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涛 作品数:41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西药不良反应明显,停药后病情易复发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水牛角10-30份、紫草10-30份、鬼箭羽5-20份、寒水石10-30份、牡... 李晓冰 刘红亮 郭洪涛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本发明涉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可有效解决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鹿衔草10-30份、钻地风10-20份、络石藤5-35份、岗稔根10-30份、怀牛膝5-15... 李晓冰 展俊平 郭洪涛 李宁 谢亚丹 种涛 李莎莎 李瑞琴 崔璨 王君明 程凯 谢忠礼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金胆片、消炎利胆片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胆囊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金胆片、消炎利胆片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检索TCMSP、中药分子机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收集金胆片、消炎利胆片和熊去氧胆酸化学成分及靶点,使用DAVID 6.8数据库检索药物靶点的关联疾病。使用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胆结石、胆囊炎的疾病靶点,基于3种药物及2种疾病的交集靶点建立PPI网络,采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结果收集金胆片化学成分222个,药物靶点3133个;消炎利胆片化学成分104个,作用靶点1425个;熊去氧胆酸片化学成分1个,作用靶点119个。3种药物与31种疾病相关联。收集胆结石胆囊炎的疾病靶点1382个。3组药物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作用靶点分别为237个、163个和33个,其中3种药物共有作用靶点17个,金胆片与消炎利胆片共有作用靶点20个。3种药物作用靶点KEGG通路富集显示,分别得到113个、74个和10个显著性KEGG富集通路。结论3种药物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均具有调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同时参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癌症病变过程。但金胆片偏重参与癌症病程和抑制炎症,并可促进血管生成;消炎利胆片和熊去氧胆酸侧重调节胆固醇代谢,且消炎利胆片还可调节类固醇代谢和抑制炎症,熊去氧胆酸可调节胆汁酸代谢。 韩旭 王娟 郭洪涛 赵宁 崔赵丽 丁治国 顾浩 姜淼关键词:胆结石 胆囊炎 金胆片 消炎利胆片 熊去氧胆酸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高尿酸血症的中药治疗规律与机制 2025年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中药治疗规律与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信息,总计收集3007位HUA患者(6040条就诊记录),经纳排筛选后获得处方数据,古今医案云平台标准化处理后,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提取核心中药。进一步检索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整合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的疾病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模型,结合STRING数据库、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作用机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高尿酸血症患者247例,处方615首,含363种药味,总使用频次11550次。其中,前10位高频药物占比达21.65%,使用频次位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白芍、当归、茯苓、炙甘草、白术、薏苡仁、生地黄、黄芪、黄芩、甘草。共现度>400的药对组合有7对,分别是“白芍-当归”“白芍-甘草”“白芍-生地黄”“白芍-薏苡仁”“白芍-桂枝”“白芍-茯苓”“白芍-白术”。聚类分析出5组核心中药组合:第1组为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第2组包含柴胡、黄芩、炙甘草;第3组由连翘、陈皮、甘草、薏苡仁组成;第4组为牡丹皮、生地黄;第5组则包括党参、黄芪、桂枝、川芎、山药、熟地黄、知母。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型,最终筛选出白芍、生地黄、当归、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八个核心中药节点。度值前10的活性成分中,白藜芦醇度值最高,其次为槲皮素、乙酸等。茯苓的活性成分在度值前10中占比最高,表明其在核心药物中起关键作用。筛选出Degree值前6的核心靶点,即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白蛋白、肿瘤蛋白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半胱氨酸 金珈竹 崔丹阳 马小霞 韩旭 郭洪涛 喻金龙 张磊 姜淼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药枕 本发明涉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药枕,可有效解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药枕包括枕体和设置在枕体内的枕芯,枕体由颈部枕体和脑部枕体构成,颈部枕体高于脑部枕体,颈部枕体中间有凹槽,颈部枕体的枕... 李晓冰 种涛 崔璨 程凯 潘万旗 谢忠礼 郭洪涛 王君明 李瑞琴文献传递 口服中成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证据的概况性综述 被引量:13 2022年 该研究旨在对治疗肺癌的口服中成药药物基本应用信息和临床研究证据的分布和发展情况。