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元
- 作品数:40 被引量:164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铬天青S-苏丹红Ⅰ-聚乙二醇4000体系的共振散射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07年
- 黄明元李延志林晓钿
- 关键词:共振散射光谱聚乙二醇4000铬天青固相萃取净化
- 虾青素抑制MCD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通过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Choline-Deficient,MCD)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研究虾青素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虾青素组,每组10只。模型组饲喂MCD饲料,对照组在MCD饲料基础上每kg饲料添加3 g L-蛋氨酸和2 g胆碱;虾青素组在MCD饲料基础上用虾青素口服液灌胃(20 mg/kg.bw),每周2次。4周后,称量各组小鼠体重、肝重并计算肝脏指数;测定小鼠血清TG、TC、ALT、AST及肝脏TG、TC水平。肝组织苏木素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Ⅰ型胶原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肝脏TG、TC水平及α-SMA和Ⅰ型胶原的m 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上述指标虾青素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虾青素组小鼠血清TG、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肝组织可见大量脂肪变性,而虾青素组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虾青素可以改善肝功能,且可能通过调控α-SMA和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减缓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进程。
- 邹堂斌黄明元冼叶明修良昌
- 关键词:虾青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
-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无症状HBV携带者中检测前S1抗原的必要性探讨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无症状HBV携带者中检测前S1抗原(Pre—S1Ag)的必要性。方法:Pre—S1Ag、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2006.06.05—2007.06.05公共场所体检人数10034人,单阳(单一HBsAg阳性)人数532人(5.30%),双阳(HBsAg、HBeAg阳性)人数231人(2.30%),单阳与双阳阳性检出率比较,χ^2=123.44,P〈0.0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单阳阳性率显著高于双阳阳性率。HBV—DNA阴阳性体检者血清标本中,HBV—DNA与Pre—S1Ag比较:χ^2=1.13,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组中,Pre—S1Ag、HBV—DNA的检查率分别为:97.0%、93.9%,三者之间有较高符合率;HBV—DNA与Pre—S1Ag比较:χ^2=2.44,P〉0.05。HBeAg阴性组中,HBV—DNA与Pre—S1Ag比较:χ^2=0.46,P〉0.0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Pre—S1Ag阳性率进行比较:χ^2=343.73,P〈0.0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反映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和DNA与HBeAg密切相关,且更敏感,对“乙肝五项”检测有重要的补充和加强作用。前S1抗原具有独立的检测价值。
- 李兰芳肖春燕魏华江黄明元潘翊
- 关键词:HBEAG
- LBL与TBL双轨教学模式在培养卫生检验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 2015年
- 卫生检验专业在我国已经有长足发展,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四年制卫生检验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和研究,探讨了传统授课学习(LBL)与团队基础学习(TBL)联合教学方法在卫生检验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教学效果,对我校卫生检验专业实验课的2012级卫生检验专业本科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比较各组理论考试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LBL+TBL"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 黄明元陈铭祥甘露
-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LBLTBL
- 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于饮水除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制备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用于饮水除氟。用硝酸镧溶液将 0 0 1× 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优化的条件下转变为镧型树脂 ;利用氟与树脂上的镧作用除去水中氟。用硝酸镧溶液再生 ,树脂可反复用于水中除氟。镧型树脂的转型、除氟及再生优化条件 :d树脂 =0 3 15~ 0 60 0mm ,V树脂∶V再生液 =1∶6,t转型 =48h ,T =2 98 16K(2 5℃ )。动态、静态除氟容量分别为 5 60、4 0 8mg g ,通过再生 ,镧型树脂可使用 8个以上除氟周期。镧型树脂是饮水除氟的一种新型材料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除氟容量大、效率高。
- 黄明元吕昌银
- 关键词:饮水处理除氟剂硝酸镧
- 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除氟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制备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用于水中静态除氟。方法 用硝酸镧溶液浸泡氢型树脂 ,制备镧型树脂 ;利用氟与镧型树脂上的镧作用生成氟化物 ,静态法除去水中氟 ;除氟后的树脂用硝酸镧溶液浸泡再生 ,可反复用于水中除氟。结果 除氟容量 4.0 8mg g ,除氟有效率 97.80 %。通过再生 ,镧型树脂可使用 8个以上除氟周期。结论 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是水中静态除氟的理想材料 ,特别适合于分散式静态除氟。
- 吕昌银黄明元
- 共振光散射法检测辣椒及其制品中苏丹红I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苏丹红I的新方法。[方法]人血清白蛋白(HSA)与苏丹红I结合,用共振瑞利散射光法进行苏丹红I的检测。[结果]在360nm处共振光散射增强强度与苏丹红I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以K2HPO4-NaH2PO4为缓冲体系维持苏丹红I测定溶液的pH=5.80,当温度为305.16K(28℃)和静置时间为30min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10μg/ml,线性范围为0.10~2.80μ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5,方法精密度(RSD)和准确度(P),分别为2.98%~5.19%和92.50%~108.00%。[结论]方法可靠、简便,快速,可直接测定水样中的苏丹红I。
- 黄明元彭晓君李延志
-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
- 1996~2000年井研县农药中毒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对四川省井研县农药中毒状况进行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占农药中毒的 80 .0 5 % ,无论是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中毒 。
- 黄明元吕昌银黄明俊
- 关键词:农药中毒
- 水中氟的镧型树脂除去方法及HSA光散射检测法实验研究
- 制备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水中除氟.用硝酸镧溶液将007×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转变为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水中除氟及条件优化实验.镧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转型、除氟及再生的优化条件是:d<,树脂>=0.315~0.60...
- 黄明元
- 关键词:除氟剂
- 文献传递
- 人14-3-3σ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构建人14-3-3σ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探讨该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方法运用UCSC软件对人14-3-3σ基因5′端2000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克隆14-3-3σ基因5′端5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重组,获得5个不同长度的14-3-3σ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转染HeLa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实验进行转录活性分析。将转录因子AP-2α的过表达质粒pCMV-Myc/AP-2α分别与以上不同长度的14-3-3σ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HeLa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实验检测AP-2α对14-3-3σ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序列分析发现人14-3-3σ启动子基因5′端1349bp的区域内存在多个潜在的AP-2α结合位点,成功构建了5个不同长度的14-3-3σ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5个启动子片段均有转录活性,AP-2α可增强14-3-3σ启动子转录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14-3-3σ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AP-2α对14-3-3σ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 甘露黄明元郭进强万为人罗炳德
- 关键词:启动子基因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