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伟杰
-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靶向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non-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nccRCC)患者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4年5月373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组317例,男233例,女84例.中位年龄59岁.Fuhrman分级:Ⅰ级6例、Ⅱ级58例、Ⅲ级102例、Ⅳ级82例、未分级69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0分260例、1分50例、2分7例.既往行细胞因子治疗86例,未行231例.nccRCC组56例,男45例,女11例.中位年龄51岁.其中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29例,其他病理类型27例.Fuhrman分级: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8例、未分级33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0分52例、1分4例.既往行细胞因子治疗17例,未行39例.靶向药物采用索拉非尼(400 mg,2次/d,连续服药)或舒尼替尼(50 mg/d,连续服药4周,停药2周方案).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本组373例均接受≥1个周期的靶向药物治疗.随访2.7 - 79.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3个月.ccRCC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6.6个月,nccRCC组为18.5个月.ccRCC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2%、47.9%、24.6%,nccRCC组1年生存率为60.7%,仅1例总生存时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cRCC组中29例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1个月,1年生存率为51.7%,总体预后明显低于ccRCC患者.两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均为乏力、手足综合征、腹泻、恶心、皮疹、高血压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转移性nccRCC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预后差于ccRCC患者.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 张桂铭朱耀顾伟杰王弘恺万方宁张海梁施国海秦晓健马春光叶定伟
- 关键词:转移性肾癌透明细胞癌靶向治疗
- T1期阴茎鳞状细胞癌竞争生存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T1G1—3,cN0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率(CSM)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率(OCM)。方法2004年至2009年SEER数据库诊断为SCCP分期为T1G1—3,cN0患者641例。采用Fine和Gray竞争风险模型估计不同肿瘤分级的CSM,使用Gray检验比较各组的CSM,再利用竞争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影响CSM的因素。结果原发肿瘤切除术(PTE)后5年,发生CSM和OCM分别为12.38%和30.60%。根据肿瘤分级(G1、G2、G3)分为三组,各组术后5年CSM分别为7.34%、15.05%和1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5年OCM分别为29.52%、28.45%和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为G3的患者相比于G1的患者有2.45倍风险发生CSM(95%CI1.09.5.62,P〈0.05)。然而未发现G2期患者相比G1期患者发生CSM的风险更高。结论T1G3和T1G2患者术后5年出现CSM概率较高,适合进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ILND);而T1G1术后5年发生CSM较低,积极随访监测是较好的选择。
- 顾伟杰朱耀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施国海叶定伟
- 关键词:阴茎肿瘤肿瘤鳞状细胞
- 婚姻状态对阴茎鳞状细胞癌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与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的预后疗效关系。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1988年至2009年诊断为SCCP的病例2681例。Logistic回归分析婚姻状态与肿瘤分期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婚姻状态与肿瘤特异性死亡(CSM)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中,结婚组患者占62.1%,而从未结婚组和分居、离婚和丧偶(SDW)组分别为15.8和2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态可能并不是影响肿瘤分期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相比于婚姻状况良好组,SDW (HR:1.194;P=0.005)组和未结婚组(HR:1.155, P=0.037)的CSM更高。结论婚姻状态可能并不是影响肿瘤分期的独立因素,但是婚姻状况不佳(未结婚和SDW)的病例CSM更高。
- 顾伟杰朱耀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施国海叶定伟
- 关键词:阴茎肿瘤婚姻状况
- 肥胖和肾细胞癌:肥胖的矛盾性
- 年,全世界肥胖人群不断增加.以美国为例,2009~201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体质指数(BMI)≥30kg/m2的肥胖人群比重增长了近3倍(13.4%~36.1%).BMI≥40kg/m2的极度肥胖人群比重增加...
- 顾伟杰叶定伟
- 关键词:肾细胞癌病理机制患病风险肥胖
- 肥胖相关基因IRX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 目的 肥胖与肾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前期研究发现肥胖与高级别肾癌,透明细胞癌病理类型相关。然而其背后的具体机制研究仍不清晰。方法 我们利用我院10 对新鲜肾透明癌组织和GEO 数据库(GSE46699)的全基因组表达谱...
