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云
- 作品数:21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电子电信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蓝光影响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及黑素细胞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讨蓝光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与黑素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例3~12岁健康儿童包皮环切术后的废弃包皮,分离表真皮后采用选择培养基分离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黑素细胞。根据预实验结果采用0、5、10、20、30、40 J/cm^(2)剂量440~450 nm蓝光分别照射上述3种细胞,继续培养0、6、24、48 h,在各时间点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8(IL-18)、IL-33、神经生长因子(NG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成纤维细胞分泌IL-33、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的浓度;NaOH裂解法检测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率;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细胞酪氨酸酶(TYR)、酪氨酸相关蛋白酶1(TRP-1)及多巴色素异构酶(DCT)的相对表达。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分析。结果各剂量蓝光照射后不同时间,角质形成细胞组间(F时间=516.20、F剂量=421.20、F交互=25.05,均P<0.003)、成纤维细胞组间(F时间=129.30、F剂量=477.80、F交互=10.91,均P<0.003)、黑素细胞组间(F时间=77.61、F剂量=138.70、F交互=3.50,均P<0.003)增殖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照射后即刻,20~40 J/cm^(2)组角质形成细胞活力、成纤维细胞活力均低于0 J/cm^(2)剂量组(均P<0.003),5 J/cm^(2)组黑素细胞活力高于0 J/cm^(2)剂量组(P<0.003);细胞活力随蓝光照射剂量及继续培养时间的增加有降低趋势。ELISA检测显示,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IL-18、IL-33、NGF、GM-CSF及成纤维细胞分泌的IL-33、KGF浓度随蓝光照射剂量及培养时间的增加有增高趋势。各剂量蓝光照射后不同时间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33.50、F剂量=249.40、F交互=81.38,均P<0.003),照射后0~24 h黑素合成率随蓝光照射剂量及时间的增加�
- 杨雅琪蒋鑫常锦绣涂颖马彦云何黎顾华
- 关键词:黑素细胞角蛋白细胞成纤维细胞蓝光黑素合成
- 人成骨细胞分化及骨保护素分泌:R-脊椎蛋白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背景: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受抑是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的始动因素,增强该通路有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破坏。R-脊椎蛋白1(RSpo1)可能是Wnt激活剂,尚无人成骨细胞相关研究。目的:验证R-脊椎蛋白1抑制DKK1促进该细胞的分化成熟。方法:给予S40转染人成骨细胞株h FOB 1.19 Wnt-3a、R-脊椎蛋白1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剂DKK1不同刺激,通过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保护素水平,观察R-脊椎蛋白1在成骨细胞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R-脊椎蛋白1对hF OB 1.19细胞增殖无影响,Wnt-3a上调碱性磷酸酶活性,与R-脊椎蛋白1共刺激可增强该作用;R-脊椎蛋白1可减少DKK1对h FOB1.19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R-脊椎蛋白1可提高骨保护素质量浓度,但R-脊椎蛋白1对骨保护素的增强作用大于DKK1对其的抑制作用。提示R-脊椎蛋白1通过抑制DKK1,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分泌骨保护素。
- 吴思敏刘庆梅马彦云王久存赵东宝
- 关键词:骨保护素成骨细胞骨细胞DKK1
- 上海地区常驻居民紫外线最小红斑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海常驻居民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肤色指标、个体类型角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使用GS2004多波段SPF测试日光模拟器对受试者背部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波段照射,并测定健康受试者背部MED值,并采集肤色、皮肤类型及体质指数等信息,采用t检验与线性回归分析采集指标与MED间的关联。测试光源波段来源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4444:2010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人体测试方法。结果:共纳入受试者222名,MED均值为(22.52±5.41)mJ/cm2。研究发现:MED值与年龄、个体类型角、体质指数呈负相关(P<0.05),且与女性皮肤亮度值L*负相关(P<0.05);但与皮肤红色值b*呈正相关(P<0.001)。MED与皮肤分型及性别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上海常驻居民中,肤色越浅、年龄越大、体质指数越高对紫外线越敏感。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MED值的生理机制和精准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何凡马彦云孔凡旗樊国彪加尔佐特·卡洛斯刘玉洁王久存谈益妹
- 关键词:紫外线最小红斑量皮肤色素体质指数
- 高能蓝光辐照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本文通过人体临床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实验观察蓝光致皮肤屏障损伤的表型特征,初步揭示高能蓝光对皮肤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测量背部皮肤辐照蓝光(120 J/cm2)前后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将12只背部事先脱毛的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照光组,照光组连续2周进行每日200 J/cm2的蓝光辐照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皮肤表皮的厚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肤屏障功能蛋白的表达变化:丝聚蛋白(FLG)、角蛋白(KRT)1及KRT1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蓝光辐照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皮肤屏障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KRT1、KRT10、KRT14、FLG、内披蛋白(IVL)及兜甲蛋白(LOR)。