),PANSS总分减分值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的标准离子钙(β=0.37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治疗后代谢效应偏碱,呼吸效应偏酸,总体pH值降低;标
- 胡号应黄鹏林伟成黄俊东丁国安苗国栋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血气分析阴性症状阳性症状PH值
- 胶体金法与液相色谱-质谱法MDMA检测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胶体金法对药物滥用患者尿液中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及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并与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其检测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脑科医院物质依赖科收治的药物滥用患者,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尿液中MDMA及相关成分,计算分析胶体金法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与总符合率。结果:在以液相色谱-质谱法为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对比中,胶体金法检测试剂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98.88%,Youden指数0.9888,样本检测总符合率98.97%,Kappa=0.936,P=0.00。结论:与液相色谱-质谱法相比较,胶体金法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快速、省时的特点,其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 黄鹏王达平邓河晃赵素华黎梅兰黄名锦
-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法胶体金法MDMA
- 氯胺酮滥用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 王达平丁毅袁源香徐健雄胡文生黄鹏庞振泰
-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阴、阳性症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研究
- 胡号应黄鹏林伟成黄俊东丁国安苗国栋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收益和风险,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各3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进行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3.33%,P>0.05;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的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头痛、口干、血压降低、失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阿立哌唑组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闭经溢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起效速度、安全性、依从性明显优于利培酮,尤其能明显降低现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闭经溢乳的副反应,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 程道猛刘靖雯黄鹏徐世超王春江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疗效安全性
-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与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与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出现NMS患者32例与非NMS患者6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NMS的诊断使用NMS工作用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CPK实测值为(881±562)IU/L(58~5647IU/L),Ln值为(6.7±0.4)IU/L(4.1~8.6U/L);对照组分别为(320±525)IU/L,(5.9±0.4)I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CPK异常值(≥300IU/L)发生率为81.2%,对照组为31.2%,比值比(OR)为2.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PK异常者发生NMS的可能性约为正常者3倍。结论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时,测量CPK有助于预测NMS发生。
- 黄雄蒋泽宇王阳顺付燕郑洪波邝如意徐莉萍叶碧瑜蓝晓嫦黄鹏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肌酸磷酸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