- 顾伟杰吴俊龙金圣明叶定伟
- 关键词:肾癌肥胖
- NLR-PLT评分在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小板(NLR-PLT)评分系统在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161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NLR-PLT评分,分析炎症指标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预测效能。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示NLR-PLT评分与总生存时间相关(P〈0.01)。经年龄、性别和MSKCC危险度分层校正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PLT评分1分(HR=2.64,95%CI=1.17~2.97,P=0.008)和2分(HR=2.91,95%CI=1.40~5.67,P=0.004)是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多因素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699。结论:炎症指标NLR-PLT评分能准确地判断舒尼替尼靶向治疗效果。
- 顾伟杰施国海瞿元元戴波张海梁朱耀沈益君朱一平叶定伟
- 关键词:肾细胞癌
- 基于病理大切片改进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才能做到控瘤、控尿、保神经的三大目标。病理大切片是确保肿瘤完整切除和神经血管束保留的"金标准",将其引入手术学习的过程可能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本研究探讨手术→病理→手术的反馈模式能否改进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模式。方法笔者提出基于病理大切片的手术学习模式:利用前列腺大切片病理技术准确评判手术切缘和神经保留程度,基于病理信息对照手术录像分析手术过程中解剖层次,建立视觉-解剖-操作的规律并不断改进。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间进行的20例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比较这些患者临床病理信息、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性功能和尿控功能。结果相比于前期手术病例(A组),后10例患者(B组)的控瘤、控尿、保神经成功率均显著提升。B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至94.6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减少至153ml,切缘阳性率也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的性功能量表显示性功能和尿控的满意度的EPIC-CP,平均评分达到8.6分。结论基于病理大切片的手术学习模式可以缩短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
- 顾伟杰朱耀肖文军王弘恺秦晓健顾成元戴波叶定伟
- 关键词:病理大切片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AP1 somatic mutation in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to explore potential mechanisms in silico
-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BRCA-1相关蛋白-1(BAP1)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中发生的体细胞突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索潜在的治疗通路和分子。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445例来自TCGA(The Cancer...
- 金圣明吴俊龙朱耀顾伟杰万方宁肖文军戴波张海梁施国海沈益君朱一平叶定伟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突变生物信息学
- 外科手术治疗阴茎鳞状细胞癌
- 目的 各大指南推荐有条件的患者可选择保留阴茎的手术方式(PSS).本研究利用大数据队列人群探索阴茎部分切除术的应用情况,并分析接受阴茎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肿瘤特异死亡率.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美国SEER数据库中1998-2...
- 顾伟杰朱耀王宏恺顾成元叶定伟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RP术的322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统计其穿刺Gleason评分及RP术后Gleason评分的差异,将其分为Gleason评分升级组和未升级组.回顾性分析年龄、体重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穿刺的阳性比例、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特征等临床病理资料.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临床因素对GS升级的影响.结果 共有107例患者出现Gleason评分升级,发生率为33.2%.升级患者的年龄、BMI和临床分期与未出现升级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和穿刺的阳性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与未升级患者相比,Gleason评分升级患者PSA为10.0~ 19.9 μg/L及≥20.0 μg/L的比例明显更高(χ^2=6.740,P =0.034),前列腺体积明显减小(t=3.481,P=0.002),且穿刺阳性比例明显升高(t=-2.097,P =0.037).此外,升级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χ^2=4.193,P=0.041)和包膜外侵犯(χ^2=4.747,P=0.029)的发生率高于非升级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PSA水平(OR=2.451,95% CI:1.290 ~4.660)、前列腺体积(OR=0.982,95%CI:0.969 ~0.995)和穿刺阳性比例(OR=2.756,95% CI:1.033~7.357)是Gleason评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SA、前列腺体积和穿刺阳性比例是影响Gleason评分升级的重要因素.
- 张桂铭秦晓健韩成涛顾成元万方宁瞿元元顾伟杰马春光朱耀叶定伟
-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活组织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