结果 :蓝光辐照24 h后,受试者皮肤TEWL值是辐照前的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周的蓝光辐照期间观察到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粗糙、脱屑及瘙痒等皮肤屏障损伤的相关特征表型;辐照2周后小鼠背部皮肤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照光组的皮肤屏障功能蛋白(FLG、KRT1、KRT10)均上调,且蛋白定位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照光组的表皮厚度(22.49±3.96 nm)及表皮的角质层厚度(6.55±2.49 nm)相比于对照组的表皮厚度(7.59±1.94 nm)及对照组的角质层厚度(2.46±0.99 nm)均有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光组HaCat细胞中的皮肤屏障功能基因(KRT1、KRT10、KRT14、FLG、IVL、LOR)的表达均上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蓝光损伤皮肤屏障,该损伤可能与蓝光诱发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升高有关。
- 刘沛仪马彦云宁静张馨元葛格刘玮王久存
- 关键词:皮肤屏障
- 皮肤屏障调控机制和修护策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皮肤屏障是人体重要的屏障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稳态受到严格的精确调控。皮肤屏障受损是问题皮肤的主要特征,也是多种皮肤疾病的关键诱因和典型伴随症状,深入了解皮肤屏障形成及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修护策略的建立,也能够揭示相关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因此,该文围绕皮肤屏障结构组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以组学的视角重点阐述屏障调控相关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归纳了基于不同组学水平上屏障修护靶点和修护策略,揭示屏障形成的机制及修护依据,以期为皮肤屏障修护及相关皮肤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谈益妹赵毅刘玮马彦云
- 关键词:皮肤屏障修护
- 蓝光照射抑制黑色素细胞NNT基因的表达并诱导线粒体形态功能变化和黑色素合成
- 2025年
- 蓝光能够通过引起黑色素细胞氧化应激来诱导皮肤色素沉积,有研究证明定位于线粒体内膜的烟酰胺核苷酸转氢酶(Nicotinamide Nucleotide Transhydrogenase,NNT)介导的黑色素沉积也与氧化还原平衡有关。为了探究上述两种途径是否存在潜在关系,本研究利用小鼠黑素瘤细胞B16-F10和人黑素瘤细胞MNT1构建了Nnt(NNT)敲低和蓝光照射两种黑色素沉积模型,检测了蓝光照射对Nnt(NNT)表达及分布的影响,初步探究了两种诱导条件对线粒体功能及形态的影响,并观察了蓝光诱导模型下线粒体与黑素小体的共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蓝光照射和Nnt(NNT)敲低均能引起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含量增加,同时蓝光照射还下调了Nnt(NNT)的表达,且蛋白定位向细胞核聚集。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蓝光和Nnt(NNT)敲低均能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发现蓝光照射和Nnt敲低能轻微增加B16-F10细胞中部分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1、MFN2、OPA1)表达并下调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DRP1表达。对线粒体与黑素小体共定位染色结果显示蓝光照射后两者分布更加广泛,并且在核周区域共定位增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线粒体与黑色素合成之间的潜在关联,为色素沉积的调控机制探索提供新视角。
- 杨婧漪孙大燕孔祥贞魏阳马彦云王久存
- 关键词:蓝光线粒体形态
- 精准护肤科学体系专家共识(2025年)
- 2025年
- 本共识旨在解决功效型化妆品研发中机制不清、靶点不明及评价体系不足等问题,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共识提出以皮肤科学为核心,整合多组学研究、人工智能及靶向递送技术,构建从皮肤表型解析、活性成分筛选到临床验证的全流程科学体系,强化产品功效与安全性证据。其目的是为化妆品研发提供标准化指导,规范功效宣称的科学依据,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引导消费者基于科学证据选择个性化服务方案,实现皮肤健康管理的精准化与专业化。
-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化妆品专委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功效型化妆品分会刘玮何黎赖维李利马彦云
- 发酵技术在护肤品行业中的应用与展望——2023版·第5代发酵技术被引量:3
- 2023年
- 介绍了发酵的发展历程,综述了以护肤品行业为例,随着更多学科的引入和新兴技术的应用,发酵在不同时期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目的、阶段特点、所使用的技术以及代表性发酵产物,提出发酵可分为5个阶段:传统发酵阶段、工程化发展阶段、微生物学应用阶段、合成生物学阶段和智能发酵阶段,同时重点介绍了第5代发酵技术的特点、优势和产物功效,以极地酵母喜默因®为例,阐述了第5代发酵技术通过化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手段,从“成分-靶点-机制-功效”的角度阐明喜默因多靶点抗老的功效机理。
- 马彦云赵心清刘玮张婉萍黄焱吴志刚
- 关键词:发酵技术
- Rspo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在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中,经典Wnt/β-catenin通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通路中的任何一个因子都能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近几年里,大量研究证明R-脊椎蛋白家族已成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本文就Rspo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影响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彭杨茜子刘庆梅马彦云王久存赵东宝
- 关键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成骨细胞
- 丹酚酸B在制备治疗硬皮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医院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分子化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小分子化合物丹酚酸B在制备治疗硬皮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丹酚酸B在制备治疗硬皮病的药物中的用途,进一步提供相应的药物组合物和药物制剂。本发明发明...
- 王久存吴文育刘庆梅楚海燕宋萌萌马彦云袁晋鲁佳莹金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