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朝
- 作品数:64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干旱胁迫对治沙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生物治沙占据着主导地位,治沙植物长期处于干旱、日照强、沙埋、风沙大、温差大等恶劣环境下,会逐渐在结构上及生理上形成适应旱生的特征,本文总结概述治沙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为筛选治沙植物提供参考依据。
- 陈德朝邹玉和鄢武先邓东周贺丽吴世磊余凌帆杨靖宇张利段雪梅颜金燕
- 关键词:荒漠化治理生理特征植物筛选
- 一种招鹰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招鹰架,包括立柱和枝杆,所述枝杆设置在立柱顶端或顶端上方,所述枝杆不少于3根,且成辐射状布置;枝杆上固定搭接有栖息盘。本实用新型使用3根以上的枝杆,且成辐射状布置,有利于鹰从各个方向停落到枝杆上;本实用...
- 陈德朝鄢武先邓东周武碧先
- 文献传递
- 基于林草湿数据库智能识别的退化林分析和评估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林草湿数据库智能识别的退化林分析和评估系统,涉及退化林量化评估技术领域,包括退化林评估管理平台,所述退化林评估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有退化林数据获取模块、特征提取模块、识别分析模块、评估预测模块以及管理策略生成...
- 吴世磊吴雨峰陈德朝李红霖吴科君贾泽旭
- 攀枝花市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7年
- 对比分析了攀枝花市历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为害面积的季节分布、月份分布和市县分布以及影响攀枝花市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的气候、地形和人为等因素。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影响攀枝花市森林火灾发生与发展关键因素,在考虑森林火灾发生的自然属性外,要着重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旨在为攀枝花市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陈德朝陈涤非鄢武先宁选林余凌帆吴世磊
- 关键词:森林火灾影响因素
- 一种营养液、油橄榄花粉营养混合液及人工授粉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营养液、油橄榄花粉营养混合液及人工授粉方法,该营养液是在水中添加以下组分:蔗糖、硼酸、磷酸二氢钾、营养液的pH为6~6.5;油橄榄花粉营养混合液是在营养液添加油橄榄花粉;油橄榄人工授粉方法是将油橄榄花粉营...
- 贾忠奎汪加魏马履一贾黎明段劼陈德朝罗娜施侃侃
- 文献传递
- 川西北草地生态系统典型灌丛“肥岛”效应
- 2025年
- 探究川西北高寒地区灌丛所形成的“肥岛”效应,可为川西北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支持和参考。选取高山柳(Salix cupularis)、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绣线菊(Spiraea alpinas)、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分取灌丛基部及灌丛外0~10 cm层的土壤,测定其机械组成、容重、pH和理化性质,并分析不同灌丛类型内土壤养分富集率。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灌丛下土壤养分富集作用有所不同,对有机质,金露梅、鲜卑花和绣线菊灌丛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对沙棘、高山柳则未表现出富集作用;5种灌丛类型中,只有金露梅和鲜卑花灌丛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表现出富集作用,其他3种灌丛中,除高山柳灌丛体现出对土壤全钾的富集作用外,皆未显示出富集作用;鲜卑花和高山柳对土壤碱解氮有一定富集作用,鲜卑花、绣线菊和高山柳皆表现出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富集作用。总体来看,鲜卑花和高山柳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皆表现出较好的富集作用。川西北高寒灌丛存在显著“肥岛”效应,但富集能力因物种而异。鲜卑花综合富集能力最强,金露梅次之,高山柳则选择性富集速效养分。沙棘和绣线菊的肥岛效应较弱。
- 黄雪梅尼开泽仁贺丽王嘉智陈红莲陈德朝陈德朝鄢武先邓东周
- 关键词:川西北草地灌丛土壤
- 川西北高原地区森林火灾防控的难点及对策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针对川西北高原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和发展特点,初步探讨了该区域森林火灾防控的难点,并结合川西北高原地区森林火灾防控存在的困难提出建议。
- 达郎周王嘉智阿西周厚兰隆世良赵顺才张利陈德朝
- 关键词:川西北高原森林火灾
- 泥炭地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异
- 2025年
-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泥炭地作为重要的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泥炭地土壤呼吸是泥炭地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其对碳平衡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影响全球泥炭地土壤呼吸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时间空间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了解和预测泥炭地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泥炭地保护提出一定的方向。预计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泥炭地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理解、区域碳循环预测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为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 刘艺群周广浩展恩然陈艳高慧钧陈德朝贺丽杜忠
- 关键词:泥炭地土壤呼吸碳循环气候变化
- 基于RS的茂县干旱河谷裸土时空变化分析
- 2023年
- 茂县是岷江流域干旱河谷分布的典型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裸土区域分布广,通过遥感及地理信息技术对茂县主要干旱河谷区域2000年以来的裸土分布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应用裸土指数提取法统计该区域地表裸土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2000—2020年间,茂县干旱河谷区域裸土面积共减少4 898.7 hm2,主要集中在沙坝镇、沟口镇、叠溪镇和凤仪镇区域,海拔分布在1 400~2 600 m之间。在近20年间,裸土面积呈先上升再逐步减少的趋势,客观反映了茂县干旱河谷裸土分布受地震灾害、生态治理等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人为治理可显著减少干旱河谷区域裸土面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情况。
- 张好杨小芳罗智杨育林尤继勇陈德朝贺维
- 关键词:干旱河谷遥感
- 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采用时空替代法,即在立地条件一致或相近的条件下,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选择不同地点上不同治理年限的流动沙地来代替同一生长地点上的不同恢复年限的流动沙地。以若尔盖县高寒沙地示范区内未治理流动沙地、生态恢复年限分别为3年、5年、10年的高寒沙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高寒流动沙地与草地土壤颗粒含量差异明显,随着治理时间的递增,流动沙地土壤黏粒、粉砂等细颗粒物质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深度的土壤颗粒逐渐演变为表层较下层细,可能是受植被恢复地表植被影响所致,通过10年的沙化治理,流动沙地的土壤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从本试验看出土过程在川西北高寒地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防大于治。因此,应继续加强对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荒漠化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难以恢复。
- 吴世磊陈德朝鄢武先邓东周文智猷余凌帆
- 关键词:植被恢复流动沙地土壤机械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