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亭亭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支气管
  • 4篇气管
  • 4篇哮喘
  • 4篇肺组织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支气管炎
  • 3篇通路
  • 3篇气管炎
  • 3篇细支气管
  • 3篇细支气管炎
  • 3篇哮喘大鼠
  • 3篇毛细支气管炎
  • 3篇呼吸道合胞病...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合胞病毒
  • 3篇干细胞
  • 3篇病毒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人胎

机构

  • 7篇滨州医学院附...
  • 5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0篇韩亭亭
  • 5篇高萌
  • 4篇吴福玲
  • 4篇田丽君
  • 3篇石涛
  • 3篇王跃嗣
  • 3篇冯学斌
  • 3篇李营营
  • 3篇王海英
  • 2篇李得志
  • 2篇曹茵茵
  • 1篇李月霞
  • 1篇刘传合
  • 1篇沙莉
  • 1篇王伟
  • 1篇宋欣
  • 1篇朱雯靓
  • 1篇赵磊

传媒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γt水平增加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RSV毛细支气管炎组,滴鼻法成功建立RSV毛细支气管炎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和PBMC中RORγt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RORγ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RSV感染组肺间质充血水肿严重伴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支气管塌陷变形;RSV感染组大鼠肺组织和PBMC中RORγt mRNA表达上调,血浆IL-17、IL-23显著升高;RSV感染组大鼠肺组织RORγt蛋白水平增加。结论 RORγt在RSV毛细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中增加。
高萌吴福玲李营营石涛田丽君韩亭亭王海英
关键词:RORΓTRSV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大鼠肺组织中Wnt5a/JNK信号通路的变化及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Wnt5a/JNK信号通路的变化特点,以及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气道重构以及肺组织中Wnt5a/JN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
韩亭亭
关键词:哮喘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WNT5A
文献传递
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的临床特征,为疾病的管理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2020—2022年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IgE介导的0~12岁142例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男79例(55.6%),女63例(44.4%),平均月龄为14(8,27)月,其中<1岁组61例(43.0%),1~3岁组54例(38.0%),>3岁组27例(19.0%)。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牛奶皮肤点刺试验平均风团直径和血清特异性IgE等数据,采用ImmunoCAP全自动荧光酶联免疫检测系统测定血清牛奶蛋白sIgE和牛奶蛋白组分sIgE,使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患儿以皮肤症状为首发且最为多见(97.9%,139/142例),其次为消化(29.6%,42/142例)和呼吸系统症状(27.5%,39/142例)。3岁以上儿童组患儿进食牛奶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婴儿组和幼儿组(66.7%vs 19.7%,χ^(2)=18.396,P<0.01;66.7%vs 16.7%,χ^(2)=20.250,P<0.01),且累积≥3个系统的比例亦显著高于另外两组(37.0%vs 13.1%,χ^(2)=6.597,P<0.05;37.0%vs 7.4%,χ^(2)=12.120,P<0.01)。3岁以上儿童组牛奶SPT平均风团直径和血清sIgE水平显著高于婴儿组和幼儿组[(Z=-4.682,P<0.01;Z=-3.498,P<0.01);(Z=-4.463,P<0.01;Z=-6.463,P<0.01)]。最常见的牛奶蛋白组分是β-乳球蛋白(65.1%,56/86例)和酪蛋白(57.0%,49/86例)。54.9%的患儿存在多重变应原致敏,最常见合并致敏的食物变应原是鸡蛋白(43.7%,62/142例),吸入变应原为霉菌(12.7%,18/142例)和杂草花粉(12.7%,18/142例)。儿童组出现多重吸入变应原致敏比例最高(51.9%,14/27例),其次为幼儿组(29.6%,16/54例),婴儿组最少(3.3%,2/61例),三组之间出现多重吸入变应原致敏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χ^(2)=7.476,P<0.05)。结论CMPA患儿以皮肤黏膜症状最为常见。随年龄增长,呼吸系统和多系统受累症状的比例增加,牛奶皮肤测试的风团直径和血清sIgE水平升高。>3岁CMPA患儿出现吸入�
郑卉爽朱雯靓刘传合李月霞宋欣韩亭亭王伟关凯沙莉
关键词:牛奶蛋白过敏食物过敏免疫球蛋白E
哮喘大鼠淋巴液和血液中Th17细胞百分率升高及IL-23、IL-17的表达增加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验证免疫反应能否改变哮喘大鼠外周血和淋巴液中CD4+IL-17+Th17细胞数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7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血液和淋巴液中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血液和淋巴液上清中IL-17、IL-2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淋巴液和血液中IL-23 p19 mRNA表达。结果末次激发后各时间点(0、24、48h)收集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18 h,探讨哮喘模型中细胞因子产生和CD4+IL-17+Th17细胞变化的影响。哮喘组淋巴液和血液MNC的体外培养体系中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和IL-23 p19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另外,各组淋巴液MNC的CD4+IL-17+Th17和IL-23 p19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液(P<0.05)。各组淋巴液上清IL-23、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液(P<0.05),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的细胞因子和体外培养体系中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哮喘促使Th17细胞的增殖和释放IL-23、IL-17,可能与其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有关。
曹茵茵冯学斌王跃嗣赵磊韩亭亭
关键词:IL-23IL-17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毛细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γt基因的调控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毛细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中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的调控及其意义。方法将36只sD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组(RSV组)和hpMSCs组,每组12只。RSV组和hpMSCs组均采用RSV滴鼻法建立毛细支气管炎动物模型,hpMSCs组接种病毒后向大鼠尾静脉内注射hpMSCs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正常对照组不制作模型。观察3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肺组织中RORγtmRNA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组肺组织中RORγt蛋白的表达。结果RSV组大鼠肺组织肺间质炎症明显,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变小,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与RSV组相比,hpMSCs组肺间质炎症明显减轻,肺泡腔相对增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无炎性改变。RSV组血浆IL-17、IL-2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56±6)ng/L比(27±4)ng/L、(61±5)ng/L比(19±3)ng/L](P〈0.05);hpMSCs组IL-17、IL-23含量[(30±4)ng/L、(40±6)ng/L]低于RSV组(P〈0.05)。RSV组大鼠PBMC及肺组织中RORTγt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BMC:11.4±1.1比1.0±0.0,肺组织:8.1±0.7比1.0±0.0)(P〈0.05);hpMSCs组PBMC及肺组织中RORγtmRNA表达水平(PBMC:4.4±0.7.肺组织:3.4±0.5)均低于RSV组(均P〈0.05)。RSV组肺组织中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26±0.12比0.72±0.12)(P〈0.05);hpMSCs组肺组织中RORγt蛋白表达水平(0.88±0.14)低于RSV组(P〈0.05)。结论hpMSCs可以下调RSV致毛细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中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李得志吴福玲高萌李营营石涛韩亭亭王海英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
