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华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针灸
  • 5篇接经
  • 4篇针法
  • 3篇推拿
  • 2篇穴贴
  • 2篇穴位
  • 2篇穴位埋线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因素
  • 2篇针灸推拿
  • 2篇中风
  • 2篇乳房胀痛
  • 2篇神经麻痹
  • 2篇贴压
  • 2篇贴压治疗
  • 2篇疗效
  • 2篇临床数据
  • 2篇埋线
  • 2篇面神经
  • 2篇面神经麻痹

机构

  • 13篇山东中医药高...
  • 7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烟台市莱阳中...
  • 1篇威海市中医院

作者

  • 15篇高华伟
  • 7篇李志宏
  • 4篇吕美珍
  • 2篇王德敬
  • 2篇单秋华
  • 1篇李春巧
  • 1篇武永刚
  • 1篇卢岩
  • 1篇宋洪堰
  • 1篇申芳芳
  • 1篇王玉萍
  • 1篇黄学英
  • 1篇战文翔
  • 1篇杨佃会
  • 1篇曲生健
  • 1篇孙雪萍
  • 1篇陈新勇
  • 1篇吴爱芳

传媒

  • 2篇光明中医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外医疗
  • 1篇纳税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两种不同方法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按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每型纳入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原络大接经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各分型患者综合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病情各分型患者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均能改善中风病恢复期的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治疗方法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原络大接经针法操作更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
杨佃会宋洪堰高华伟陈新勇
关键词:针刺疗法中风
面神经麻痹临床数据回归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本病可能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开始治疗间隔时间、病因、发病季节、证型、受累神经节段、常规治疗和发病3个月末终点评分及后遗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绘制面神经麻痹病例观察表,据该表建立数据库,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连续型数值变量采用线性回归,二项分布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找到在P<0.05显著水平上的Logistic简约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寻找预后的关键因素。结果:所有模型拟合良好,线性模型排除多元共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其预报准确度都≥81.3%,回归方程如下:(1)线性回归:Y=92.468-0.149从发病到开始治疗间隔时间-1.379证型-4.291后遗症;(2)逐步回归:Logit(p85)=2.823针刺(7天内介入)-37.261;Logit(p90)=2.326春天发病+1.401营养神经药物-46.599;Logi(tp95)=3.248春天发病+0.143初诊评分-2.441风热阻络-2.627鼓索至镫骨肌支-30.052;Logi(tp后遗症)=2.883挑治+2.021镫骨肌支至膝状神经节+1.433其他病因-2.468。结论:(1)发病7天内介入针刺可使本病得到良好的恢复,针刺介入越早越好;(2)配合应用营养神经药物者预后更佳;(3)春天发病是预后良好的有利因素;(4)本病能否彻底恢复取决于初诊评分、辨证分型及受累神经节段的定位;(5)后遗症的产生与受累神经节段在镫骨肌支和病因不明密切相关。
高华伟李志宏单秋华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临床数据
不同针刺顺序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阴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顺序对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病阴证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病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按经脉流注顺序针刺十二井穴,对照组按先手后足顺序针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血流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针刺顺序对大接经针法效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徐侨高华伟于冰李志宏
关键词:疗效观察
三议大接经针灸技术被引量:1
2022年
大接经针灸技术肇自金元,选取十二井穴,或针或灸,始用于治疗中风病。现代的多个临床研究显示,该针灸技术对于包括中风病、多系统萎缩、血管性痴呆等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显示出了良好的适宜技术开发潜力。但是既往对该针法的研究中,有5个方面的问题尚需注意:(1)在例数估计上应合理选择,明确表述,保证结论的可靠性;(2)基线齐性分析要充分考虑所研究疾病的预后因素;(3)临床研究的量表,应符合所研究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病理特点,合理选择;(4)负性事件报告(安全性评价)应如实描述;(5)不同针刺顺序、不同刺激手段、差异化选穴对大接经针灸技术效能的影响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高华伟卢岩李志宏
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经行乳房胀痛42例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经行乳房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用穴位埋线并配合耳穴贴压。结果:治愈32例,显效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经行乳痛疗效较好。
李志宏高华伟吕美珍
关键词:经行乳房胀痛穴位埋线耳穴贴压
中西医结合康复个体化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被引量:4
2010年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结合中西医康复进展与临床实践,讲述了康复、针灸、推拿、中药、西药等治疗吞咽困难有效方法。
王德敬李春巧申芳芳孙雪萍高华伟黄学英
关键词:康复针灸推拿西药
再议大接经针法被引量:14
2010年
金代医家张元素之子张璧所创大接经针法疗效甚佳。但目前临床上对本法的应用仅限于治疗脑病[1~3],为了进一步研究此针法的适应症,我们进行了1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本法不仅适用于脑病(脏病),对于中医所言之腑病、外经病符合久病特征者都有良效,这提示我们对本法的适应症还需做更加规范深入的研究。
高华伟单秋华吕美珍李志宏
关键词:脑病腑病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曲衍海针灸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教育思想的研究
目的 搜集、整理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曲衍海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生平与治学,梳理其临床验方及用穴规律,总结其治疗急痛症经验,提炼其针灸学术思想,总结其教育事迹及学术传承,使曲衍海先生的治学方法、针灸临床经验、针灸学术思...
高华伟
关键词:学术思想教育思想
井穴大接经针法古今文献研究及思考
大接经针法,自金元传承以来,经临床验证发现,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中风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该针法除了可以治疗中风病以外,治疗许多诸如格林巴利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血管性痴呆等其他...
高华伟李志宏战文翔杨玉平
关键词:井穴
面神经麻痹预后因素的回归分析
目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本病可能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开始治疗间隔时间、病因、发病季节、证型、受累神经节段、常规治疗和发病3月末终点评分及后遗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
高华伟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疗效判定辨证分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