通过检索相关药物目录、指南及药物信息网获得有关药物的功能、主治、组成信息、价格信息,筛选出相关中成药;同时中英文数据库获得口服中成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8月22日。对相关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非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概况进行概况性综述分析。最终,研究共纳入104种口服中成药,包括31种胶囊剂、16种颗粒剂、20种口服液体制剂、17种片剂、17种丸剂和3种膏剂,共涉及198味中药;单次服药价格高于100元的有2种,在10~100元的有36种,10元以下的有66种。有48种中成药能够检索到对应的410篇临床研究文献,发表于1986年至2021年,包括1篇专家共识,21篇口服中成药治疗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研究,277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8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和24篇非对照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中,中成药联合的一线治疗方案中以放疗和化疗为主,结局指标涉及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价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9个方面。该研究表明口服中成药对肺癌治疗有明显的中医优势,临床试验研究数量逐年增多,结局指标涉及多个方面,未来需要对中成药开展更全面、更规范的临床研究。 王娟 韩旭 姜淼 郭洪涛 顾浩 廖星关键词:口服中成药 肺癌 基于网络离散导数法挖掘郭淑云教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遣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4年来郭淑云教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提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HIS系统中UC数据,期间共收录郭淑云教授治疗UC患者的381个诊治处方。运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网络离散导数算法,针对中药处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在处方中药频数统计上,茯苓、马齿苋、黄芪、仙鹤草、小蓟、藕节、炒山药等用药频次居前;核心中药网络方面,马齿苋-茯苓-黄芪-仙鹤草-小蓟等在组成治疗UC的中药网络最重要;核心药物网络中药量计算,马齿苋31 g,茯苓19 g,黄芪14 g,仙鹤草29 g,小蓟20 g,藕节20g、木香12 g。结论郭淑云教授在治疗轻中度UC方面,常以健脾益气,清化湿热,调气行血为原则,并辅以专方专药。本研究为名中医经验总结提供参考。 李墨航 邵明义 郑光 曾震军 郭洪涛关键词:名中医 溃疡性结肠炎 用药规律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对前4高频证型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证型-药物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369首处方。经频次统计发现最常见证型是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共涉及298味中药,出现药物频次5 629次,高频药物有29味,排名前5位分别是茯苓、当归、黄芪、炙甘草、白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高频证型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四妙丸加减与木防己汤加减、补肺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多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痹、益气养阴、补肺脾肾为治则,得出的组方规律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武上雯 李桓 郭洪涛 赵志娜 李秦 王炳森 李松伟关键词:证型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王济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特色对药经验总结 被引量:1 2022年 王济华教授学验俱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临床善用细辛-桂枝、青风藤-寻骨风、地枫皮-千年健、川牛膝-木瓜、淫羊藿-仙茅、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黄精等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附上1则医案介绍王教授应用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王荷珺 张榜 李纪高 郭洪涛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发热之临床体会 被引量:1 2023年 古今中医各家认为,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主要由艾毒、风、热、湿等六淫外邪,或情志因素作为诱因,内外相引,由里越外,或外感,或内伤,最终导致肺脾肾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俱虚,总属本虚标实,正邪相争。经临床实践,认为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临床主要表现为内外湿交杂,湿热蕴结,困遏脾土,脾失健运,加之艾滋病患者脾为枢机,脾气本虚,最终导致湿热为标、脾虚为本的病理状态,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正邪相争,虚实夹杂。临床常见证候有外寒里热证、湿热内蕴证、热毒炽盛之热在肺卫证、气虚发热证,其中湿热内蕴证和(脾)气虚发热证最为多见。通过对艾滋病发热病因病机理论和中医证候的总结,从而剖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发热的辨治思路和临证体会,以期对增强临床疗效提供帮助。 邵灿灿 郭家乐 钟鹏展 黄铭燕 郭娅娅 丁雪 徐立然 郭洪涛关键词:艾滋病 发热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