哮喘大鼠肺组织中Wnt5a/JN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增强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Wnt5a/JN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成功复制哮喘模型后,通过HE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和血液中Wnt5a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磷酸化的c-Jun(p-c-Jun),磷酸化的c-Jun N端激酶(JN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支气管黏膜增厚,褶皱增多,管腔狭窄;气管和血管周围有炎细胞的浸润。气道壁与平滑肌层显著变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液中Wnt5a mRNA与对照组比较表达上调,p-c-Jun,p-JNK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哮喘大鼠的Wnt5a、p-JNK、p-c-Jun表达增强。
韩亭亭曹茵茵田丽君冯学斌王跃嗣
关键词:WNT5A哮喘C-JUN
间充质干细胞对哮喘大鼠肺组织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调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哮喘的调控修复,观察对哮喘大鼠肺组织Notch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MSC移植组3组。造模结束后,制作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Notch2和Jagged1 mRNA在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检测肺组织Notch2、Jagged1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管腔狭窄,与哮喘组相比,MSC移植组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显著下调,管腔黏膜无增厚,上皮细胞脱落减少,正常组无炎性改变。MSC移植组和正常组Notch2、Jagged1 mRNA表达较哮喘组下调,Notch2、Jagged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能影响哮喘大鼠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对哮喘的治疗发挥一定的作用。
田丽君韩亭亭高萌吴福玲冯学斌王跃嗣
关键词:哮喘间充质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
咳喘镇定汤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对EOS、IL-23/Th17轴的影响被引量:3
2025年
目的观察咳喘镇定汤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EOS)、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17,Th17)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4例,将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止咳化痰、抗炎、平喘等常规治疗,咳喘镇定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咳喘镇定汤辅助治疗。检测组间及组内T淋巴亚群、EO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ed protein 16,CC-16)、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IL-23/Th17轴、小气道功能水平。评估组间及组内咳嗽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统计组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T淋巴亚群、CC-16、Eotaxin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_(8)^(+)、EOS、MIP-1α、Eotaxin降低,CC-16、CD_(4)^(+)、CD_(4)^(+)/CD_(8)^(+)升高,咳喘镇定汤组治疗后CD_(8)^(+)、EOS、MIP-1α、Eotaxin低于常规组,CC-16、CD_(4)^(+)、CD_(4)^(+)/CD_(8)^(+)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比较IL-23/Th17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3、Th17、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降低,咳喘镇定汤组治疗后IL-23/Th17轴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相关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咳喘镇定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小气道功能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小气道功能升高,咳喘镇定汤组治疗后小气道功能高于常规组(P<0.05)。咳喘镇定汤组治愈13例,显效和有效共35例,总有效率92.31%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喘镇定汤可通过调控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23/Th17轴,改善T淋巴亚群和小气道功能,减轻咳嗽症状,提高疗效。
韩亭亭王哲哲高萌李得志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小气道功能咳嗽T淋巴亚群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模型大鼠中叉状头转录因子p3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叉状头转录因子p3(Foxp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至毛细支气管炎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将3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SV组,每组15只,RSV组大鼠采用滴鼻法建立RSV毛细支气管炎模型。观察2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比较2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和肺组织中Foxp3 mRNA水平及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比较2组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差异。结果RSV组大鼠肺组织肺间质炎症严重,肺泡间隔增宽,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肺组织无异常表现;RSV组PBMC和肺组织中Foxp3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对值:(0.15±0.03)比(1.00±0.00),(0.26±0.05)比(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V组肺组织中Foxp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SV组大鼠血浆IL-10和TGF-β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6±7) μg/L比(118±8) μg/L,(22±4) μg/L比(4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p3在RSV毛细支气管炎中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机制。
高萌吴福玲李营营石涛田丽君韩亭亭王海英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
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对其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
2025年
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对其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评估头孢曲松钠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优势。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肺炎儿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接受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和头孢曲松钠治疗(研究组),疗程均为一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速度、肺功能指标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全面评估头孢曲松钠的治疗效能。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97.67% vs 76.74%,P<0.05),症状消失快(P<0.05),肺功能提升大(P<0.05),炎性因子降低多(P<0.05),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展现出了优异的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肺功能,加速症状消退,并大幅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性能。
王哲哲韩亭亭周政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支气管肺炎炎症因子肺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