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58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湖南优质稻品种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015年 对湖南省评选出的221个优质稻品种(组合)的主要米质指标进行了分析,探析了品质性状与评定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越大,等级越低;而粒型长宽比和胶稠度越大,等级越高。湖南省二、三等优质品种的出糙率要求高于国家相应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要求低于国家相应标准。30年来,湖南省评选的优质稻品种米质有较大改善,但垩白粒率、垩白度仍普遍偏高。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稻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出糙率、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粒型长宽比、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型长宽比、整精米率与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刘利成 闵军 刘三雄 潘孝武 黄海明 黎用朝关键词:优质稻 品质性状 双季直播水稻的产量形成及群体光合基础研究 2023年 为了发掘直播风险较小的品种,推荐较好的早晚稻直播品种搭配模式,选用当前种植面积较大的早稻品种中早39、湘丰早119、湘早籼6号和湘早籼32号为试材,开展了早晚双季直播水稻产量形成及群体光合基础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播密度为5.0 kg/667m2的条件下,4个品种的产量均可达到移栽种植的平均水平,其中,早晚双季直播时湘早籼6号的两季生育期为172 d、双季产量为726.0~884.7 kg/667m2,湘早籼32号的两季生育期为177 d、双季产量为784.3~847.2 kg/667m2,湘丰早119的两季生育期为172 d、双季产量为794.1~990.5 kg/667m2,这3个品种作早晚双季直播时生育期搭配合适,可以在适合的地区推广;中早39和湘丰早119的光合速率较强且后期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其齐穗后最大输出量和乳熟期至成熟期的群体生长率均显著大于其他2个品种,且中早39分蘖期至抽穗期的群体生长率最大、湘丰早119抽穗期到乳熟期的群体生长率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这2个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潜力;中早39的每穗粒数多、产量较高,但生育期相对较长,而湘丰早119的生育期短,属于多穗、稳产品种,推荐采用中早39+湘丰早119的早晚双季直播模式。 刘利成 闵军 刘三雄 胡敏 黎用朝关键词:双季稻 直播 湖南地区早晚稻双季配套直播品种风险初探 被引量:2 2018年 对湖南地区应用较广的早稻品种进行早、晚双季直播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较多的穗数、适中的穗子大小和较高的结实率有利于双季直播水稻的产量形成。湘早籼6号、湘早籼32号、湘丰早119和惠民2号作早季直播并配套"倒种春"晚季直播茬口搭配合适,产量中等,株型较矮,进行早、晚双季配套直播的风险相对较小。品种湘丰早119作早、晚双季直播种植,其生育期合适,株型较矮,产量较高。 刘利成 刘三雄 闵军 黎用朝关键词:水稻 直播 基于MAGIC群体的水稻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挖掘水稻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新基因,并筛选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优良株系,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新基因和优异种质。【方法】以多亲本重组自交系群体MAGIC-Hei群体为材料,分别于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种植于湖南长沙开展抽穗期和产量性状表型调查,基于基因分型(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影响水稻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QTL。【结果】在两个环境下共计检测到26个控制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其中,11个位点为新位点,1个新位点(qNTP9)在两年均被检测到,该位点受环境影响较小,可用于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根据抽穗期和产量性状表型数据,结合SNP基因型筛选到5个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优良株系,可用于将来的水稻高产育种。【结论】本研究发掘一批新的水稻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QTL位点,可有效加速水稻遗传研究和高产育种进程。 魏秀彩 刘金栋 刘利成 黎用朝 潘孝武 黎用朝 刘文强 潘孝武 闵军 李小湘关键词:抽穗期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杂交稻新组合T优109 黎用朝 闵军 黄海明 李小湘 张黎光 T优109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以“T98A”为母本,以“R109”(恢107/鄂恢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一季晚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5~2006年两年省区...关键词:关键词:杂交稻 选育 湖南省优质常规籼稻品种在三亚市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2011年 湖南省近年选育了一大批优质常规籼稻品种,为了更好地扩大这些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区域,特征集了湘晚籼10号、湘晚籼17号、玉针香、创香5号等共计15个品种(系),以湘晚籼13号为对照,在海南省三亚市作晚造种植,进行优质籼稻品种在三亚市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试验表明:创香5号、农香18、天龙香103、黄华占等品种表现突出,可在试验地区域进行试种与小面积推广。 闵军 黎用朝 刘三雄 黄海明关键词:优质籼稻 生态适应性 镉低积累水稻资源的镉积累稳定性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以9311为高镉对照,湘晚籼12号为相邻低镉对照,2014-2017年经田间鉴定筛选出的15份镉低积累水稻资源为参试材料,鉴定精米的相对降镉率并筛选出年度间相对降镉率差异不显著的资源;采用45对SSR引物检测15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出遗传距离大且相对降镉率高的育种可用资源。2018年试验结果表明,15份低镉水稻资源的精米镉含量都低于湘晚籼12号,相对降镉率大于50%的有10份,变幅为50.8%~83.5%;小于50%的有5份,变幅为1.9%~49.8%;2019年试验结果表明,7份生育期相近的资源,相对降镉率都大于50%,变幅为60.1%~78.7%;2年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4份低镉资源BS82、X211、7W172、7W216的镉积累在年度间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降镉率都在50%以上。15份镉低积累资源总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Na=4.311、Ne=3.257、Ho=0.041、He=0.657、I=1.207、Nei′s=0.639、PIC=0.612);遗传相似系数(GS)的平均值为0.377,BS82和X211、BS82和7W172(7W216)、X211和7W172(7W216)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319、0.447、0.426,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由上说明BS82、X211、7W172、7W216是镉低积累新品种选育的可利用的宝贵资源。 赵文锦 黎用朝 黎用朝 潘孝武 李小湘 熊海波 潘孝武 魏秀彩 刘文强 刘三雄 闵军 段永红 刘利成 盛新年关键词:水稻 湖南水稻优异种质发掘及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利用 李小湘 段永红 刘文强 潘孝武 黎用朝 闵军 盛新年 龚浩如 周志武 李卫红 黄海明 孙桂华 该项目主要针对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开展了湖南水稻优异种质发掘及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利用,历时25年取得了如下成果:在分子标记分析5省8个居群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以湖南野生稻为主体的普通野生稻原位和异位保护技...关键词:关键词:水稻 种质资源保护 野生稻 抗逆型优质香稻新品种创香5号的选育与应用 黎用朝 闵军 刘三雄 李小湘 刘利成 潘孝武 黄海明 项目背景:湖南一季晚籼优质稻品种缺乏,生产上常用玉针香等双季晚籼优质稻品种作一季晚稻栽培,抽穗期常遇到高温、低温等极端气候,导致结实率偏低而影响产量;香稻具有食味品质好、经济价值高等优点,而现有香稻新品种一般采用常规杂交...关键词:关键词:水稻 品种选育 直播稻生产概况与品种选育策略 被引量:17 2022年 近年,直播稻面积在我国迅速扩大。本文结合国内外直播稻生产概况,指出了直播稻在抗倒伏、出苗率、耐冷性、防治杂草以及生育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耐低温、耐低氧萌发”的适合直播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策略。 刘利成 闵军 刘三雄 李小湘 潘孝武 刘文强 胡敏 赵永 黎用朝关键词:直播稻 品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