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登革热
  • 3篇伊蚊
  • 3篇乙型
  • 3篇疫情
  • 3篇流行性
  • 3篇灭蚊
  • 3篇艾滋病
  • 3篇白纹伊蚊
  • 2篇乙型脑炎
  • 2篇染病
  • 2篇蚊幼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性乙型脑...
  • 2篇梅毒
  • 2篇灭蚊幼
  • 2篇脑炎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发病

机构

  • 10篇福建省福州市...
  • 8篇福州市疾病预...
  • 6篇福建省疾病预...
  • 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青海省疾病预...
  • 1篇江油市疾病预...

作者

  • 19篇黄春文
  • 5篇陈敏红
  • 4篇陈杨伟
  • 4篇李玉伟
  • 3篇王依妹
  • 3篇官陈平
  • 3篇王镜泉
  • 2篇林立旺
  • 2篇陈杨
  • 2篇张宏
  • 2篇林华
  • 2篇唐丽琼
  • 1篇贾海梅
  • 1篇黄耕诚
  • 1篇吴生根
  • 1篇陈艳
  • 1篇蔡少健
  • 1篇黄晓霞
  • 1篇冉凤秋
  • 1篇张宏

传媒

  • 6篇职业与健康
  • 4篇海峡预防医学...
  • 4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州市网络直报前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时效性被引量:3
2007年
官陈平唐丽琼黄春文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报告
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对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控制性病、艾滋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病发病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并有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率超过淋病;艾滋病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福州市区和长乐、福清以及加,39岁年龄组、工人、无业、农民和个体淋病、梅毒和HIV/AIDS发病率较高。结论加强婚前及产前淋病、梅毒和艾滋病的筛查,彻底清除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加强群众性道德和健康性行为的教育,对遏制该市淋病、梅毒和艾滋病流行十分重要。
王镜泉陈杨伟陈杨林风华黄春文
关键词: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
2005~2009年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福州市乙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福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5例,呈散发状态,年均发病率为0.10/10万;累计报告死亡3例,病死率为8.57%。35例病人中,2005-2009年分别发病16、7、2、3、7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散居儿童17例,学生12例;10岁以下儿童29例;7~9月发病的27例;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7例。年均发病率,城区为0.05/10万,郊区8个县为0.13/10万。[结论]福州市乙脑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农村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搞好儿童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黄春文官陈平陈杨伟贾海梅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福州市白纹伊蚊2016年常用杀虫剂抗药性调查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调查福州市白纹伊蚊2016年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选择与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晋安区和闽侯县的野外白纹伊蚊幼虫,于实验室繁殖1~2代。用WHO推荐的成蚊接触筒法和幼虫浸渍法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福州市白纹伊蚊成蚊均对3%高效氯氰菊酯、0.44%马拉硫磷和0.06%残杀威敏感;对0.1%溴氰菊酯和3%氯菊酯为可能抗性;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晋安区分别为9.25、8.11、246.37、1.02和3.14,对氯菊酯达高抗水平;闽侯县分别为7.63、8.78、20.24、0.79和2.41。结论福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不容乐观;登革热流行期间除合理使用杀虫剂外,应采取治理环境和清除孳生地、辅以物理和生物等措施,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
陈斌李玉伟林立旺黄春文
关键词:灭蚊抗药性白纹伊蚊杀虫剂
福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27例重症病例情况,为正确预防、控制、治疗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福州市27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手足口重症病例,男性多,80%病例分布在农村,家庭居住条件差;临床以高热、多发皮疹及多系统损害常见;EV71阳性占40.74%。结论农村及农民依然是传染病控制的薄弱环节和重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是手足口病疫情变化的重要因素。
陈敏红王依妹黄春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福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现况分析与对策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人群现状,行为特征,为今后开展VCT项目,促进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间通过电话或到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寻求VCT者进行匿名咨询,由求询者自行决定是否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结果共咨询811人次,求询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20~40岁的占79.04%。并显示高学历、稳定职业的人群特征。65.10%求询者因高危性行为求询。求询者艾滋病(AIDS)知识40.80%来源于网络。86.56%的人接受HIV抗体检测,检出16例阳性者,阳性率达2.28%。结论VCT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必须加强对娱乐场所服务员和农民工的宣传力度,扩大VCT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VCT。
林华陈扬黄春文唐丽琼
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测保密健康教育
福州市1987~2007年艾滋病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掌握福州市艾滋病流行状况和特征,明确防治重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987~2007年艾滋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市1987~2007年累积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2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94例,死亡167例。828例HIV感染者中,2003~2007年占75.36%;男女比为2.01∶1,25~44岁占68.60%,低文化程度者占71.43%,市区和沿海地区占90.51%(515例);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分别占61.58%、18.59%。HIV感染者的配偶/固定性伴71例。[结论]福州市艾滋病流行快速增长,25~44岁为高发年龄,市区和沿海为高发地区。
刘梅艳郑高林华黄春文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
江油市地震灾后蝇密度监测结果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江油市地震灾后控制蝇类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用"大功达"粘蝇纸粘捕蝇类,计算密度指数。[结果]共监测11天,布放粘捕纸196张,收回190张,合计粘捕蝇数6 065只,其中家蝇6 063只,占99.97%。在采取杀虫剂控制后,密度指数由48只/张降至22只/张。[结论]江油市震灾后及时开展杀虫工作,采取环境的综合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措施,有效地制止了蝇密度指数的上升,防止病媒昆虫的危害。
刘元景黄鼎生林立旺陈祖毅黄春文薛莉黄耕诚
关键词:蝇密度密度监测地震灾害
福州市2004~2008年登革热疫情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近5年福州市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福州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等进行综合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监测点正常人群的登革热IgG抗体水平和发热病人的IgG和IgM进行检测。结果:04年福州市出现登革热暴发,发热病人血清抗体IgG和IgM的阳性率均为28.49%(94/330),在05-08年正常人群血清IgG和监测点发热病人的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均为0%。年均布雷图指数均超过10,分别为20.07、15.69、26.96、12.22、20.85。05-08年均有病例报告,且经流行病学调查系境外感染。结论:布雷图指数相对较高,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可能导致登革热流行,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黄春文陈敏红陈艳黄晓霞
关键词:登革热布雷图指数
1950~2006年福州市白喉发病趋势分析
2007年
[目的]掌握白喉的流行趋势,为制订白喉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950~2006年白喉发病与儿童免疫水平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福州市合计报告白喉27358例,年均发病率为11.40/10万;死亡1749例,病死率为6.39%。1950~1965年平均发病率为38.45/10万,病死率为8.15%;1966~1979年平均为18.17/10万,病死率为3.99%;1980年以后年发病率均低于5/10万,1985年以后下降到1/10万以下,1998年以后无病例报告。1980~1997年年均发病率,5个城区平均为0.29/10万,8个县(市)为0.83/10万(P〈0.01)。1978~1997年的1288例病人中.散居儿童占68.17%.小学生占15.76%;0~6岁占58.54%,7~14岁占28.26%,15~55岁占13.20%。1950~1989年的27344例病人中,10月至翌年2月发病的占73.51%;1990~1997年的14例病人中,8月至翌年1月发病的占85.71%。1998年抽查2~12岁儿童1450人,锡克氏试验阴性率为83.72%,其中369名7~12岁儿童为93.22%;206名3个月至2岁婴幼儿全程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锡克氏试验阴转率为92.63%。[结论]福州市白喉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1998年以后已无病例报告。
王镜泉黄春文陈杨伟冉凤秋张宏
关键词:白喉发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