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云飞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缺损
  • 5篇骨缺损
  • 4篇大段
  • 4篇大段骨缺损
  • 3篇医用硫酸钙
  • 3篇引流
  • 3篇硫酸钙
  • 3篇介导
  • 3篇骨折
  • 3篇封闭引流
  • 3篇负压
  • 3篇负压封闭
  • 3篇负压封闭引流
  • 3篇臭氧水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感染
  • 2篇膜技术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创面
  • 2篇PMMA

机构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17篇马云飞
  • 16篇余斌
  • 10篇姜楠
  • 6篇林庆荣
  • 4篇胡岩君
  • 4篇王磊
  • 3篇王博炜
  • 3篇张翔
  • 3篇陈安富
  • 2篇张晟
  • 1篇崔壮
  • 1篇赵培冉
  • 1篇王一民
  • 1篇董福
  • 1篇覃承诃
  • 1篇相大勇
  • 1篇杨嘉骏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1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胫骨平台复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胫骨平台复位装置,包括套筒、复位顶杆和植骨顶杆,套筒内部具有植骨通道和凹槽,复位顶杆能够伸入凹槽内部并延伸至胫骨平台的塌陷处,植骨顶杆能够在植骨通道内运动。在使用过程中,将套筒伸入胫骨平台,然后将复位...
林庆荣余斌胡岩君刘冠峤王博炜崔壮王磊姜楠马云飞
文献传递
医用硫酸钙介导的Masquelet技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马云飞余斌
指导前臂截肢者康复训练的单自由度肌电假手与真肢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单自由度肌电手与前臂真肢力学差异性,从而为前臂截肢患者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上肢前臂截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假肢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接受重物提拉试验、握力试验和拇指夹持试验。[结果]两组静态提拉重物掉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肢组静态提拉重物力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提拉重物试验结果中,假肢组各重物提拉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假肢组各直径柱状物握力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假肢组1元硬币、玻璃球和铅笔夹持力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自由度肌电手承重性强于前臂真肢,而灵活性和指尖用力精准性明显劣于真肢,基于结果需要在患者使用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陈燕才余斌马云飞王磊张晟
关键词:康复训练
臭氧水对负压封闭引流材料理化性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一定浓度的臭氧水对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使用臭氧水发生器制取浓度为10μg/ml臭氧水后,将VSD材料(泡沫和密封膜)浸于其中充分接触,1 h/次,2次/d,持续8 d后,观察材料的大体外观及显微结构的变化,对作用前后的材料分别进行拉力测试和拉曼光谱扫描,同时制作体外负压封闭引流模拟装置,采取相同的干预方法后,负压源下检测装置的密闭效果。结果 10μg/ml臭氧水持续8 d作用后,泡沫的大体外观未见异常,显微镜下泡沫与密封膜的微孔等结构未见明显破坏。拉力测试结果表明,泡沫最大拉伸负荷作用前后分别为4.25±0.73、2.44±0.19 kgf(P=0.000),试样瞬间断裂间距作用前后分别为92.54±12.83、64.44±4.60 mm(P=0.000);密封膜的最大拉伸负荷作用前后分别为0.70±0.58、0.71±0.08kgf(P=0.698),试样瞬间断裂间距作用前后分别为99.30±10.27、100.95±18.22 mm(P=0.966)。拉曼光谱仪结果显示,VSD材料在400-4000 cm-1扫描范围内仅有部分波峰强度发生变化而无新的化学基团生成。体外装置经臭氧水作用8 d后,装置密闭性仍良好。结论 10μg/ml的臭氧水与VSD材料作用8 d后,除泡沫的抗拉伸性能降低外,其余理化性质未发生显著变化。
姜楠马云飞林庆荣陈安富赵培冉倪国新余斌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臭氧水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创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臭氧水冲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VSD联合庆大霉素冲洗组、VSD联合生理盐水冲洗组、常规换药组。成功建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后行病灶清除、安置VSD装置。术后VSD联合冲洗组经冲洗管分别注入5.10mg/L臭氧水、庆大霉素及生理盐水冲洗、1次/12h,常规换药组换药、1次/d,共治疗5d。每组造模时、造模后及治疗5d时行白细胞总数、局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检测。治疗5d时局部组织行HE染色观察炎性反应。结果 治疗5d时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TNF-α表达[(26.93±3.57)、(24.47±3.08)pg/ml]明显低于VSD联合庆大霉素冲洗组、VSD联合生理盐水冲洗组、常规换药组[(34.98±3.17)、(45.76±4.17)、(49.07±4.27)]pg/ml],EGF表达[(172.49±6.47)、(185.03±5.56)pg/ml]明显高于后3组[(124.51±6.75)、(90.81±4.17)、(85.72±4.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联合5.10mg/L臭氧水冲洗组无明显分泌物渗出,大量肉芽组织生长、HE染色显示炎性细胞浸润最少,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治疗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换药及VSD联合庆大霉素或生理盐水冲洗,其中VSD联合10mg/L臭氧水冲洗疗效最好。
陈安富马云飞姜楠林庆荣赵培冉董福余斌
关键词:引流术软组织感染表皮生长因子
