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龙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腺肽α1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黄克龙
- 关键词:胸腺肽A1重型肝炎生化指标
- 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4年
- 黄克龙
- 关键词:胸腺肽Α1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阶段的IFN-γ斑点水平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处于不同免疫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经过HBsAg刺激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产生的IFN-γ斑点水平,从细胞免疫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52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分为免疫清除组19例、免疫耐受组16例、不典型状态组17例,并选取17名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人员于2014年2月-2015年7月在医院就诊,用HBsAg刺激原刺激PBM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吸附法(ELISPOT)检测各组乙型肝炎感染者IFN-γ的斑点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考察各组患者血清ALT水平与IFN-γ斑点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FN-γ斑点数正常对照组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和不典型状态组,显著低于免疫清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组与不典型状态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P>0.05),但显著低于免疫清除组(P<0.05);免疫清除组患者IFN-γ斑点数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清除状态患者体内,IFN-γ斑点数和血清ALT浓度有显著正相关性;免疫耐受状态及不典型状态患者的IFN-γ斑点数与血清中ALT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吸附技术,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患者所处的免疫状态,指导我们寻找治疗最佳时机。
- 黄克龙王向明丁文黄小英宣云岗
-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
- 38例细菌性痢疾菌型及耐药分析
- 2003年
- 陈湘义楼明云朱红青金小珍黄克龙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菌型耐药分析微生物敏感性试验转归
- 重组干扰素α1b(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
- 2004年
- 目的 :重组干扰素α1b(赛若金 )和重组干扰素αⅡb(干扰能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组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赛若金 3 0 0万单位 /天 ,15天后改为 3 0 0万单位 /隔天× 5个月治疗 ;对照组用干扰能治疗 ,其剂量、用法、疗程均同于赛若金组 ,其间定期检测肝功能、血清乙肝病毒标志、HBV -DNA、血常规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程结束时比较 ,HBeAg转阴率各为 43 %和 41%,HBV -DNA转阴率各为 5 1%和 48%,两组无显著差异。另外于疗程结束时 ,对赛若金治疗后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 ,其治疗前和治疗后HA各为 162 7± 68 5与 97 5± 43 3 ,Ⅳ -C各为 79 8± 3 6 7与 5 6 5±2 4 2 ,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赛若金和干扰能相比具有疗效相仿、副反应低的优点。
- 黄克龙
- 关键词:重组干扰素Α1B赛若金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