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伟
-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熵指数监测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的气道管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用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评价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时不同气道管理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单侧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面罩吸氧组(组Ⅰ);口咽通气道加面罩吸氧组(组Ⅱ);喉罩(LMA)通气组(组Ⅲ)。术中维持熵指数40~60,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5min(T3)、手术开始后10min(T4)、手术开始后15min(T5)、手术结束(T6)及术后30min(T7)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观察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结果:组Ⅰ中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他2组。与T0相比,3组T1~T6时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升高,T2~T6时组Ⅰ的PetCO2和PaCO2显著高于组Ⅱ和组Ⅲ。与T0相比,3组T2~T5时PH显著降低,T6时组Ⅰ的PH显著低于组Ⅱ和组Ⅲ。T1~T6时组Ⅲ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组Ⅰ和组Ⅱ。结论:短小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麻时存在发生急性高碳酸血症的可能。LMA是更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
- 殷曰昊朱敏敏谭志明陈家伟徐亚军顾悦超
- 关键词:气道管理非气管插管熵指数短小手术
- 麻醉策略影响围手术期肿瘤免疫综合技术的临床应用
- 缪长虹陈万坤徐亚军朱敏敏钟静许平波翁梅琳陈家伟孙鹏飞王惠惠陈祥元吴启超孙志荣朱彪申丽华
- 该项目属麻醉学领域。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实体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但肿瘤术后的转移复发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及转归的重要原因。这除了与肿瘤自身生物学特性、病理分期和手术操作相关外,也与...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外科手术麻醉技术
- 右旋美托嘧啶对术中镇静药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dexmedetomidine,DEX)对术中镇静药用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1)DEX组(D组,n=40)术前10 min内静脉输注右旋美托嘧啶0.7μg/kg并以0.4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2)对照组(C组,n=40)以0.9%氯化钠液代替DEX,用法、用量与D组相同。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状态熵、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C组患者显著减少(P<0.05),D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比C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DEX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 沈健陈家伟尹华朱敏敏谭志明
- 关键词:右旋美托嘧啶术后谵妄丙泊酚
- 丙泊酚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来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 目的:在很多神经炎症相关的病变中,血脑屏障的破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的表达关系密切。丙泊酚作为一种最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也曾被报道过具有抗炎作用。因此,我们研究了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中丙泊酚是...
- 丁晓伟王家强陈家伟缪长虹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乳腺癌全麻术中知晓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在全凭静脉麻醉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的影响。方法:400例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0)和对照组(n=200),分别于术前30min静脉注射0.01mg/kg PHC或等容量的0.9%氯化钠液。采用改良Brice interview问卷调查方式,在术后2~6h和24~48h分别进行2次随访,调查并记录患者主诉情况。由对分组不知情的3位麻醉医师分别独立判断是否发生术中知晓,至少有2位同时认定才能确认为术中知晓。结果:研究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0/200),对照组术中知晓发生率为2.5%(5/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可以减少全麻乳腺癌手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 王敬谭志明朱赟任瑜朱敏敏陈家伟徐亚军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麻醉知晓
- 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与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变化对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共80例,年龄18~65岁,身高155~165 cm,体质量指数(BMI)18~23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I~II级,随机分为2组:持续压力组(A组)和压力变化组(B组),每组40例。A组气管插管后维持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于25 mmHg直至手术结束。B组气管插管后维持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于25 mmHg,每隔1 h套囊放气至10 mmHg压力,维持10 min后,再次充气至25 mmHg。拔管后记录气管导管套囊有无带血,患者有无咽喉痛、刺激性咳嗽、气道痉挛及发声困难。结果:2组患者术后各项气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过程中气管导管套囊间断放气不能减轻气管黏膜的损伤,也不会减少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孙霞陈家伟尹华谭志明
- 关键词:套囊压力气管黏膜咽痛发声困难
- 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术后谵妄和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谵妄和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高剂量DEX组(D1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0 min内以1.0μg/kg剂量静脉输注DEX并以0.4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低剂量DEX组(D2组)术前10 min内以0.5μg/kg剂量静脉输注DEX并以0.2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对照组(C组)以0.9%氯化钠溶液代替DEX。观察记录3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药用量。结果:D1组和D2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均较C组患者明显降低[(9.01±3.26)、(13.96±4.03)比(16.37±4.61),均P<0.05],且D1组患者比D2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D1组患者与D2组患者相比,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5±0.5)比(3.4±0.6),P<0.05]、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24±3)比(36±4),P<0.05]和术后镇痛药用量[(54.5±16.5)比(65.0±20.0),P<0.05]均明显降低;而D2组患者与C组患者相比,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镇痛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DEX均可显著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谵妄的发生率,高剂量DEX组与低剂量DEX组相比,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降低更为显著,高剂量DEX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 沈健陈家伟缪长虹
- 关键词:术后谵妄术后镇痛
- 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静脉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超前镇痛可缓解术后疼痛已得到麻醉学界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尚无超前镇痛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并接受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A组)、曲马多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曲马多组(D组)。麻醉诱导前15min及手术结束时,A组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5mg/kg,B组分别静脉注射曲马多1、0.5mg/kg,C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20ml,D组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5mg/kg+曲马多0.5mg/kg、氟比洛芬酯0.25mg/kg+曲马多0.25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术后30min(T0.5)、术后4h(T4)、术后24h(T24)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即CD3+、CD4+、CD8+标志细胞数)。结果:A组、D组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B组T0.5、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组T0.5、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显著减少(P<0.05)。T0.5、T4时,D组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可以减轻手术及麻醉对于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楼菲菲谭志明缪长虹徐亚军陈家伟陈蔚
- 关键词:超前镇痛淋巴细胞氟比洛芬酯曲马多
- 肿瘤相关性炎症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非常复杂,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炎症反应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有研究发现肿瘤引起的相关性炎症也起了重要作用。现以围术期炎症反应作为切入点,对其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围术期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对炎症反应及POCD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深入了解POCD的发生机制,为肿瘤患者中POCD的高危人群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陆燕陈家伟缪长虹
- 关键词:炎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肿瘤麻醉
- 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6年
-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之一,可通过调节颅内压、脑耗氧量、脑血流量等途径发挥脑保护作用。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涉及多种机制,如调节多种细胞因子降低炎症反应、下调水通道蛋白4降低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等。
- 王家强缪长虹陈家伟
- 关键词:丙泊酚神经保护药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