水刀技术用于感染性创面清创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水刀技术(Water Jet)用于感染性创面清创的效果。[方法]取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大组,无菌条件下切除各大鼠背部3 cm×3 cm的全层皮肤,分别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涂抹于创面制成感染模型,然后每组采用不同的清创方法 (水动力清创系统、传统清创方法 (手术刀+脉冲冲洗)、单纯脉冲冲洗)以及更换不同冲洗液(生理盐水、洗必泰)作为冲洗介质进行清创,取清创前后感染创面的局部肌肉组织作组织细菌定量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各清创组清创前的组织细菌量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对铜绿假单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进行清创时,无论以生理盐水还是洗必泰作为冲洗介质,各清创方法清创后的创面组织细菌计数均较清创前下降,清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清创后的组织细菌含量比较中,水刀清创组均较传统清创组及单纯脉冲冲洗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水刀清创后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最少,组织结构破坏最轻。[结论]对不同细菌形成的感染创面进行清创时,无论是以生理盐水为冲洗介质还是以洗必泰作为冲洗介质,水刀的清创效果均优于传统清创方法及单纯脉冲冲洗,水刀作为一种新型的清创方法能更好的清除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杨嘉骏姜楠马云飞余斌
关键词:创面感染动物模型清创
PGAM5对OVX大鼠骨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影响
以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激素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上。然而,凋亡执行者caspase 的抑制剂并不能用于临床上作为真正的药物来抑制疾病进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因素(如TNF-α、Fas、Toll...
余斌姜楠马云飞覃承诃胡岩君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细胞程序性坏死
Masquelet技术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目前对于高能量创伤、肿瘤或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大段骨缺损,其治疗一直困扰着每位创伤骨科医生。尤其是当创伤较为严重、伴有广泛软组织缺损或合并软组织感染时,想要实现肢体的重建就更为困难。临床上大段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带血管骨移植及Ilizarov牵张成骨技术。
马云飞姜楠王磊余斌
关键词:ILIZAROV高能量创伤大段骨缺损软组织感染牵张成骨技术
放射治疗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预防髋部手术后异位骨化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放射治疗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预防髋部手术后异位骨化的疗效。方法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髋部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或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后放射治疗(射线组)与NSAIDs治疗(药物组)预防异位骨化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1篇为低质量,7篇为高质量,共1 5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射线组与药物组总体异位骨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1,95%CI(0.51,1.30),P=0.39〕。(2)射线组与药物组THA术后异位骨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44,1.85),P=0.77〕;射线组与药物组ORIF术后异位骨化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0.07,95%CI(0.48,1.02),P=0.07〕。(3)按照Brooker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在Brooker-1级〔RR=0.81,95%CI(0.61,1.08),P=0.16〕、Brooker-2级〔RR=0.75,95%CI(0.46,1.23),P=0.26〕、Brooker-3级〔RR=1.20,95%CI(0.77,1.87),P=0.43〕、Brooker-4级〔RR=0.20,95%CI(0.02,1.68),P=0.14〕患者中,射线组与药物组异位骨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射线组与药物组干预后总体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1,95%CI(0.30,1.67),P=0.43〕。(5)放射组与药物组干预后出现的切口问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71,95%CI(0.95,3.05),P=0.07〕。结论放射治疗与NSAIDs治疗预防髋部手术后异位骨化的疗效相似,无相关禁忌证、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可采用NSAIDs治疗,必要时再采用放射治疗。
王一民马云飞姜楠王博炜张晟余斌
关键词:骨化异位性髋骨折非甾体类抗炎药META分析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最新诊疗进展被引量:10
2021年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生率高,需要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缝合是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主要方法,但最佳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损伤的相关文献,对跟腱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术后并发症、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马云飞张晶姜楠相大勇林庆荣王磊胡岩君余斌
关键词:跟腱足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